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史(黃河中游地區卷)》是2014年09月30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榮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飲食文化史(黃河中游地區卷)
- 作者:趙榮光
- ISBN:978-7-5019-9423-6
- 類別:飲食文化
- 頁數:464
- 定價:¥98.00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9-30
- 開本:16
- 字數:4200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飲食文化史(黃河中游地區卷)》,是由趙榮光編著的一部有關飲食文化方面的書籍,是採用通觀全局的視野與文化整合的研究方法,從原始社會直述至現當代,來揭示中國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發展變化的軌跡、內在規律及其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間的互動關係的一部專著。
本書所述範圍包括今陝西、山西大部及其河南、寧夏等周邊飲食文化風格接近的地帶。
該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搖籃。
書中力圖運用通觀全局的視野與文化整合的研究方法,從原始社會直述至現當代,來揭示中國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發展變化的軌跡、內在規律及其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間的互動關係。即原始社會的萌芽期,夏商周的發展期,秦至北宋的繁榮期,元代至今的轉型期。
該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搖籃。
書中力圖運用通觀全局的視野與文化整合的研究方法,從原始社會直述至現當代,來揭示中國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發展變化的軌跡、內在規律及其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間的互動關係。即原始社會的萌芽期,夏商周的發展期,秦至北宋的繁榮期,元代至今的轉型期。
書中系統地介紹了該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的農牧業發展情況、飲食器具的演變,烹飪技術的提高以及民俗飲食文化的發展等等,具體闡釋了中華飲食文化中三餐制的確立、合食制的演變、茶文化的興起、酒文化的興盛,使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生活演變的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呈現給讀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 述/1
一、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的萌芽/2
二、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的發展/5
三、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的繁榮/8
四、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的轉型/11
第二章先秦時期/13
第一節獨具特色的膳食結構的形成/14
一、五穀為養/15
二、五畜為益/19
三、五菜為充與五果為助/22
第二節食物加工與烹飪的發軔/30
一、多樣的烹飪技藝/30
二、紛呈的美食/35
第三節影響深遠的飲食禮俗起源/41
一、遠古遺存的分食制與席地而食/41
二、多樣化的進食方式/45
三、區分身份的飲食禮器及其組合形式/50
四、內涵豐富的中華飲食禮儀的起源/54
第三章秦漢時期/59
第一節食物原料的發展變化/62
一、糧食結構的變化/62
二、副食原料的發展/66
第二節食物加工與烹飪的發展/70
一、主食烹飪的演變/70
二、副食烹飪技法的增多/74
第三節日益豐富的酒文化/77
一、酒的生產與酒榷/78
二、酒肆業的逐漸繁榮/81
三、豐富多彩的飲酒習俗/82
四、材質多樣的各式酒器/86
一、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的萌芽/2
二、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的發展/5
三、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的繁榮/8
四、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的轉型/11
第二章先秦時期/13
第一節獨具特色的膳食結構的形成/14
一、五穀為養/15
二、五畜為益/19
三、五菜為充與五果為助/22
第二節食物加工與烹飪的發軔/30
一、多樣的烹飪技藝/30
二、紛呈的美食/35
第三節影響深遠的飲食禮俗起源/41
一、遠古遺存的分食制與席地而食/41
二、多樣化的進食方式/45
三、區分身份的飲食禮器及其組合形式/50
四、內涵豐富的中華飲食禮儀的起源/54
第三章秦漢時期/59
第一節食物原料的發展變化/62
一、糧食結構的變化/62
二、副食原料的發展/66
第二節食物加工與烹飪的發展/70
一、主食烹飪的演變/70
二、副食烹飪技法的增多/74
第三節日益豐富的酒文化/77
一、酒的生產與酒榷/78
二、酒肆業的逐漸繁榮/81
三、豐富多彩的飲酒習俗/82
四、材質多樣的各式酒器/86
第四節飲食習俗的豐富與發展/88
一、三餐制的確立/88
二、分食制的傳承/91
三、飲食禮儀的完善/93
四、日趨成熟的節日飲食習俗/95
第四章魏晉南北朝時期/99
第一節 食物原料生產的發展/101
一、糧食品種和數量的增加/101
二、肉類生產結構的變化/103
三、日趨成熟的蔬菜栽培技術/106
四、瓜果種植技術的發展/107
第二節食物加工與烹飪的進步/110
一、糧食加工工具的改進/110
二、主食烹飪水平的逐漸提高/112
三、烹飪方法的廣泛交融/117
四、筵席與宴會場面更加宏大/120
第三節 飲品文化的逐漸豐富/121
一、酒文化的快速發展/122
二、乳及乳製品的較快普及/123
三、茶飲開始為北人所接受/126
第四節 社會飲食風習/127
一、分食制向合食制轉變的趨勢/127
二、士族對飲饌經驗的總結/129
三、漢傳佛教飲食習俗的形成/131
四、追求長生成仙的道教飲食習俗/133
第五章 隋唐五代時期/135
第一節食物原料生產結構的變化/137
一、糧食生產結構的變革/137
二、肉類生產結構的調整/140
三、蔬菜生產結構的最佳化/142
四、瓜果生產結構的變化/144
第二節菜餚烹飪水平的提高/145
一、菜餚烹飪技術的完善/145
二、菜餚烹飪原料的擴展/149
三、象形花色菜的出現和食品雕刻的發展/151
第三節日益成熟的飲食養生和食療/153
一、飲食養生學的發展/153
二、食療學的確立/160
第四節繁盛一時的酒文化/165
一、酒類生產的進步/166
二、盛極一時的飲酒之風/170
三、酒肆經營的空前繁榮及其特色/174
四、飲酒器具的變化革新/177
第五節初步興起的茶文化/179
一、飲茶之風在黃河中游地區的興起/180
二、茶的種類與來源/182
三、“三沸煮茶法”成為主流的烹茶方式/184
四、茶肆業的初步形成/186
五、茶具迅速發展成為系列/187
一、三餐制的確立/88
二、分食制的傳承/91
三、飲食禮儀的完善/93
四、日趨成熟的節日飲食習俗/95
第四章魏晉南北朝時期/99
第一節 食物原料生產的發展/101
一、糧食品種和數量的增加/101
二、肉類生產結構的變化/103
三、日趨成熟的蔬菜栽培技術/106
四、瓜果種植技術的發展/107
第二節食物加工與烹飪的進步/110
一、糧食加工工具的改進/110
二、主食烹飪水平的逐漸提高/112
三、烹飪方法的廣泛交融/117
四、筵席與宴會場面更加宏大/120
第三節 飲品文化的逐漸豐富/121
一、酒文化的快速發展/122
二、乳及乳製品的較快普及/123
三、茶飲開始為北人所接受/126
第四節 社會飲食風習/127
一、分食制向合食制轉變的趨勢/127
二、士族對飲饌經驗的總結/129
三、漢傳佛教飲食習俗的形成/131
四、追求長生成仙的道教飲食習俗/133
第五章 隋唐五代時期/135
第一節食物原料生產結構的變化/137
一、糧食生產結構的變革/137
二、肉類生產結構的調整/140
三、蔬菜生產結構的最佳化/142
四、瓜果生產結構的變化/144
第二節菜餚烹飪水平的提高/145
一、菜餚烹飪技術的完善/145
二、菜餚烹飪原料的擴展/149
三、象形花色菜的出現和食品雕刻的發展/151
第三節日益成熟的飲食養生和食療/153
一、飲食養生學的發展/153
二、食療學的確立/160
第四節繁盛一時的酒文化/165
一、酒類生產的進步/166
二、盛極一時的飲酒之風/170
三、酒肆經營的空前繁榮及其特色/174
四、飲酒器具的變化革新/177
第五節初步興起的茶文化/179
一、飲茶之風在黃河中游地區的興起/180
二、茶的種類與來源/182
三、“三沸煮茶法”成為主流的烹茶方式/184
四、茶肆業的初步形成/186
五、茶具迅速發展成為系列/187
PART4第四部分主食(主食24道)
鮁魚水煎餃
薄如蟬翼蔥油餅
超簡單版驢打滾
傳統麵食沙琪瑪
大棗玉米糕
彈牙爽口冷麵
飛餅的華麗變身
桂花糯米粽
紅蔥酥拌飯
雞腿米線
健康早餐土豆餅
勁道涼拌麵
李子煎餅
培根乳酪菸斗面
石鍋拌飯
蔬燒臘繽紛焗飯
素餡水晶蒸餃
心裡美壽司
鮁魚飯
艷麗美味海鮮壽司
義大利培根乳酪面
芸豆大包子
美味麻薯
美味燒賣
PART5第五部分湯粥(湯粥15道)
蘋果玉米湯
白果參雞湯
白蘿蔔明蝦湯
赤小豆無花果湯
鵝胸肉粥
骨肉相連青豆粥
海膽粥
荷蘭豆鹹蛋排骨粥
黑米芸豆粥
黃花雞脯粥
奶油南瓜濃湯
山藥排骨湯
無花果番茄芝士濃湯
小胡蘿蔔鴨腿粥
玉米濃湯
PART6第六部分拿手小食(拿手小食10道)
DIY暴風雪冰激凌
桂花蜂蜜釀甜玉米
果醬焙果
果仁鮮果芭菲
槐花酸乳酪
曲奇餅乾
香橙薄餅
自製甜美果醬
自製杏子酒
美味雞蛋蛤仔煎
鮁魚水煎餃
薄如蟬翼蔥油餅
超簡單版驢打滾
傳統麵食沙琪瑪
大棗玉米糕
彈牙爽口冷麵
飛餅的華麗變身
桂花糯米粽
紅蔥酥拌飯
雞腿米線
健康早餐土豆餅
勁道涼拌麵
李子煎餅
培根乳酪菸斗面
石鍋拌飯
蔬燒臘繽紛焗飯
素餡水晶蒸餃
心裡美壽司
鮁魚飯
艷麗美味海鮮壽司
義大利培根乳酪面
芸豆大包子
美味麻薯
美味燒賣
PART5第五部分湯粥(湯粥15道)
蘋果玉米湯
白果參雞湯
白蘿蔔明蝦湯
赤小豆無花果湯
鵝胸肉粥
骨肉相連青豆粥
海膽粥
荷蘭豆鹹蛋排骨粥
黑米芸豆粥
黃花雞脯粥
奶油南瓜濃湯
山藥排骨湯
無花果番茄芝士濃湯
小胡蘿蔔鴨腿粥
玉米濃湯
PART6第六部分拿手小食(拿手小食10道)
DIY暴風雪冰激凌
桂花蜂蜜釀甜玉米
果醬焙果
果仁鮮果芭菲
槐花酸乳酪
曲奇餅乾
香橙薄餅
自製甜美果醬
自製杏子酒
美味雞蛋蛤仔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