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聞作品賞析

中外新聞作品賞析

《中外新聞作品賞析》是1996年4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介紹了我國的社會生活和特色通訊以及新聞特寫。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4328472
  • 頁數:434
  • 定價:15.00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6-04
  • 裝幀:平裝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訊息
訊息概述
上海嚴寒
寥寥數語 盡得風流
從郵局看變化
角度新穎巧構思 對比襯托
寫變化
一張營業證解決了
十三口人生活
慧眼識新聞
大寨也不吃大鍋飯了
一則現場感強的獨家新聞
金山縣一社員家裡裝上私人電話
假物而功倍 言精而意豐
東鴨鴿營社員跑步成風
選材巧妙 結構新穎
夜無電話聲 早無堵門人
以小見大 嗅覺敏銳
碼頭服務員蠻橫粗野 吳市長備嘗
旅客之苦
感染力從何而來?
楊善卿堅持十年辦露天
英語班
抓住感人鏡頭
《法卡山一日》出版 劉白羽
為書作序
一則別具一格的書訊新聞
瀋陽中醫研究所研製成功
一種新型火罐
導語的磁鐵效應
京郊出現“科學熱”
手法獨特 角度新穎
“北京白雞”在全國28個省
市區“落戶”
鳳頭豹尾 全文生輝
湖北省自動化所為高爐配上電腦
科技新聞貴在寫“活”
武漢百里長堤巍然鎖大江
多題映襯 巧用背景
楓橋興會扶桑客 子夜
鐘鳴百又八
一條“活魚”
中國女排三比二勝美國隊
賽場上下的巧妙結合
金山追悼會在京舉行
一則散文味濃的會議新聞
洱海點蒼山腳下的蝶會
把新聞寫“軟”寫“活”
安徽蕪湖幹部在開放中學習開放
一篇推廣經驗的成功報導
脖子上掛鑰匙的孩子吃飯問題
解決了
貼近社會生活
我國八億農民搞飯吃的舊局面
開始發生了變化
這裡的數字為什麼不枯燥
陝北有煤海
用形象的事實報導經濟現象
我國影壇崛起一代女導演
變零碎孤立為天然渾成
桌球“搖籃”何時再搖起來
對比鮮明 分析透徹
北京人的生活節奏在變快
選材嚴 開掘深
蔣介石政權逃離中國大陸並在福摩薩
重建政權
脈絡清晰 文簡意豐
卓別林的禮帽和手杖被拍賣
不落俗套的訊息精品
尼克森到達北京
爭快求活 新聞生輝
狗咬人――――沒事 人咬狗――――罰款
事實單一 文字精練
世界上第一名記者登上太空
結構規範 層次分明
阿根廷欣喜若狂
傳神的現場描寫
跳水王子洛加尼斯
把人物寫活了
娜地婭仍然是奧運會的寵兒
對比手法的妙用
空中小姐談機上眾生相
筆調詼諧 形象生動
東德兒童心目中的新世界
獨特的視角 客觀的手法
第二部分 通訊
通訊概述
誰是最可愛的人
善乾抒情 情溢全篇篇
一個共產黨員的“財富”
人物奇 寫法新
“媽媽教我放鴨子”
獨特的語言風格
魯布革衝擊
涉深水 得“蛟龍”
金杯之光
跌宕起伏 構思精巧
長篇小說何處去
選材精當 分析透徹
“鬥雞”上海灘
大題小處作文章 深入一線
抓活魚
今日大寨
巧用對比 著力寫變
故鄉人民的笑聲 (續篇)
以小見大 生動感人
二連浩特“手語市場”
角度新穎 手法細膩
金字塔夕照
融情於景 寓理於情
清朝貴族:我過上了真正
幸福的生活
新聞寫作要有“文學意識”
火星人來了!
虛實對照巧聯結 點面連線各
顯能
“末日即將來臨!”
濃彩重墨寫讀者欲知之事
“我看見的最可怕的景象”
深入採訪 細緻描繪
世界屋脊上的西藏
融情於景事 寓“變”於對比
世界之底
視角獨特 結構新穎
漫步在無人區
描繪細緻 引語巧妙
第三部分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概述
毛澤東先生到重慶
描寫生動 手法客觀
沸騰了的北平城
抓住現場 寫好現場
洋河污染導致大片農田絕收
一篇說服力強的批評性報導
災後第一場雪
手法新穎 組接巧妙
農民要減輕自身負擔
主題好 特色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