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宋神宗熙寧四年 (1071),於京城建中太一宮,以前任宰執提舉。哲宗元祐六年(1091),改置中太一宮使,為祠祿之官。 ...
提點中太一宮兼集禧觀公事,宋朝宮觀官名。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置,以諸司使以上武臣充任。參見“宮觀官”。 ...
提舉中太一宮兼集禧觀公事,宋朝宮觀官名。神宗元豐八年(1085),以資政殿大學士兼侍讀呂公著為之。後援例置官。參見“宮觀官”。 ...
唯有太一最尊貴,再沒有別名,只稱為太一,每三年移一次宮。後人因為太一沒有別名,就相對大游太一而稱它為小游太一,這是後人誤加在它頭上的。京城的東太一宮、西...
《致齋太一宮》是宋代詩人劉筠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致齋太一宮》是宋代詩人劉筠創作...
《西太一宮樓》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六言詩。此詩大約作於熙寧元年(1068)秋。此詩純用景語。首句寫荷花凋謝,次句寫楊柳飄...
11. 《宋史》卷三三五金師退,乃罷為中太一宮使。御史中丞許翰見帝,以為不宜解師道兵柄。上曰:“師道老矣,難用,當使卿見之。”令相見於殿門外。師道不...
种師道遭貶為中太一宮使,許翰對宋欽宗說:“師道是名將,沉毅有謀略,山西士兵,人人信服,不可解除他的兵權。”宋欽宗認為种師道年老難用,許翰說:“秦始皇認為...
既相,與京爭權,屢陳京奸惡,且請去位以避之,遂罷為中太一宮使,留京師。秋,七月,丙申朔,罷三京國子監官,各置司業一員。辛丑,置熒惑壇。...
徙居鄧州,在道,拜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制詞有雲:“豈惟尊德尚齒,昭示寵優;庶幾鯁論嘉謀,日聞忠告。”純仁聞制,泣曰:“上果用我矣,死有餘責。...
因此在摧毀北宋政權後,他們炮製了張邦昌政權,使之都於金陵(今南京)。利用張邦昌...遂黜邦昌為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罷割地議。其冬,金人陷京師,帝再出...
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范純仁卒,年七十五。純仁疾革,呼諸子,口占遺表,命門生李之儀次第之。大略勸帝清心寡欲,約己便民,絕朋黨之論,察邪正之歸,毋輕議...
甲午,中太一宮使、魏國公蔡京,復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庚子,御筆:“議禮局依舊於尚書省置局,仍差兩制二員詳議,屬官五員檢討,應緣禮制,可具本末,議定取...
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唐恪自殺。時金人逼百官立張邦昌,恪既書名,仰藥而死。乙酉,金人以括金未足,殺戶部尚書梅執禮,侍郎陳知質,刑部侍郎程振,給事中安...
次子 呂公弼 字寶臣,官至西太一宮使,卒贈太尉,諡號“惠穆”。 三子 呂公著 字晦叔,官至司空、平章軍國重事,卒贈太師、申國公,諡號“正獻”。 四子 呂公孺...
蔡京免官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一宮使。蔡京的黨羽暗中在宋徽宗面前推舉他,大觀元年(1107年),又拜他為左僕射。因南丹納土,他一躍而為太尉;接受八寶,拜為太師...
18. 《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傳第九十五》:起知河陽,召還,提舉中太一宮,遷翰林學士承旨,改端明殿學士、知審官院。帝從容與論治道,遂及釋、老,公著問曰...
唐恪、耿南仲、聶山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諷言者論之,與敏俱罷,處仁以觀文殿大學士為中太一宮使。尋知東平府,提舉崇福宮。高宗即位,起為大名尹、北道都總管...
熙寧六年(1073年),為西太一宮使,同年卒,年六十七。贈太尉,謚惠穆。呂公弼逸聞趣事 編輯 呂公弼治理成都時,因為政寬鬆,人們譏諷他處理政務不夠威嚴果斷。有...
大觀元年(1107)正月甲午,中太一宮使、魏國公蔡京,復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紱廉勤方嚴,指陳時政,竭力指斥蔡京睥睨社稷,內懷不道,專以紹述之說為自謀之計。...
宋神宗聞其名,下詔於當地設普天大醮,命陳景元撰青詞以進,既奏稱善,召對於天章閣,賜號“真靖大師”,隨後又命為中太一宮主。神宗熙寧五年(1072),陳景元將《...
徙居鄧州,在道,拜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制詞有雲:“豈惟尊德尚齒,昭示寵優;庶幾鯁論嘉謀,日聞忠告。”純仁聞制,泣曰:“上果用我矣,死有餘責。...
宋神宗聞其名,下詔於當地設普天大醮,命陳景元撰青詞以進,既奏稱善,召對於天章閣,賜號“真靖大師”,隨後又命為中太一宮主。神宗熙寧五年(1072),陳景元將《...
元豐八年(1085)哲宗趙熙即位,廢新法,起用舊臣,拜范鎮端明殿學士,提舉中太一宮兼侍讀,他已年近八十,加以從孫范祖禹勸阻,未就職,遂改提舉崇福宮以銀青光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