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下設辦公廳和國外調查研究局。1952年8月7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成立兩年以來的工作實踐,證明情報總署的工作完全可以與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下屬的情報司合併,因此,會議決定撤銷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
時任領導
鄒大鵬
鄒大鵬(1907-1967),原
政務院情報總署署長,任期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
遼寧
遼陽縣
首山鎮後三塊石村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
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處長、
中共中央東北局社會部第二部長、長春特別市市長、
中共中央社會部秘書長。建國後,歷任政務院情報總署署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對外友協副會長。是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鄒大鵬青年時代即投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他積極從事學運工作。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他在北滿一帶深入民眾,組織進步力量,建立並發展進步組織,參與組織領導了哈爾濱著名的反日築路運動。
抗日戰爭期間,他積極努力建立晉綏
膠東地區的地下組織,為開闢平津和
東北地區的情報聯絡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日本投降不久,鄒大鵬帶電台從膠東渡海,首先進入東北與黨中央建立了聯繫,受到
毛澤東、
周恩來的讚賞。他不畏艱險,兩次深入虎穴,取得了重要情報,對我軍解放東北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1948年長春解放後任長春特別市市長。
建國後,鄒大鵬擔任
政務院情報總署署長、中央軍委聯絡部部長等職務。“文革”期間,鄒大鵬遭到
林彪、“
四人幫”的殘酷迫害,於1967年4月不幸逝世。
1979年2月,黨中央為鄒大鵬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979年8月27日在
北京市政協禮堂,為鄒大鵬召開了追悼會,骨灰安放在北京
八寶山革命公墓。
張唯一
張唯一(1892-1955),又名錦榮,號震道,曾化名元清。原
政務院情報總署副署長,任期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同時擔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兼周恩來總理辦公室主任。
湖南省
桃源縣 仙人鄉堰口丘村(現
凌津灘鎮高峰村)人,1892年1月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1年畢業於湖南省優級師範學校。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在武昌籌辦過私立大學,在長沙任過中學教員,曾任湖南省教學會幹事和主任。1919年秋,一度赴北京,參加毛澤東領導的驅逐湖南督軍
張敬堯的鬥爭。翌年,由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同鄉
董維鍵 博士介紹,在湖南省長公署任教育委員。
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以後,加入中國國民黨,任國民黨長沙市黨部常務委員。1926年7月,北伐軍占領長沙後,任
湖南省教育廳科長、秘書長等職,常與共產黨人
郭亮 、
謝覺哉 、 董維鍵 等接近,閱讀進步書刊和馬列著作。1927年8月,在革命形勢險惡的情況下,他在
漢口經郭亮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武漢市委協助技術工作,還兼任
唐生智總司令部秘書。1928年初到1933年底,一直在上海中共中央秘書處任文書科長。
1933年中共中央遷入中央蘇區後,他留在上海中央局文書科,保存中央機關檔案、用品,密寫中央檔案分發各省。1935年2月不幸被捕,在獄中受盡了各種折磨,並患骨結核,但他巧妙地與敵周旋,嚴守黨的機密,黨中央地下檔案庫一直未遭敵破壞。他被判刑12年,關押在蘇州陸軍監獄。與
王凌波等獄中同志共同領導了悼念魯迅逝世、爭取書報自由和改善生活條件等絕食和其他鬥爭。1937年8月,經周恩來與國民黨當局多次交涉,他被釋放,與駐南京
八路軍辦事處取得聯繫後,轉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在周恩來、
董必武、李克農直接領導下負責情報工作。1938年秋,他輾轉香港,1942年5月又赴上海,繼續在上海從事地下抗日鬥爭,協助
潘漢年 ,輾轉上海與香港之間。通過做國民黨和敵偽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保釋出李白等一批被敵特捕獲的中共情報工作人員。從各種渠道蒐集了日偽大量軍事和政治情報發往延安,為黨中央正確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日本
無條件投降後,他蒐集了國民黨政府“假和平,真內戰”的情報,供黨中央參考,以加強對敵鬥爭的針對性。1946年,根據周恩來的建議,中央考慮到其人身安全,決定將他撤回延安。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主動要求留在上海繼續從事情報工作,果斷地處理了一起叛變事件,確保了情報機關的安全。
1949年9月,
張唯一奉召離香港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
政治協商會議。由於長期在
國民黨統治區從事緊張而危險的情報工作,患上肺心病,後加患哮喘病,但仍任許多要職。1950年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副署長,9月改任
政務院副秘書長兼周恩來總理辦公室主任。1955年1月,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
1955年4月,潘漢年被誣以內奸罪遭錯誤逮捕,張受到株連。幸賴周恩來總理保護,才免被關押。此後張即寫抄“交待材料”,飽受呵斥,身心受到嚴重損害,病情惡化,幾度腦缺氧病危。彌留之際,周恩來、李克農趕到其病榻前說:“組織了解你,你是好同志!”張聆此語,含笑而逝。
1955年12月24日在北京病逝,終年63歲。
對外情報
解放戰爭初期,根據當時的形勢,鄒大鵬預見到解放戰爭的勝利所需時間不會很長,對以美帝國主義為主要目標的國外情報工作必須早做考慮。向中央社會部提出有關的建議,經同意後,1946年1月派
吳誠去
大連建立市委社會部(又名大連情報局,後遷至天津,改為天津情報局),派
馮鉉去任部長,馬次青、吳誠任副部長,繼而又派去柳峰、侯洛等領導骨幹,並集中了一批精幹的、有對外工作條件的幹部,把開展國外情報工作列為該部主要任務,該部成立後,廣泛物色了一批適合外派的幹部和外國人,進行秘密個別培訓,並抓緊利用當時大量遣僑的機會,陸續派出。並經調查研究,運用迂迴曲折的辦法,繞過第三國,通過各種合法、非法的多種途徑,打破了美蔣海上的嚴密封鎖,開闢了多條海上和陸地交通線,打通了對國外情報關係的交通聯絡,從而在重要目標國家和地區初步建成了有領導、有骨幹、有深入敵人內部的情報員、有通信聯絡、很配套、很完整的情報組織。由於鄒大鵬的政治遠見和得力的組織領導,在東北亞方面的國外工作開展得最早,也取得很好的情報效果。
周恩來在有關會議上,曾不只一次地肯定了他們走在了前面,要其他方向的工作也要向他們看齊。
全國解放前夕,鄒大鵬調到中央,協助李克農充分利用沿海和邊沿地區的有利條件,建立了各地
情治單位,全面推動了國外情報工作的開展。
國外情報工作的開展,首先在
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在朝美軍的番號、駐地、部署都獲得過重要情報。 1951年,因為日、美
反動派對日共進行整肅,日共領袖崗野進和
德田球一的人身安全處於極危險之中。中共中央承擔
國際主義神聖義務,決定幫助兩位日共領袖經秘密途徑來華,加以保護。這時中央情報機關已改成了軍委聯絡部,中央便將這一非常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軍委聯絡部。由於日美的嚴密封鎖、他們又是經常拋頭露面的公開活動的著名人物,使偷渡的難度非常大。但事關重大,為萬無一失,經鄒大鵬與天津聯絡局領導馬次青、吳誠等同志多次精心研究、周密布置,克服許多困難,迂迴曲折,經過秘密交通線各個環節的巧妙掩護和對接,終於勝利完成了這項特別重大的任務。中央軍委給具體經辦此事的主要領導馬次青、吳誠兩位局長記了大功,中央軍委聯絡部又為負責具體工作的
潘清平、石志純等9人記了大功,中央領導同志周恩來、
朱德、
聶榮臻還分別寫信祝賀、題詞表揚。鄒大鵬和地方領導專門召開慶功大會,給大家極大的鼓舞。
新中國成立後,陸續和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國外情報工作有了更廣泛的發展,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配合國際鬥爭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但在
國內戰爭時期便高瞻遠矚、披荊斬棘,最早著手開展國外情報工作,有所突破,獲得重大成績的領導同志是鄒大鵬。但他有功不居,從來不自我表白。而且不斷提醒有關同志,不要吃老本,要跟上形勢繼續發展,爭取突破制高點,攀登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