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北極科考探險紀實

中國首次北極科考探險紀實

《中國首次北極科考探險紀實》的作者是任建民。 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於1999年9月出版。本文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北極之行的前前後後。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由40多個單位組成,其中包括14家新聞單位的20名記者。在70餘天的航行中,任建民作為人民日報記者,以他獨特的觀察及細心的體驗,寫出了大量關於北極科學、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報導。採訪之餘,即使在暈船的情況下,仍堅持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第一個寫出了關於此次北極科考的《雪龍闖北極》一書,其精神讓人感動。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首次北極科考探險紀實
  • 作者:任建民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
  • 出版時間:1999年9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地球有兩個極,即南極和北極,這在公元前古希臘人哲學家們的頭腦中就已經存在著的一幅圖象。但多少世紀過去,它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不為人知。
北極的中心是海洋,南極的中心是大陸,它們常年都為冰雪所覆蓋。但由於它們的獨特地理位置和自然境觀,吸引著無數的探險家為之著迷,限於當時科技水平和經濟能力,許多人只能望冰興嘆。
到19世紀初,歐洲探險家已經非常了解北極地區大部分的海岸和島嶼,而他們還知道北冰洋大部分區域被冰塊覆蓋。在北極地區探險或旅行既困難又危險。那裡的冰面不像池塘冰面那樣光滑平整,大塊的浮冰在隨海流漂移時會互相撞擊產生壓力,形成大約10米高的陡峭冰脊。浮冰隨時會突然裂開,形成一道“水路“阻擋去路。探險家們行進的速度很慢,因為腳下的冰塊經常會朝相反的方向漂移。極地常會突然出現暴風雪或濃霧,天氣十分險惡。這些危險使許多前去征服北極的探險家飽嘗苦難和失敗的滋味,有的甚至死在北極。
號稱為冰雪世界的南極,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未被開墾的處女地。平均厚度2000平方米的冰雪集中了全球冰川的90%;已測出的零下89.2°C是地球表面最冷的地方;已發現的風力高達98米/秒;同時它也是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南極洲又因阿蒙森的勝利和斯科特的失望而更添了神秘感。1984年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從上海港出發,登上了南極洲,建成了中國南極長城站。15年來,我國的南極考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擁有了自己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形成了一支多學科的能適應於極區考察的隊伍。
我國地處北半球,與北極關係密切。每年,來自北極的冷氣團和來自熱帶的熱氣團的相互作用是造成我國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北極地區環境正出現著明顯的變化,一些地區50年來溫度上升了1-2°C,凍土帶北移,冰川和海冰退縮,臭氧層變薄紫外輻射增強等現象。因此,北極地區的氣候和環境變化直接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影響。
中國首次北極考察是我國首次使用自己的運載工具,滿載科考隊員從我國的港口出發,直駛北極圈內。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實施對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北極點鄰近海冰區的海/冰/氣/生物的綜合考察,了解北極在全球變化中的作用和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北冰洋與北太平洋水團交換對北太平洋環流的變異影響,以及北冰洋鄰近海域生態系統與生物資源對我國漁業發展影響。
進行北極考察不僅能增強我國對北極的認識和了解,提高我國的科學研究水平,促進我國極區遠程後勤保障的發展;同時也表明,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險阻,勇於進取,參與探索自然、保護地球的決心和能力。

作者簡介

任建民,1970年生於安徽蕭縣。1988年考入清華大學,先後就讀於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中國語言文學系,2001年起在職攻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博士學位。1994年入人民日報社工作,做體育記者三年。1997年起當科技記者,工作的一部分是編輯《電腦·網路·通信》專版,對IT界的人和事,見過一些、聽過一些、寫過一些。2000年出版《網路神話與中國》一書。1999年參加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著有考察全程紀實《雪龍闖北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