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目
拼音:zhōng táng
正中的廳堂。《儀禮·聘禮》:“公側襲受玉於中堂與東楹之間。”
鄭玄:“中堂,南北之中也。”
《古今小說·張舜美中宵得麗女》:“庵主出迎,拉至中堂供茶。”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安國君謂華陽夫人曰:‘吾兒至矣!’夫人並坐中堂以待之。”
冰心 《往事》二:“今夜沒有電光,中堂燃著兩支蠟燭。”
指廳堂之中。《文選·張衡<西京賦>》:“促中堂之陿坐,羽觴行而無筭。”
薛綜註:“中堂,中央也。”
正室。
《舊唐書·馬璘傳》:“璘之第,經始中堂,費錢二十萬貫,他室降等無幾。”
庭院。三國 魏
曹丕《感物賦》:“掘中堂而為圃,植諸蔗於前庭。”
明
何景明《寄孫世其》詩:“系馬中堂樹,聽鶯上苑花。”
猶明堂。
《晉書·禮志上》:“穆帝、孝武並權以中堂為太學。”
《宋書·文帝紀》:“丁酉,謁 初寧陵還於中堂即皇帝位。”
指母親。 唐
李賀《題歸夢》詩:“怡怡中堂笑,小弟裁澗菉。” 葉蔥奇 註:“‘中堂笑’指在母前歡笑。”
唐 於中書省設政事堂,以宰相領其事,後因稱宰相為中堂。明、清大學士亦沿用此稱。
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一·中堂》:“明
洪武十五年設
內閣大學士,上命皆於
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
殿閣大學士,左右春坊大學士俱為翰林院官,故院中設閣老座於上,而
掌院學士反居其旁。諸學士稱閣老曰中堂,以此。”
《
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餘年,薨逝之後,賜了祭葬,諡為文恪。”
《
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不過看徐中堂面上,所以才委他這個差使。”
掛在廳堂正中的大幅字畫。
《
老殘遊記》第三回:“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
張天翼《清明時節》:“
易良發忍不住要笑,就假裝著咳嗽,轉過面去看掛在上面的中堂--三星圖。”
中堂字畫
一般是以中堂“正中央”顯眼位置,懸掛四尺整張的“福,壽,龍,虎,”等等吉祥寓意的大字,再在左右配上“對聯”,也有懸掛“祖訓,格言,名句書法題字,或者祖先肖像,山水,老虎畫”的。
中堂家具
很多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大戶人家的廳堂里,常常出現一種由四仙桌或八仙桌、扶手椅或太師椅成對,加上長條案和花架等組合而來的家具。
中堂的布置
在傳統家居的布局中,廳堂布局是最為講究,最為嚴格的,中堂家具作為中國傳統家居中的必備,它以廳的中軸線為基準,板壁前放長條案,條案前是一張四仙或八仙方桌,左右兩邊配扶手椅或太師椅,家具整體採用成組成套的對稱方式擺放,體現出莊重、高貴的氣派。中堂家具根據堂屋的用途,功能自然有所側重。依照傳統習慣,扶手椅或太師椅的座序以右主、左賓或左為上、右為下為序,無論長輩還是僚幕皆宜“序”來入座,這叫坐有坐“相”,這個相,既是形式,又是內涵。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家族中位尊的主人,不行儀式之時,平時也只在右邊落座,一是表示謙恭,二是虛位以待,因此,中堂的座椅不經常同時使用。當堂屋兼做佛堂時,則翹頭案正中有設佛龕,或設定福祿壽三星,或供奉已故親人牌位,案上配置香爐、蠟扦、花筒等五供,用於祈福和感念。
消費現狀
中堂家具在諸多紅木古典家具消費中,極少成批生產,門店銷售達成率偏低,多通過詢價和訂製完成。這是因為堂屋會客、行禮儀和佛堂的功能,決定著中堂家具日常的使用效率實際並不高,陳設其中的中堂家具跟“王謝堂前燕”一般,無法成為普通人家的必用品而“飛入尋常百姓家”,可是另一方面,作為從古至今大戶人家的必需品,登堂入室的中堂家具,並不因使用者稀少,而降低它自身作為家具重器的要求。因為中堂家具屬家居系列的高配置,構件多,體裁大,導致中堂家具選材用料的要求特別全面。耗材用料多,用料大,各構件紋理色澤的搭配極其講究,組合後即要符合整體體量的外觀要求,還能滿足各構件單獨使用的功能訴求,簡而言之就是:既協調又統一。
文化隱喻
集案、桌、椅、架於一體的中堂家具,涵蓋了大部分家具類型的原點,完整地保留了家具的各項功能,中堂家具作為中式家具的代表品種,從形式到儀式,淺層面反映著普通勞動人民對富庶生活的追求,深層面則反映著傳統文化語境下,我們這個民族對自然的敬畏,對祖先的崇拜,對禮教的遵循。中堂家具豐富的文化內涵,不正是我們探究紅木文化,珍賞古典家具的初衷所惟嗎?
中堂家具不是簡單的家具制器,人們以中堂家具為“禮器”的方式,將外在的規範和內心的真誠,含蓄而深刻地進行著詮釋,執守著每個人都藉以訴諸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