目錄
一、前言
二、政治責任
三、陣地建設責任
四、服務責任
五、人文關懷責任
六、文化責任
七、安全責任
八、道德責任
九、保障權益責任
十、合法經營責任
十一、後記
全文
一、前言
1.媒體概況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英文名稱:China Media Group,英文簡稱CMG),2018年4月19日正式掛牌。
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紮實有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奮力開拓創新,在海內外的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共開辦51個電視頻道、22套對內廣播頻率;採用68個傳播語種、建設近200個海外站點,構築起遍布全球的海外傳播格局;運維央視新聞、央視頻、CGTN、雲聽等19個新媒體客戶端和央視網、央廣網、國際線上3箇中央重點新聞網站。
2.社會責任理念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一切工作,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築牢推動“兩個維護”再上新台階的思想根基。切實履行黨的意識形態重鎮和國家廣播電視台職責使命,以負責任的媒體擔當和專業精神,當好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講述者,奮力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貢獻力量。
3.獲獎情況
2023年度,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近百件作品和項目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大獎、白玉蘭獎、亞廣聯獎等國內外重點獎項。43個集體和個人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國家級表彰以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人才稱號。
二、政治責任
1.政治方向
(1)“頭條工程”創新出彩,推動領袖思想和風采魅力的宣傳更接地氣、更深入人心
堅持以領袖的高度就是宣傳報導追求的高度為標準,圓滿完成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報導,以大量首發、獨家、深度、原創報導,精彩呈現習近平總書記大黨大國領袖風範魅力。全年直播重大時政活動40場次;全網首發時政快訊747條,同比增長 28%。
在2023年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報導中,總台32條重要訊息全部實現全球首發。多國主流媒體在直播節目中多次引用總台信號和《新聞聯播》內容。“習主席舊金山之行”相關報導在總台自有平台跨媒體總閱讀量達83.09億次。
以新語態闡釋新思想、以新傳播謳歌新時代、以新視聽鼓舞新征程。推出《非凡的領航2022》《習近平的文化情緣》《遇見習近平》《習近平的故事》等一大批精品節目。專題片《繪製十年》(《領航》國際版)覆蓋全球3.95億用戶。《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多語種版本在全球80多個國家落地播出,領袖報導對外傳播實效顯著提升。
融媒體時政產品矩陣化、品牌化。時政新聞眼、時政微觀察、時政長鏡頭、時政微紀錄、學習卡、大國外交最前線等十餘種產品構成總台時政傳播矩陣。《央視快評》《國際銳評》《玉淵譚天》《日月譚天》《大灣區之聲熱評》《海峽時評》等評論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2)重大主題宣傳報導亮點紛呈,持續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中國式現代化宣傳闡釋生動精彩。《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奮進新時代》等特別節目內容生動,傳播廣泛。《新聞聯播》《新聞和報紙摘要》等重點新聞欄目推出“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實幹篤行 固本興新”等特別策劃,展現全國各地各行業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實踐、新氣象、新圖景。
圓滿完成重大活動主題報導。首次實現全國兩會“通道”報導全流程、全要素4K制播,推出百檔富有創意、鮮活靈動的融媒體產品。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報導中國-中亞峰會、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活動,展現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全景展現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豐碩成果。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總台全網首發首推40條時政快訊,成為全球“源新聞”。《通向繁榮之路》《美美與共》《絲路畫卷》《共同的建造》等節目和報導全面反映共建“一帶一路”從擘畫藍圖到落地生根的不凡歷程。
高質量高標準做好主題教育報導。《新聞聯播》《新聞和報紙摘要》《全國新聞聯播》等視音頻重點欄目推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等專欄,全程展示各地各部門主題教育活動特色、典型做法和進展成效。
國際大型體育賽事轉播報導實現多項突破。首次完成亞運會主轉播機構服務,首次以4K/8K標準向全球提供國際公用信號和相關媒體服務,杭州亞運會相關報導在總台自有平台全網觸達客群超414億人次,創亞運會轉播新紀錄。成都大運會轉播報導以全4K標準向全球提供國際公用信號,是我國傳媒機構首次承擔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賽事主轉播機構服務工作。
2.輿論引導
多角度呈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推出《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中國經濟信心說》《一線調研看開局》《專精特新·製造強國》《活力中國》等主題報導,多角度、多層面反映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增長潛力。組織“中國品牌日媒體行動”“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發布盛典”“2023央視財經論壇”等系列活動,在京津冀、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多地聯合舉辦消費季活動,發揮融合傳播優勢,激發線上線下消費活力。
持續強化熱點事件輿論引導。在胡鑫宇失蹤案、跨境電信網路詐欺、兒童呼吸道疾病就診高峰、個人信息保護、網路直播亂象等大眾關注度較高的熱點事件中,深入調查、獨家採訪、及時發聲,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疏導公眾情緒。
3.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長效化、常態化,有效推動問題解決。央視新聞頻道和央廣中國之聲圍繞非法採礦、養老詐欺、“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問題推出多組深度調查報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促進有關問題逐步妥善解決。“3·15”特別節目和《每周質量報告》等聚焦消費維權領域的新熱點、新現象,助力營造良好健康經濟生態。
4.對外傳播
總台報導屢屢成為全球信源。國際重大新聞全球首發率達27.5%,3400餘條新聞被全球近2500家電視台及新媒體平台採用。巴以新一輪衝突報導中,總台是最早抵達新聞現場的外國媒體之一。中國與宏都拉斯建交後,總台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赴洪報導,並成立首家中國媒體駐洪記者站。
有力有效引導國際輿論。推出《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破局芬太尼》等重磅專題片,《國際銳評》《先聲奪人》《玉淵譚天》等評論品牌擲地有聲,有效引導國際輿論。全方位視角充分報導我軍東部戰區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行動,有力彰顯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創新開展“媒體外交”,建立更廣泛的國際媒體“統一戰線”。緊跟元首外交,與外國政府機構和主流媒體簽署合作協定58份。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媒體和機構開展廣泛合作,14項重要成果被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舉辦第二屆全球媒體創新論壇、“何以文明”全球巡展、“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和中美人文交流友好對話等媒體活動。
三、陣地建設責任
1.融媒體傳播矩陣建設成效突出
總台緊緊圍繞“5G+4K/8K+AI”戰略布局,以科技創新助力媒體融合,大小屏同頻共振,實現融媒體傳播矩陣效益最大化。 2023年總台電視頻道整體收視份額繼續領跑全國市場,其中CCTV-1收視份額穩居全國第一,創頻道近9年來新高。央視新聞、央視頻、雲聽、央視網、央廣網、國際線上等新媒體平台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提升。其中,雲聽車載端裝機量超7900萬。
2.持續深化全媒體生產傳播體系建設
基本形成全球聯通的“雲網一體”技術架構,完成基礎資源“一張網”建設。“百城千屏”“總台算法”“央視聽媒體大模型”等為節目內容融合呈現、多端傳播提供堅實技術支撐。總台超高清示範園、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超高清視音頻制播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成果,超高畫質電視四項技術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接收為國際標準,“8K超高清+三維菁彩聲”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
3.融媒體產品亮點紛呈
著力打造具有年輕態、沉浸感、極致創意和“破圈”效應的融媒體產品。上線總台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央博”數字平台,《12K微距看國寶》作為核心元素亮相三星堆12K沉浸式數字全球巡展。《非遺正年輕》《文博日曆》《千年調·宋代山水花鳥》《樂動中國:中國傳統樂器公開課》等融媒體精品以年輕化表達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大型融媒體節目《中國短視頻大會》全網總播放量近10億。融媒體直播《一起看村超》助力大眾體育運動發展,在央視頻觀看量近6000萬。
四、服務責任
1.信息服務便民利民
直播“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做好2023年中央一號檔案等政策解讀。及時推出交通、天氣、消費、健康等資訊報導和專題節目。《健康中國》《生活圈》等傳播健康知識。《志願填報看這裡 高招辦來出高招》等融媒體活動為高考生提供擇校指南。
2.積極履行社會服務職能
公共服務平台解決民眾急難愁盼。國家應急廣播加強應急管理新聞宣傳和應急科普宣傳,有效提升公眾安全意識。融媒體助農平台《鄉村服務社》打通對農傳播“最後一公里”。“奮鬥有我 國聘行動”“千行百品就業行”等活動和報導助力高質量充分就業。
紮實推進公共智庫服務。成立總台國家電子競技發展研究院,發布我國首份關於電競賽事製作與播出技術規範《亞運電競賽事製作規範》。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共建“新時代國際傳播研究院”,發布《世界眼中的中國:理念、成就與未來》全球民意與輿情追蹤調研藍皮書等。CGTN智庫發布的海外民調覆蓋68個語種,2023年累計發布42次民調和13篇民調特稿,全球閱讀量超9590萬次。
3.公益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制播公益廣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千萬工程”、鄉村振興、生態文明、民族團結等主題,創製電視和廣播公益廣告85支,共108個版本,在總台17個電視頻道和16套廣播頻率累計播出近54萬次。
助推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四川喜德縣,全年培訓喜德基層和技術人員2602人,“慶豐收”喜德公益直播總銷售額達1.6億元。《鄉村振興中國行》《“縣”在出發》《山水間的家(第二季)》《慶豐收 促和美——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等節目和活動多角度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組織慈善募捐和志願服務。向北京、上海兩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捐贈物品,積極參與“幸福工程”“恆愛行動”等愛心捐助活動。持續開展“鹿鳴課堂”“心目影院”和無償獻血等公益活動以及普法宣傳、義務植樹等志願服務。總台2個集體和2名員工榮獲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
五、人文關懷責任
1.民生報導緊扣百姓需求
多平台關注報導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熱點,及時發布便民舉措,準確解讀國家政策。新聞報導和專題節目反映社會各界在維護特殊群體權益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展現新時代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災難和事故報導彰顯人文關懷
在京津冀和東北地區極端降雨、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寧夏燒烤店燃氣爆炸、山西煤礦辦公樓火災、黑龍江齊齊哈爾體育館坍塌等災害和事故報導中,及時跟進救災救援和民眾安置等最新情況,第一時間回應社會關切。
3.特別節目和報導激發精神力量
《美好生活 勞動創造》《我的溫暖人間》《向春而行》《熱氣騰騰的中國》《中國UP!(第四季)》《這屆年輕人,下班後搶著上夜校》《一條全是背影的視頻致敬禁毒英雄》等唱響時代旋律,傳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開學第一課》《閃閃發光的少年(第二季)》《今天我當“兵”(第三季)》等倡導青少年全面發展。
六、文化責任
1.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風反腐專題片《永遠吹衝鋒號》、電視劇《狂飆》等彰顯全面從嚴治黨決心。紀錄片《赤誠》《忠骨》《英雄回家》、電視劇《大道薪火》《珠江人家》等詮釋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我們的日子》《父輩的榮耀》《人生之路》《追光的日子》等電視劇展現家庭溫情和進取人生。《年度盤點|2023,在一起!》《年輪2023》等融媒體產品盤點平凡生活里的不平凡瞬間。
《中國夢·勞動美》《中國夢·家國情》《逐夢》《吾家吾國》等節目共築家國情懷。國家文化公園電視專題片《長征之歌》《大運河之歌》《長江之歌(文明篇)》書寫中國人的家園史詩。《航拍中國·台灣篇》《中國秦嶺:一隻金絲猴的記憶》《國家公園:萬物共生之境》等紀錄片呈現錦繡河山與生態之美。《大國基石》《了不起的工程》《奇妙中國》《智造中國》《棟樑之材》《許你萬家燈火》《青春之城》等講述廣大職工民眾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火熱實踐。
2.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新打造《簡牘探中華》《文脈春秋》《尋古中國》《非遺里的中國》《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根脈中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首屆青年京劇演員大會》《中國書法大會》《中國米食大會》《2023中國詩詞大會》等一大批文化精品節目,充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恆久魅力。
《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元宵晚會》《中秋晚會》《碧水長歌頌端陽》《如七而遇 漫歌今夕》《多情的土地》等特別節目讓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煥發中華文化蓬勃生機。
聯合主辦北京、上海、長春、海南島、絲綢之路等“五大電影節”以及中國國際動漫節,推出《CMG首屆中國電視劇年度盛典》《國潮盛典》《原聲天籟——中國民歌盛典》等大型活動,持續打造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
3.推動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聯合主辦“2023科創大會”,持續推出“2023年中國空間站特別報導”和《典贊·2022科普中國》《創新中國說》《創新進行時》等節目欄目,以高質量科普宣傳培植科技創新沃土。《三體》《月背之上:太空變革的黎明》等電視劇、紀錄片,《頂級實驗室》《KU A!酷啊未來》等融媒體節目營造崇尚科學、勇於探索的濃厚氛圍。
七、安全責任
切實履行安全播出職責。強化導向管理和陣地管控,全平台壓緊壓實“三審三校”“重播重審”業務流程規範,嚴格執行每日編前會、節目監看監聽、播後輿情監測等過程管理機制。強化播出安全、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持續提升技術支撐保障自主可控能力。
八、道德責任
1.遵守職業規範
嚴格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堅決杜絕有償新聞,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尊重原創保護著作權,充分運用全媒體著作權維權保護工作機制,持續開展電視、廣播、新媒體視音頻內容常態化侵權監測和維權工作。
2.維護社會公德
《時代楷模發布廳》《閃亮的名字2023(最美系列)》《榜樣8》《中國脊樑》等節目宣傳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弘揚良好道德風範。《2023年度法治人物》 《中國驕傲2023》 《中國之治》 《法治新楓》 《亮劍2023》 《善行中國2023》 《平安行2023》等全面展現我國在法治建設、公益慈善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
3.接受社會監督
嚴格規範采編流程,新聞采編人員主動向採訪對象出示新聞記者證。廣泛收集各界客群對總台節目的評議反饋。暢通渠道接受民眾舉報投訴。
九、保障權益責任
1.保障采編人員合法權益
支持保護正常采編活動,關注員工職業發展。統籌規劃人身商業保險項目,全面最佳化意外傷害、補充醫療等理賠服務,如實申報中國新聞工作者援助項目。制定應急預案和保障措施,全力做好駐戰亂地區員工戰地風險保障。
2.保障從業人員薪酬福利
規範簽署勞動契約,按時繳付“五險一金”,紮實推進工作居住證、積分落戶辦理工作,落實員工法定假期和各類帶薪假期等。完善重大疾病互助保障機制,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嚴格落實津貼和高海拔工齡補貼等政策規定,新增艱苦邊遠地區津貼。
3.規範記者證管理
嚴格按照國家新聞出版署要求,做好總台新聞記者證管理工作。2023年,共為7213名新聞采編人員開展記者證年度核驗,為232名新聞采編人員申領新聞記者證,為133名離職或退休人員辦理記者證註銷手續。
4.打造全媒體人才高地
持續打造科學合理、分級分類、具有總台特色的教育培訓體系,全年培訓超13.9萬人次,學習時長達80餘萬學時。創新推出首屆“總台工匠”人才項目,制定“總台優秀年輕幹部培育計畫”“總台新入職大學生五年培養計畫”,全方位最佳化青年業務骨幹“蹲苗”機制,進一步完善優秀人才成長鏈條。初步組建總台“大師級”人才庫,實施總台“十佳”、青年英才等一系列重點人才工程,搭建覆蓋廣泛、重點突出的專業人才成長階梯。
十、合法經營責任
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範開展經營活動,嚴格落實新聞采編與廣告經營兩分開,強化采編經營“防火牆”。堅持“經營工作同樣要講導向”,把好廣告審查、編排、播出關,堅守總台廣告審查“金標準”。
十一、後記
針對2022年存在的不足,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以“思想+藝術+技術”的融合傳播理念,持續推進全鏈條、全方位、全領域精品節目創新。以“有第一,沒第二”的責任感緊迫感,持續加快提升海外投送能力,搶首發、敢亮劍、爭獨家,積極構建海外傳播新格局,持續做好中華文明對外傳播,在全球媒體格局中的地位不斷躍升,國際傳播力持續驟升。
2023年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創新技術套用落地和國際傳播創新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今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一切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總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鞏固提升總台“頭條工程”,進一步增強“兩個大局”下對外傳播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感召力,進一步加快建設全媒體生產傳播體系,持續推動數位化賦能、移動化轉型、智慧型化升級。奮力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推動“兩個維護”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