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史(黃河下游地區卷)

中國飲食文化史(黃河下游地區卷)

本書涉及的黃河下游地區,主要包括今山東省及其附近地區。該地區是儒家的發源地,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區域之一。書中主要通過文獻和考古資料,介紹了該地區的飲食文化發展歷程。突出展示了齊地與魯地的飲食文化奠定了黃河下游地區飲食文化的初步構架,魯菜的形成、孔孟食道和中國飲食禮俗的建立等有關內容,其中還詳述了中國古代影響最為深遠的代表中華飲食禮俗最高標準的孔孟食道和曲阜衍聖公府飲食。為現階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飲食觀念、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提供了翔實的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飲食文化史(黃河下游地區卷)
  • 作者趙榮光 
  • ISBN:9787501995103
  • 類別:文化 飲食
  • 頁數:324
  • 定價:88.00
  • 出版時間:2013-12-01
  • 開本:16開
書籍信息,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趙榮光
出版日期:2014-09-30
字數:328000
開本:16頁數:360
分類:飲食文化
ISBN:978-7-5019-9510-3
定價:¥88.00

圖書目錄

第一章概述/1
第二章史前時期/7
第一節氏族社會時期的飲食風貌/8
一、開始出現農業的後李文化/8
二、以鼎進食的北辛文化/10
第二節大汶口文化的飲食風貌/13
一、以粟和黍為主要農作物/13
二、生產工具和飲食器具種類豐富/15
三、地域性飲食文化特徵明顯/22
第三節龍山文化的飲食風貌/29
一、農作物種類增多/29
二、生產工具和飲食器具製作更為精細/31
三、禽畜飼養數量增加/35
第三章先秦時期/37
第一節飲食原料生產的發展/38
一、糧食作物的種類和產量有所增加/38
二、蔬果作物的種類很多/41
三、畜牧與海洋漁獵業趨於成熟/42
第二節食物加工技術的進步/44
一、主食形態增多/44
二、醬文化特點的形成/46
三、“周八珍”中體現的烹飪技術/48
四、飲食器具的社會象徵/51
第三節進食方式的演進/52
一、手食方式的遺存/52
二、餐匙進食的普及/52
三、箸食的出現/53
四、席地而食/54
第四節孔孟食道與飲食禮俗的建立/56
一、孔孟食道的建立/56
二、中國飲食禮俗的建立/59
三、諸子飲食思想/64
四、飲酒禮俗的建立/65
第四章秦漢時期/69
第一節食物種類豐富/70
一、主要農作物品種以及小麥成為主食/70
二、蔬果作物資源豐富/73
三、肉類來源穩定/74
第二節食物加工技術的改進/80
一、旋轉磨開始出現/80
二、主食以麵食為主、粒食為輔/82
三、肉食加工技術增多/84
四、蔬菜加工技術多樣/86
五、調味品加工/87
六、制曲釀酒技術的進步/90
第三節食制和食俗/91
一、用餐習俗的確立與延伸/91
二、飲食禮俗趨於完備/93
第五章魏晉南北朝時期/99
第一節民生民食狀況/100
一、農業政策的改革/100
二、自然災害的影響/102
三、一部重要的典籍—《齊民要術》/103
第二節飲食資源的發展/105
一、糧食作物的種類和豐富的製作方式/105
二、蔬果作物的種類及加工貯藏/113
三、各種肉類的食品加工/116
四、釀酒及調味料製作技術趨於成熟/120
五、食物貯藏方法/124
第三節飲食生活的特點/125
一、食料充裕/125
二、食物加工方法不斷豐富/126
三、食品原料市場繁榮/127
四、食育理念的萌芽/128
第六章隋唐五代時期/131
第一節社會經濟的發展/132
一、隋代經濟概況/132
二、唐代經濟概況/133
三、飲食著作/135
第二節食料與食物加工/135
一、粟麥並重、稻米為輔兼及果蔬的飲食
結構/135
二、蔬果作物種類繁多/137
三、飲茶釀酒之俗興盛/139
四、調味品製作大發展/141
五、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143
第三節飲食業與食俗/145
一、飲食市場的繁榮/145
二、食制的變化/148
三、月令節令食俗的豐富/149
四、頗具特色的宗教食俗/152
五、飲食文化交流/155
第七章北宋金元時期/157
第一節宋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158
一、利農新政推動了農業的發展/158
二、飲食器具製作技術的創新/160
三、兩部重要的飲食書籍/161
第二節北宋時期的食物品種與食俗/162
一、糧食製品種類多樣/162
二、蔬果生產製作技術進步/165
三、肉類和水產種類豐富/165
四、茶酒飲料消費巨大/166
五、調味品地位提高/167
六、食風食俗/168
第三節元代的飲食狀況/169
一、糧食製品種類增多/169
二、不可或缺的蔬果作物/173
三、以羊為主的肉類飲食/175
四、調味品種類更為豐富/177
五、多民族融合的飲料品種/178
六、糧食加工和食具製作技術的進步/181
七、多民族融合的元代飲食文化/182
第八章明朝時期/185
第一節政府施政恢復農業生產/186
一、移民墾荒/186
二、備荒防災/188
三、興修水利/189
四、鼓勵耕種/191
第二節食物原料更為豐富/193
一、以麵食為主的飲食生活/193
二、米類也成為日常主食/195
三、自家釀酒興旺/196
四、注重調味品釀造技術的積累/198
第三節商品經濟的發展對社會風習的影響/200
一、城鎮的繁榮發展與商品集散地的形成/200
二、海運增進食物交流/202
三、社會風習的改變/203
第四節日常飲食習俗/205
一、《金瓶梅詞話》中的日常飲食/205
二、日常菜餚的發展/207
三、救荒飲食習俗/209
第九章清朝時期/213
第一節農業發展狀況/214
一、獎勵墾荒恢復農業生產/214
二、人均占有耕地的矛盾/215
第二節飲食資源的發展/216
一、高產作物的推廣/216
二、經濟作物產銷兩旺/221
第三節食物加工技術大發展/223
一、榨油業/223
二、澱粉加工業/224
三、麵粉加工業/225
四、鹽業/225
五、釀酒業/226
第四節趨於成熟的地區飲食文化/227
一、國內外飲食文化的交流/227
二、主食與魯菜的形成/230
三、衍聖公府的飲食生活/234
四、節令禮儀飲食習俗/241
第十章中華民國時期/251
第一節民國前期的民食狀況/252
一、良種和新技術加速農業發展/252
二、漁業與鹽業發展艱難/254
第二節抗戰時期的民食分析/256
一、飲食資源備受掠奪/256
二、漁業、鹽業的衰落/257
第三節民國時期的民食特點/258
一、苛捐雜稅多如牛毛/258
二、戰亂、土匪危害民生/258
三、水患頻發/259
四、逃荒謀生/260
第四節民國時期的飲食習俗/262
一、節令飲食習俗/262
二、婚姻飲食習俗/266
三、制醬習俗/267
第十一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271
第一節改革開放以前的飲食生活狀況/272
一、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民食狀況/273
二、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度荒食物種類/275
三、賑災與大饑荒的歷史教訓/277
第二節改革開放以後飲食文化的發展/279
一、食品種類豐富/279
二、膳食水平提高/279
三、飲食理念的變化/281
四、飲食風俗新趨向/284
第三節黃河下游地區的飲食文化學/287
一、飲食文化學的基礎構建/287
二、飲食文化學研究的科學化/288
第四節黃河下游地區的主要菜系/289
一、當代魯菜的新發展/289
二、魯菜的各地風格特色鮮明/290
三、魯菜的發展與傳播/293
第五節居民膳食營養問題/295
一、飲食營養結構不合理/295
二、人均食物熱量超標的原因/296
參考文獻/299
索引/312
後記/314
編輯手記/3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