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研究》是譚瑜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6月。

該書基於中西跨文化交際相關理論及前沿語言教育教學理論,通過文獻分析與實地調研,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的理念與目標、方法與內容、課程構建與運行機制等問題進行探究,據此構建出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自主培訓模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研究
  • 作者:譚瑜
  • 首版時間:2019年6月
  • 字數:206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研究內容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重點闡釋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主要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並對相關核心研究文獻進行梳理與分析,提出研究課題;第二部分,概括性闡述研究的核心概念與理論基礎,基於該書的跨學科性質,所涉及的相關理論包括跨文化教育教學理論、跨文化交際與適應理論、文化身份認同理論、世界語言文化深度教育法以及人類學民族志方法的基本理論;第三部分,基於實地調查數據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水平、跨文化培訓現狀及現存主要問題進行描述、闡釋與分析,總結出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對跨文化能力培訓的需求與建議;第四部分,重點放在論述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的新理念、新方法與新內容;第五部分,深入探討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的課程建設問題,包括構建原理、核心內容以及培訓方式方法;第六部分,基於上述研究,構建出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的總體框架,該模式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意識為基點,運用人類學民族志方法,通過構建促進學生內在動機與自主學習的跨文化培訓課程與訓練,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跨文化素養與終生學習能力。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跨文化能力培養及其教育教學理論
第一節 研究選題及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第一節 跨文化能力基本概念
第二節 跨文化交際及培訓理論
第三節 文化身份認同理論
第四節 世界語言文化深度教育法
第五節 跨文化外語教學理論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水平及問題分析
第四章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理念及內容
第一節 調查研究設計
第二節 跨文化互動目的及動機
第三節 跨文化能力水平現狀及問題分析
第四節 跨文化培訓需求分析
本章小結
第一節 跨文化能力培訓的現存問題及歸因
第二節 跨文化能力培訓理念與目標
第三節 跨文化能力培訓的核心要素:文化自信為跨文化能力提升之根本
第四節 跨文化能力培訓的重要方法:民族志方法訓練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培訓課程構建
第六章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建構
第一節 跨文化培訓課程核心內容及技能訓練
第二節 跨文化培訓綜合課程構建:原則與特點
第三節 跨文化能力培訓主題項目構建的核心問題
本章小結
第一節 跨文化能力自主培訓模式構建
第二節 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運行機制探索
本章小結
結語/附錄/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中外合作辦學所培養的人才是建設國家的新一代的中堅力量之一,他們肩負著對內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外推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和使命。對於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思想引領和教育直接關係到未來國家的發展方向和道路選擇。如何培養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跨文化綜合素養與專業技能,增強其文化自覺意識與文化自信,保證其在跨文化教育情境下堅定愛國信念,吸收中外先進理念與知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添磚加瓦是中國教育發展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對於保障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質量、提高辦學整體水平,以及促進辦學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相關部門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工作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適應能力方面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沒有建構起完整的跨文化教育培訓體系,也缺乏系統、有效的跨文化培訓方案與具體措施,在促進和保證學生的個人發展與健康成長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基於此,《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研究》就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構建這一重要課題進行了探索性系統研究。

作品思想

一、該書提出了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培訓新理念。該書從多學科理論視角,基於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跨文化能力現狀與實際需求,提出並闡釋了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的新理念:(1)構建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應重視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入學習與反思,充分運用本土跨文化相關學術思想與理論,從根本上加強文化自信,真正提高文化自覺意識。同時兼顧外語語言套用能力的提升及外國社會文化因素的習得。(2)構建以跨學科性、開放性與反思性為主要特徵的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培訓模式應注重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要在充分考慮個體學習與生活體驗差異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將語言、文化學習與學科專業知識技能相結合,創造個性化的自主指導型跨文化學習項目並對其進行綜合性評估,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並逐步提高自身跨文化能力,實現自我概念及社會文化身份的構建。(3)有必要在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中進行基本的民族志方法訓練,這是構建有效、科學的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培訓模式的重要途徑和基本內容。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跨文化體驗與民族志式參與觀察與實踐同為一系,民族志式的思考方式和觀察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對自身跨文化體驗有意識地進行整理、分析和歸納,從而將其納入自身的認知體系中並形成新的自我認同和文化認同。同時,民族志方法的訓練能夠有效地加強合作辦學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對其學術邏輯思維與創新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能力、學術寫作規範以及中外語言表達能力都有長足的正面影響,是促進其成為高素質國際化專業型人才的重要途徑。(4)跨文化自主培訓模式培養的中外合作辦學學生應該:具備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的跨文化態度及豐富的跨文化知識與技能;熟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並能用目標外語對其進行闡釋與討論;能夠在跨文化情境下堅持平等對話、信息共享和對外文化傳播;具備必要的目標外語表達能力以及規範的學術研究素養。
二、該書提出並構建了“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自主培訓模式”。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自主培訓模式有兩大特色,一是以民族志方法訓練為重點,兼顧語言、文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二是以自主性跨文化能力培訓課程建設為核心,強調將社會文化層面、學術層面與語言層面有機整合,構建整體教育培訓方案的培訓理念。(1)民族志方法訓練旨在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設定與實踐訓練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民族志理論與運用方法,將其運用於解釋自身跨文化體驗。民族志方法訓練貫穿整個跨文化培訓過程中,具有階段性、創新性、持續性與連貫性特徵。基於中外合作辦學的辦學特點和管理模式,民族志方法訓練可分為三個階段,不同培訓階段分別設定有重點明確、突出的訓練內容及多樣化的訓練方式。第一階段重在基礎理論學習、學術寫作與溝通技能訓練。第二階段為學生運用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對自身跨文化體驗進行闡釋、分析與歸納。該訓練鼓勵學生參考人類學“深描法”,體現出真實跨文化互動的行為過程與心理變化,並據此對個人發展與成長做出深刻反思。第三階段主要為評估和反饋工作,是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培訓成果的形成性評估、總結與反饋,主要方式包括成果自評、教師評註、經驗分享以及相關科學研究。(2)自主性跨文化能力培訓課程建設。自主性跨文化能力培訓課程建設需要構建整體教育行動方案,通過自我指導型教育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引導學生將不同學科間的知識內容關聯起來,並進行整合與運用。跨文化培訓教學包括三方面核心要素:一是主題內容要素,注重將文化、語言及專業知識等不同學科內容統籌整合,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協商確定個性化學習主題;二是技能發展要素,核心為發展創造性、策略性的跨文化互動技能、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套用能力;三是社會及自我實現經驗要素,強調學生將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與社會現實相聯繫,在探究文化差異背後影響因素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拓展個人文化價值觀念。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訓模式研究》
2019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4681-8

作者簡介

譚瑜(1984—),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講師。2005年獲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期間在澳洲留學1年。2007年獲悉尼大學碩土學位,2013年獲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2016—2018年由國家留學基金委與中南民族大學公派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