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學史,溯源傳承,基因演化,發現階段,家化初期,池養階段,缸養階段,盆養階段,近現代發展,形態特徵,頭部,體型,魚鱗,體鰭,尾鰭,體色,生長習性,繁殖方式,變異分類,主要品種,草種,文種,龍種,蛋種,龍背,人工養殖,容器,養水,品種,餵食,換水,相關文化,
物種學史
溯源傳承
根據史料的記載以及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
金魚起源於中國普通食用的野生
鯽魚。金魚起源於中國,在人類文明史上,中國金魚已陪伴著人類生活了十幾個世紀,是世界觀賞魚史上最早的品種。在12世紀已開始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最佳化,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引種的。
早在兩千年前的古書《
山海經》中就有紅色鯽魚的記載,“睢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魚。”
郭璞說“文魚”是“有斑采也”。因為變色的鯽魚在自然界中太明顯,很容易被天敵捕捉。漢宣帝時
王褒有《九懷賦》中說:“蛟龍兮導引,文魚兮上瀨。”作為觀賞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
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家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
。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里,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960-1279)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顏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兩地。根據日本學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遍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在1874年。
基因演化
“金魚從鯽魚演化而來,多年來一直是人們“經驗之談”,科研人員以基因組學技術解析了高質量基因組圖譜,通過“親子鑑定”,為金魚起源於鯽魚之說,進一步提供了權威的科學依據。金魚屬於
鯉亞科,有100條染色體,包含有2套亞基因組,是一個“準”多倍體物種,而多倍化事件在脊椎動物中極為罕見,說明鯉亞科魚類具有其獨特的演化策略。
科研人員發現,以金魚祖先鯽魚為代表的鯉亞科魚類在演化歷史上可能經歷了四輪全基因組加倍事件。通過與6個代表性二倍體䰾亞科物種基因組對比研究,科研人員推測,金魚祖先在1000至1200萬年前發生過古老的雜交事件。其祖先之一很可能是染色體數目為50的
䰾魚,而另一個二倍體祖先可能已經滅絕或起源於未知的鯉科魚類譜系。該研究為異源多倍體脊椎動物的基因組演化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見解。
形態各異、色彩鮮艷的金魚,是如何從自然界中鯽魚銀灰色的形態,逐漸蛻變成美麗的形狀,這些性狀都是由哪些基因來“掌控”。科研人員通過中國金魚各產區金魚各品種規模化測序研究發現,金魚與鯽魚的親緣關係高於同一科目的鯉魚,金魚經歷了野生鯽魚到“草金”,接著培育出“文種”,再產生“蛋種”的家馴化過程。
明朝之後,金魚的家化過渡到了家家可養的盆養時代,也是這個時期,金魚的外形發生重大改變,誕生出許多新品種。“人為不斷‘干預’,會快速改變金魚的遺傳背景,賦予它們更鮮艷的體色、加倍的尾鰭、頭部的肉瘤、腫起的水泡眼。金魚所呈現的種種顏色,主要是由真皮層中的色素細胞根據不同的數量和排列呈現的。在金魚成長中,有的金魚鱗片會從各種顏色的普通鱗變成透明鱗片,這正是源於鱗片中的色素細胞逐漸“消失”形成。
導致金魚透明麟性狀與某個色素相關的基因有聯繫,科研人員在金魚基因組中,定位到一個與色素相關的基因。該基因與色素細胞發育相關。背鰭作為金魚另一重要的表型特徵,在不同變種中形態不一,是區分“文”金魚和“蛋”金魚的顯著特徵,背鰭的縮小是“文種”金魚進化的關鍵特徵。背鰭特徵受多個基因位點控制,並具有母體遺傳效應,研究進一步發現了378個與背鰭表型具有相關性的基因。另外,科研人員還通過選擇性清除研究,發現了與金魚的行為、眼部萎縮、腦部萎縮、細胞遷移等生理生化性狀有關的13個基因,這些基因的發現,為分子定向育種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中國金魚養殖業的發展尤為迅速,該研究成果對金魚性狀進行“DNA”分子解析,有望通過分子育種,突破傳統養殖過程中,金魚新品種育種周期長、繁育性狀不穩定的育種瓶頸,從而實現科學育種、縮短育種周期、提純培壯、培育更多優良品種,進一步推動金魚產業跨越式發展。
發現階段
據
任昉(公元460-508年)所著《
述異記》記載:“晉桓沖游盧山,見湖中赤鱗魚,即此魚也”,又雲“朱衣鮒,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鯽也”。這一文獻說明早在265-420年的三國至東晉年間,人們就已發現了自然水域中的紅黃色的變異鯽魚,那時稱之為“赤鱗魚”。在陝西、安徽、浙江等地仍會發現野生的“赤鱗魚”,經研究證明,它與野生鯽魚屬同一物種,不同的是顏色更加鮮艷。
家化初期
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出於積德行善的目的,各地興建“放生池”,稀有而神秘的金鯽作為超度的對象被放生,佛教徒和僧侶偶爾餵食。據考證,浙江放生池數量較多,而最早的金鯽放生池分別位於浙江的杭州和嘉興,半家化飼養則是從唐代開始的。
池養階段
在宋朝初年(公元968-975年),已出現人工飼養金鯽的記錄,而到了南宋時期(公元1163年左右)則已有了人工繁殖的記錄,因此宋代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金魚養殖的開始。貴族官僚們開始把它們飼養在園林池塘中作為賞玩對象,但此時的金魚仍是草金魚,品種間除顏色不同外無太大差別。普通百姓無力修建池塘,所以宋代金魚的飼養與賞玩只在貴族官僚中流行。
缸養階段
到了清代,民間掀起了飼養金魚熱潮,飼養容器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玻璃缸等透明器皿,晶瑩剔透、情趣盎然。由於金魚需求量大,還出現了專門的售魚單位,如北京地區比較著名的有“知樂魚莊”、“至樂魚莊”等。新品種不斷湧現,如虎頭、望天眼、高頭、絨球等,透明的鱗片也出現了。此後的民國時期由於連年戰亂,雖有新品種出現,但金魚養殖總體步入低潮。
盆養階段
明朝是金魚飼養史上里程碑式的歷史時期,因為在這一階段金魚的養殖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盆養和缸養,並成為室內擺設供人賞玩。這一轉變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使得金魚進入了尋常百姓的家中,民間出現了眾多的金魚飼養愛好者,為金魚的普及奠定了基礎。由於小水體飼養使金魚遊動緩慢而加速了體型和尾部的變化,同時較淺的水更易於觀察到金魚的變異而將其保留,因此開始出現了重要的金魚品種,四葉尾的文魚、眼球凸出的龍睛金魚就是在明朝後期出現的。
近現代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金魚養殖再次迎來黃金期,據考證,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有金魚品種70多種,到1958年就發展為154種,大的體重超過0.5千克,而1982年,金魚品種已達到240個。此外,在科學研究方面,中國著名的生物學家
陳楨教授對金魚的家化與品種形成的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證明了金魚和鯽是同屬,並對金魚的各種變異和色、形的產生作了科學的說明。當代,金魚在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產業化新階段,各種飼養以及家養設施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金魚也將走近普通家庭,成為家中一景。
形態特徵
中國金魚在分類學上與鯽魚同屬一種,與鯽魚相比,金魚在外部形態上產生了巨大的變異,但總體上整個魚體可分為頭部、軀幹、尾部三個部分。頭部的最前端是口,後部有鼻、眼和鰓蓋。有些品種頭部上端有肉瘤,有些品種鼻部上方有絨球,有些品種眼部凸出、位置朝上或有水泡,還有的品種鰓蓋外漏形成翻鰓。金魚軀幹體披鱗片,主要有正常鱗、透明鱗和珍珠鱗。其側面具有側線,不同品種金魚的側線上鱗、側線下鱗和側線鱗數目不盡相同。
中國金魚的種類有很多,可以大致分為草種金魚、龍種金魚、文種金魚、蛋種金魚四種。草種金魚是其它三種金魚的祖先,其它三種金魚都是經過長時間雜交培育出來的。龍種金魚的特點是眼球比較突出,像燈泡一樣。文種金魚的特點是體型短小、頭部有肉瘤、各部位的魚鰭都較長。蛋種金魚的特點是背部無鰭,身體看起來像鴨蛋。
金魚的體貌,可劃分為三個部位。分別是頭部、軀幹、尾部。一是頭部:從吻(口)部到鰓蓋的後緣之間的部位為頭部。頭部其它特徵有吻(口)、鼻孔、眼睛、鰓。 二是軀幹:從鰓蓋的後緣到生殖孔之間部位為軀幹。軀幹其它特徵有背鰭、胸鰭、腹鰭、魚鱗、側線。 三是尾部:由生殖孔到尾鰭末端之間的部位為尾部。尾部其它特徵有尾柄、臀鰭、尾鰭。
頭部
根據現有金魚品種的特徵來分析,其金魚頭部特徵分以下幾種:頭型(圓桶型,平寬型,尖頭型)、眼型(正常眼,龍睛眼,望天眼,水泡眼)、鼻型(普通型,絨球型)、鰓型(正常型,翻鰓型,透明鰓型)。
頭型:圓桶型金魚的特徵為:它們的頭部以及兩鰓處,都有發達的肉瘤,頭部寬大。有的肉瘤特別發達,寬出身軀。代表品種為,高頭魚,獅子頭,虎頭,貓獅等品種。
平寬型金魚的特徵:它們的頭部較平而寬頭部的高度要比圓桶型的金魚,要矮小許多。眼球左右突出,並且寬於身軀。代表品種為,龍睛,望天,水泡等品種。
尖頭型金魚的特徵:它們的頭部較尖細小。代表品種為,草金,珍珠,鎦金,土佐金等品種。特別介紹一下,珍珠金魚。它的頭部越是尖細而且小。其觀賞價值越高。
眼型:正常眼型特徵:一般眼球不凸出,與眼眶平行或凹於肉瘤中的正常眼型。
龍睛眼型特徵:眼球凸出於眼眶外。常見的分為三種。一種是,牛角眼,一種是,算珠眼,一種是,蠶豆眼。牛角眼的特徵是,眼球前端小於眼根部,其型有如牛的犄角。故而得名:牛角眼。算珠眼的特徵是,眼球的泉前端到眼根部等大,或者眼球中間較前後略微膨大。其型像算珠。故而得名:算珠眼。蠶豆眼的特徵是,眼球比其它兩種要大很多,其形看似蠶豆一般。故而得名:蠶豆眼。
望天眼型特徵:眼球部位凸出眼眶,跟龍睛眼型前期相同。但伴隨著魚的成長。其眼球會向上翻轉。瞳孔朝上。從不同角度往下看魚時,都會有種感覺,它好象一直在盯著你看。
水泡眼型特徵:眼窩大而眼球較小,眼球略向外凸出。在兩眼的周圍生有半透明狀的水泡。水泡大小不一。有大有小。大的最大能夠雞蛋那么大。最小的,跟貼在眼睛上邊,外形看似蛤蟆的眼睛。也稱它為“蛤蟆眼”。
鼻型:普通鼻型特徵:無任何基因的變異或突變,大多數金魚都屬於正常狀態的鼻型。
絨球型鼻型特徵:絨球因鼻孔膜變異成一對肉質球。球體緻密而又圓大,左右對稱。絨球分雙球和四球。雙球,指兩鼻孔個一各絨球。四球,指兩鼻孔各一對絨球。
鰓型:正常鰓型特徵:無任何基因的變異或突變,大多數金魚都屬於正常狀態的魚鰓。
翻鰓型特徵:金魚鰓蓋的後緣由內向外翻卷,使部分金魚的鰓絲裸露在外,這稱之為翻鰓。
透明鰓型特徵:金魚的某一些品種,魚鰓蓋比較軟而薄。鰓蓋成半透明狀,能從外面觀看到部分鰓絲的血紅色。我們稱之為透明鰓。
體型
對於金魚的體形,人們的審美是喜歡短圓肥美的體態。金魚的體形與它的祖先有著很大的區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金魚的祖先鯽魚的體形,是呈紡錘型的流線體態。這種體形便於在水中快速遊動。阻力小,便於逃避天敵。而金魚則由於長期生活於人工的環境中,生活空間只是局限於盆池之間,活動範圍較小,而且沒有天敵的危害,因此體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的變化是體長變短,體型變圓。而且身體的橫截面,也由扁變圓。以琉金為例,體長較原始的鯽魚明顯變短。而且魚的脊椎,為了適應這種短圓的體態,甚至變成了弓形,使體型更趨於短圓。再說魚體的橫截面,原來是扁形的,逐漸變成圓形。如珍珠金魚,體型最終發展成了球型。正是金魚的這種體型的變異,使得金魚的泳姿,由原來的倏爾遠逝,變成了在水中的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魚鱗
金魚的鱗片變異或突變,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一,正常鱗;二,珍珠鱗;三,透明鱗;四,半透明鱗。下面講述這四種魚鱗的詳細特徵。
正常鱗的特徵:是鱗片正常,基本無基因變異或突變。鱗片硬朗。大多數金魚的鱗片都屬於正常的鱗片。即:正常鱗又叫做,硬鱗。
珍珠鱗的特徵:是鱗片中央向外凸起成半球狀,其形像粒粒珍珠,排列成行。遊動時,鱗片反射光線強,有閃光感覺。但接近背部和尾部的地方,鱗片漸漸變小。還有珍珠鱗片易脫落,所以在捕撈珍珠鱗金魚時,要格外注意。雖然脫落後鱗片還能再生,但再生長的鱗片,中央不凸起。所以在飼養這種鱗片的金魚時,要格外的注意和保護。
透明鱗的特徵:是鱗片沒有顏色,不反射光線,鱗片比較軟。這種鱗片的金魚體色成白色。即:透明鱗又叫做軟鱗,也有叫它無鱗。因鱗片不反射光線,看上去和沒有鱗片一樣。
半透明鱗的特徵:是魚體鱗片以透明鱗片為主,其中帶有少許正常鱗片。只有那少許正常鱗片,在光線下有反光。其它的無反光。
體鰭
金魚的魚鰭是身體的主要運動器官和保持平衡身體的器官。正常金魚的魚鰭有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組成。其中,背鰭、臀鰭和尾鰭位於身體兩側的正中,不成對為單鰭,稱之為奇鰭(單個的意思)。即:臀鰭,有些品種金魚會出現成對的或者退化掉。而胸鰭和腹鰭位於身體的兩側,每側各一個,是成對的,稱之為偶鰭(成對的意思)。
金魚品種眾多,金魚的魚鰭變化各異也大不相同。魚鰭的變化大多為寬的,短的,長的,矮小的或者退化掉。在或者是,尾鰭分裂成雙尾、三尾,四尾。魚鰭的變異也是區別金魚品種的特種之一。
背鰭:背鰭的位置,在金魚背部中央位置上,長有背鰭。其主要作用是,維持金魚身體直立的平衡器官,使金魚的身體不會出現左右搖擺、傾斜。在金魚品種中,分為有背鰭和無背鰭(即:背鰭退化了)之分。
胸鰭:胸鰭的位置,在位於靠近鰓蓋位置,長有一對胸鰭。其主要作用是,轉換方向以及划水,在繁殖時期也可以做為分辨雌雄的主要標誌之一。雄性金魚的胸鰭的前緣第一根鰭條上有許多乳白色刺狀的小點,稱為追星。而雌性金魚的胸鰭上則沒有追星。
腹鰭:腹鰭的位置,在腹部的下方,胸鰭與臀鰭之間,長有一對腹鰭。其主要作用是,划水的作用不大,幾乎起不到。但卻能夠做出準確的機動動作。金魚健康狀態時,腹鰭向外伸展。但腹鰭收回靠近腹部時,說明金魚的健康狀態有問題出現,需要引起重視。
臀鰭:臀鰭的位置,在金魚生殖孔後方,尾柄的下方前緣,長有臀鰭。其主要作用是,臀鰭的作用與背鰭大致相同,起到保持魚體平衡的作用。臀鰭有些金魚品種是單臀鰭,而有些品種是雙臀鰭或者無臀鰭。
尾鰭
尾鰭的位置,位於金魚身體最後方。其主要作用是,具有推進和轉向的作用。金魚的尾鰭變化各異。常見的尾型有以下幾種:單尾、兩尾、三尾、四尾。以及現有的其它象形尾鰭有:鳳尾、蝶尾、扇尾、裙尾等。
單尾型:尾鰭有短尾跟長尾(燕尾)之分。草種魚中的草金類,就是短尾型;草種魚中的燕尾金類,就是長尾型。
兩尾型:尾鰭背葉中央分開分開。左右兩葉與背葉相連。形成兩尾。
三尾型:尾鰭背葉中央兩片尾葉不分開,其左右兩尾葉分開,形成三尾。
四尾型:尾鰭背葉中央兩片尾葉分開,其左右兩葉分開,形成四尾。
鳳尾型:鳳尾型,其實是,四尾型的加長加大版本。其特徵是,在金魚長到成年體時,其尾鰭長度比魚體長度還要長或是等長。具有這種尾型的金魚大多數出現於龍種魚和文種魚之中。當魚靜止不遊動時,尾鰭前端向下彎曲低垂。遊動時,四開大尾左右緩慢抖動。觀靜觀動,都能夠讓欣賞感覺到美倫美幻。
蝶尾型:四尾型的變異版本。其尾型伸展開來及像蝴蝶一般的形狀。尾鰭較為平敞,左右兩尾葉前端,向前翻接近魚體的腹部。
扇尾型:尾鰭呈扇子形狀敞開,有四尾和兩尾之分。
裙尾型:是兩尾型的加寬加大版本。其形似衣裙,而得名。
體色
五彩斑斕的金魚,紅的似火,黃的象金,黑的如墨,白的若玉。更有那紫色的典雅,藍色的幽靜,橙色的陽光。還有變幻莫測,絢麗多姿的複色金魚。黑白相間的如熊貓,紅頂白身的似仙鶴,藍身白腹的若喜鵲,五彩斑斕的象彩球。真是色彩斑斕,令人目不暇接。金魚的體色有單一色和混雜色兩大類。單色有紅、橙、紫、黃、白、藍、黑等;混雜色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構成的彩色品種。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金魚體色的紫色,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紫色,而是棕色,日本人稱茶色,藍色也不是純正的藍色,而是黑中閃著深藍色,如深藏藍色。在五花金魚中常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藍色的色塊,如天蘭底子上鑲嵌紅黑的色塊。
金魚的體色隨著身體的發育,逐漸發生著改變,在其一生會發生數次變色。金魚一生的體色主要會發生三次改變。第一 階段:魚苗時期的變色。第二階段:幼魚時期的脫色。第三階段:老齡時期的退色。金魚鱗片中含黑色素體、黃色素體和淡蘭色反光質。橙紅色金魚缺少黑色素體:墨色金魚的黑色素體和黃色素體濃密;白色金魚則沒有黑色素體和黃色素體;紫色金魚的黃色素體濃密而黑色素體稀疏;藍色金魚缺少黃色素體;紫藍色金魚無黑色素體,而黃色素體和淡藍色反光質發育旺盛;雜斑或五花金魚則是由這三種色素體依不同數量、比例相混而組成各種花的的圖案。不同色素所占比例的不同,所組成的體色也各異。複色金魚由兩種以上的色塊組成,而形成千變萬化的圖案。如同天然的調色板, 運用幾種原色,調配出美麗的色彩。
生長習性
金魚比較適應群養和密集養殖。但家養不可密度過大,比較理想的水魚比重要達到1000:1,金魚體長和魚缸長度要達到1:10以上,這樣能保證水質良好,溶解氧充足,否則養殖密度過大會導致水質腐敗迅速,水中溶解氧不足,金魚很容易病亡和缺氧死亡。金魚的性格非常溫和,不會發生大金魚追襲小金魚的現象。除了繁殖季節外,各種形狀與各種色澤的金魚都可混養在一起。
金魚是變溫動物,對水溫適應性比較強,體溫隨著水溫而變化,在0-39攝氏度的水溫下都能存活。但金魚不能適應水溫劇變,溫度急劇升高或下降超過5攝氏度,都可能危及金魚的生命。金魚的生長最適溫度在20-28攝氏度,這個水溫下,金魚生長發育最旺盛,食量、排泄量和耗氧量都是最大的,這時金魚最鮮艷活潑。
金魚的食性很廣,屬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要求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無機鹽類和微量元素。這是金魚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物質基礎。
繁殖方式
一般金魚懷卵量在幾千粒至幾萬粒不等,最高可達七八萬粒。繁殖時,雌、雄親魚有追逐現象。在繁殖季節,把雄雌親魚按比例搭配成對同池放養,使之自然發情、追逐、產卵受精和孵化,一般不需要人為的加以干涉。
要想得到優良的金魚後代,就應選擇好親魚,親魚要選擇那些特徵明顯、身體健壯、形態端正優美,游姿平穩瀟灑、色彩艷麗的金魚作為繁殖後代用的親魚。年齡應選2-4齡的金魚,這一年齡的金魚,體質好,生殖腺發達,卵子和精子成活能力強,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高,而且產卵量最高。親魚挑選好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培育,放養密度相對低些,使水中含氧量增加,水質清新,這樣親魚不易生病,食慾也較旺盛。餵食應盡保持營養成分齊全,使親魚迅速發育成熟,完成產卵繁殖前的一切生理準備。
培育好的雌雄親魚,到繁殖季節就按一定比例,放養在同一池內。開始雄魚追逐雌魚,而且越來越頻繁,時間也越來越長,它是親魚即將臨產的表現。這時就應在池內設定魚巢,一般用柔軟的水草即可。然後一兩天內金魚開始產卵,產卵高峰期是早晨4點到10點,當雌魚產卵時游到魚巢上部用尾鰭擊打水波,開始排卵,水波把卵子均勻的分布在魚巢上面粘住。雄魚過來迅速排放出乳白色的精液,在水中擴散與卵子相遇受精。這時要將魚巢取出,另盆孵化。金魚產卵是分批進行的,一年中一般分3批方能產盡,間隔為8-12天。
親魚產卵以後,卵子即開始進行孵化。首先,準備一盆新曬好的水,水溫與產卵盆中的一致,然後將卵魚巢放入盆中。這時要選擇一下受精卵和未受精的卵,受精卵為橙黃色半透明狀,未受精卵在雌魚產下卵後24小時後呈乳白色,未受精卵產後不久就會死亡,我們發現後套用鑷子摘取,以免腐爛變質而影響水質或發生水黴菌感染。受精卵最適宜水溫為15-16℃,經過2-3天孵化後,從外表看透明度漸減,以後漸漸出現一小黑點,周圍形成一肉色圓團,這就是金魚的身體。這時開始仔魚胚胎尾部在卵粒中不斷擺動,越來越強,最後衝破卵殼而出。一般卵化時間為7天左右,如果水溫高,孵化時間就短,孵化時應避免水溫的劇烈變化,如白天陽光不要使曝曬。同時要保持水質清新,這樣有利於孵化,能夠得到體質健壯的仔魚。
變異分類
金魚發生變異的主要部位有:體態、體色、眼睛、鼻間隔、肉茸、鱗片、鰭、鰓蓋等,有時在一種金魚的身體上能表現出二種、三種或者更多的變異,例如一尾紅色的金魚(體色變異),龍睛眼(眼的變異),這尾金魚就稱為“紅龍睛”,若它的鼻部有絨球(鼻的變異),這尾魚就應該稱為紅龍睛絨球,若尾鰭是蝶尾形狀(尾的變異),則應稱之為“紅龍睛絨球蝶尾”或“紅龍睛蝶尾絨球”。如果是一尾紅色無背鰭(體色、背鰭有變異)的金魚,若是短尾鰭,稱為“紅蛋金”,長尾鰭稱為“紅丹鳳”,若是頭部發達肉瘤的(頭的變異),則稱為“紅虎頭”。根據《中國金魚圖鑑》記載的由19位專家審定的“中國金魚名錄”統計出共有565個金魚種類(包括顏色變異和各部位的變異,這其中有些種類已經不存在),有52個大的類別(不包括顏色的變異)。
眼睛:金魚的眼睛最早出現的變化,是眼睛逐漸變大,而突出於眼眶之外,形狀如算盤,古人謂之“龍睛”,意思就是象中國古代龍的眼睛一樣。不過這種金魚的眼睛,並不由於眼睛的變大而視力變佳,反而常出現近視,並且易生白內障。這種突出的金魚眼,日本稱之為“出目”。如果這種金魚的眼睛不但突出,而且翻轉向上,如永遠望著天空,那么具有這種眼型的金魚,就被人稱之為“望天金魚”。據說這種金魚,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宮廷,深受青睞,因為它永遠都在崇敬地仰望著它的皇上。望天金魚形狀滑稽,因看不見缸底和前方,常依靠嗅覺覓食。出目金魚還有眼型翻轉向前的,如探照燈,不過較少見。
水泡:金魚眼型的變異就是在眼睛下面出現一個內含淋巴液的水泡。當水泡較小時,人稱“蛤蟆頭”。水泡較大,如兩個雞蛋,垂於眼下。遊動時,水泡在水中,上下左右顫動,如隨時欲破,可愛有趣,這就是著名的“水泡金魚”了。水泡金魚以水泡大而軟,泡液清亮,左右對稱為優。還有一種新品種的四水泡金魚。除了傳統的兩個眼部水泡外,在金魚的頭部口下還掛著兩個小水泡。不過這種金魚,雖然奇特,但體形似乎過於怪誕。
絨球:絨球金魚的絨球是由於鼻腔黏膜變異造成的,絨球金魚的品種也有很多,各種顏色都出現過,還有單球、雙球和四球之分。金魚的鼻部的鼻翼發生了變異,形成兩個肉球長於頭部。這種金魚就稱之為“絨球金魚”。肉球可緊可散,緊的似絨球,散的似花朵,一般以鬆緊合度為宜。兩個絨球隨金魚的遊動而擺動,十分可愛。還有絨球有多種顏色,有與金魚體色相同的,也有與金魚的體色不同的。如著名的紫身紅絨球,就是身體是棕紫色,卻長著兩個鮮紅的絨球。上海動物園還培育出一種四絨球的金魚,更是可愛。單絨球的金魚實際上原來是長著兩個絨球,培育者通過手術的方式,去掉了一個絨球,使另一個絨球超常發育,使金魚頭頂頂著一個巨大的彩球。一般選用蛋種金魚,形成金魚頂球的趣味。
肉茸:北京地區稱為“堆玉”,有些地方把金魚的茸叫做肉瘤。肉茸是金魚發生的又一變異。最早是金魚的頭部發生肉質增生。這種增生逐漸增加,使頭頂部長成一個肉質的冠型,成為“帽子金魚”。頭頂的肉質增厚逐漸向兩腮發展,進而長滿兩腮,使金魚的魚頭看上去威武碩大,如虎生威,頭頂褶皺中內隱一個“王”字,人稱“虎頭金魚”。如果肉茸發育豐滿,使金魚頭部長成肉球型,看上去似雄獅的頭部,這種金魚就叫做“獅子頭”了。因為這種魚頭茸發達,且茸粒令人聯想起中國宅門口擺放的石獅的捲毛。英文中這種魚的稱謂為“lionhead”,也就是獅子頭的意思。日本最著名的金魚“蘭壽”的頭部也長滿肉茸,只是比較勻稱。還有就是從金魚肉茸的特點來看,帽子金魚中有一種皇冠珍珠金魚,頭頂的肉茸,形似皇冠,高高聳起,有的還長成“心型”,更加有趣。獅子金魚中肉茸頭頂十分發達,形似菊花,人稱“菊花頭”。凡此種種,變幻無窮。
珍珠鱗:珍珠鱗的出現,是很難得的突變。其特徵是鱗片上堆積了大量的鈣質,因而呈現堅硬的半球形凸起。一尾優良的珍珠鱗金魚,全身好像鑲滿了珍珠,整整齊齊,飽飽滿滿;尤其伴隨著肥胖渾圓的身材,更令人愛不釋手。 珍珠鱗的出現,才不過一百年出頭;已經發展出穩定而多樣的品種(品系)。大致可分短鰭和長鰭兩大系統。短鰭者以渾圓的「球形珍珠鱗」最可愛;而長鰭者以「鵝頭珍珠鱗」最特殊。鱗性方面分屬透明鱗和不透明鱗兩型。在色彩方面,有五花、紅白和橙紅、黑色,以及較少見的紫色和更難得一見的藍色。其中最普遍的是紅白透明珍珠鱗。此外,還有跟其他金魚雜交,產生各式各樣的品種,就不在話下。
魚鰭:金魚的魚鰭是指胸鰭、腹鰭、臀鰭、背鰭和尾鰭。其中發生變異的主要是臀鰭、背鰭和尾鰭這三個部分。臀鰭和尾鰭的主要變異是由單變雙。而背鰭的變異是有或無。有背鰭的金魚,古人稱之為“扯旗金魚”,無背鰭的金魚,則稱之為“蛋種金魚”。金魚的尾鰭,即金魚之尾,是其最有特色的地方,也是金魚最為迷人的所在。最早的鯽魚是單尾的,體型是流線形的。這樣的體型便於在水中快速遊動。隨著金魚家養觀賞,金魚品種的變異,出現了雙尾的品種。而這一品種特徵被作為一種有觀賞價值的特點而被保留了下來。雙尾是金魚特有尾鰭出現的標誌。
此外,金魚的尾鰭是以下三個方面來變異的。一是長度,二是形態,三是展開的角度。早期的金魚的尾鰭是比較短小的,而且鰭條較硬。隨著變異,尾鰭越來越長,鰭條也變柔軟,如輕紗搖曳,長裙飄逸。原始的尾鰭是三角型的。隨著尾鰭的變異,尾鰭的兩個角可變長,形成鳳尾,也可中間部分長齊,如圍裙狀,形成裙尾。最早的兩尾鰭並行,隨著變異,逐漸開展成角。一般金魚均是這種八字角。而這種角度可逐漸變大,成一字型或反八字型。這就是蝶尾金魚了,其中蝶尾金魚中,如果尾鰭上翻,鰭梢向前,可達頭部,又稱為回雉尾,江蘇如皋的回雉尾金魚最有名,日本的木佐金就是這樣的尾型。如果兩尾鰭由原來的平行並列到九十度開尾,這就是孔雀尾金魚了,例如日本的地金,是和金的突變種。體形與和金相同,略呈細長形,最適於側面觀賞。尾鰭四葉、展開時與體軸相垂直,形如孔雀尾,所以別名為孔雀。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蝶尾金魚或孔雀尾金魚,因為尾鰭變異較大。在水中泳動時,似翩翩起舞。但這種金魚的活動能力有限,故水深不宜過深,以10-12厘米為宜,水太深,則魚上下遊動不便。
長尾——尾鰭約為魚體全長的2/3;
短尾——尾鰭約為魚體全長的1/3;
燕尾——尾鰭單葉,尾鰭開叉較深,外觀似燕子尾;
蝶尾——尾鰭左右兩葉,呈“大”字形張開,外觀似蝴蝶的翅膀;
寬尾——尾鰭展幅寬大,呈扇形,又稱扇尾;
鳳尾——尾鰭既長又大,外觀似傳說中的鳳凰尾,特指文中的珍珠鱗金魚;
孔雀尾——尾鰭向左右伸展,與魚體略呈“T”字型,似開屏的孔雀尾羽,特指日本產地金類;
翻轉尾——尾鰭三葉,下面兩片尾葉兩端向前翻轉,特指日本產土佐金類。
鰓蓋:金魚鰓蓋的變異,即所謂翻鰓金魚,這樣的金魚,鰓蓋翻起,露出裡面鮮紅的魚鰓,古代認為是一種奇特的變異,加意保留,並雅稱“卷珠簾”。就現代人的審美,認為並不美觀,甚至是一種病態,所以市場上已經很少見了,並逐漸淘汰了。
主要品種
金魚品種繁多,按形態可分為獅頭、平頭、鵝頭、絨球頭等,按可體色可分為黑、灰、紅、藍、白、雜斑、五花等。常見的品種有虎頭、金鯽、蝶尾、墨龍睛、紅高頭、紅龍眼、紫龍睛、草金魚、四球龍睛、龍睛高頭、紅頭龍睛、熊貓金魚、五花龍睛、紫藍花龍睛、透明鱗龍睛、十二紅龍睛、喜鵲花龍睛、紅白花草金魚等。
草種
草種金魚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金魚品種,也是與金魚的祖先——金鯽魚體型最接近的品種。草金魚體型是長橢圓側扁的流線型,和紡錘形狀極為形似。草金一般擁有正常的背鰭、單臀鰭和單尾鰭。同時草金擁有較強的野性,體質強健,易於飼養。草種金魚雖是單尾鰭,但有長短尾之分。短尾一般稱為草金魚,長尾稱為長尾草金魚,因其長長的尾鰭很像燕子的尾巴,所以也稱為燕尾草金魚。
草金魚的花色主要有紅、紅白、五花、墨色、丹頂、黑白、三色等。五花草金同其它五花品種的金魚一樣,講究的是淡藍色的底色,再加上其它色彩鮮艷的花斑;三色草金由紅、白、黑三色構成,講究的是白色為底色,然後輔以大塊紅斑或黑色斑塊;紅白草金對比鮮明、分布勻稱的紅白色,是最耐看的顏色。
(註:以下部分圖片選自長春水產網和Eli Goldfish Farm)
文種
文種金魚是在金魚尾形發生變異以後,中國金魚繼而體型發生變化,從而產生的金魚品種。和單純尾形變異品種金魚相比,文魚的體長大大縮短,體高和體長的比例增大,腹部膨大。文魚的頭部、眼部無變異。文種金魚是品種最多,門類最多的金魚品種,特徵是體型略為側扁,腹部膨大,此種金魚體型很像古體“文”字,體短而圓,頭平而窄,嘴尖,眼小,有背鰭,大尾,尾叉較深,呈四幅柳葉狀。各鰭都較長,尾鰭雙葉。該品系金魚可以分為五個大類。先後出現七十餘種,其中名種頗多。
文種魚的主要特徵是體短而圓,頭平而窄,嘴尖,眼小,大尾,尾鰭叉多在四葉以上。體色多為紅、紅白、紫、藍黃、五色雜斑等。高頭(北方稱“帽子”)和珍珠是其代表種。高頭體短而圓,頭寬,頭頂上生長著草莓狀肉瘤,從其肉瘤的生長部位和發達程度還可以分為鵝頭型高頭和獅頭型高頭兩種類型。前者的肉瘤僅限於頭項範圍;後者的肉瘤還延伸到兩頰顎。依其主要品種的形態特徵可以分為很多種。珍珠魚又稱為珍珠鱗,其鱗粒粒如珠,故得名。珍珠魚有球型、橄欖型兩類,還有大尾和短尾之區別。依其體色可以分為很多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龍種
龍種金魚是中國金魚的代表品種之一,通常體形粗短,頭平且寬,眼球形狀各異,有圓球形、梨形、圓筒形及葡萄形,膨大突出眼眶之外。各鰭發達,臀鰭和尾鰭都成雙而伸長,尾鰭鱗圓而大,四葉,胸鰭呈三角形,背鰭高聳。
龍種金魚:外形與文種相似,不同處為眼球凸出於眼眶外。自古以來視龍種為金魚正宗。龍種金魚名貴品種有風尾龍睛、黑龍睛、喜鵲龍睛、瑪瑙眼、葡萄眼、燈泡眼等。龍種分七型:光頂光滑為龍睛型;頭頂部具肉瘤為虎頭龍睛型;鼻膜發達形成雙絨球為龍球型;鰓蓋翻轉生長為龍睛翻鰓型;眼球微凸,頭呈三角形為扯旗蛤蟆頭型;眼球向上生長為扯旗朝天龍型;眼球角膜突出為燈泡眼型。
蛋種
蛋種金魚體短而肥,眼球不凸出,背部平直無背鰭,有成雙的尾鰭和臀鰭。蛋種分七型:尾短為蛋魚型;尾長為蛋鳳型;頭部肉瘤僅限於頂部為鵝頭型;頭部肉瘤發達並包向兩頰,眼陷於肉內為獅頭型;鼻膜發達形成雙絨球為蛋球型;鰓蓋翻轉生長為翻鰓型;眼球外帶半透明泡為水泡眼型。
蛋種品系中有頭部為平頭和頭部有肉瘤堆的區分,也有正常鱗與珍珠鱗之分、正常鰓與翻鰓之分、正常鼻隔與絨球之分,以及不同體色之分和眼睛是否突出之分。名貴品種有紅蛋、絨球蛋、鳳蛋、水泡眼、獅子頭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龍背
龍背種金魚兼具龍種和蛋種金魚的特點,外形與蛋種金魚相似,不同之處是龍背種金魚眼球突出於眼眶外。關於龍背種金魚最早的準確記載,存在於1904年清朝拙園老人的《蟲魚雅集》中。其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外有龍背魚,與龍睛一樣,只無背刺。又有望天龍,眼上視,有脊刺;若無刺,即望天魚。”由此可以看出,龍背種金魚與龍睛相似,只是沒有背鰭。
龍背種金魚的最大特徵,就是既具有龍種金魚的“龍睛”,同時又像蛋種金魚那樣沒有背鰭。雖然龍背種金魚早已出現,也屬於中國金魚品種中獨立的一個品系,但是龍背金魚的品種並不多。龍背種金魚的代表品種主要有龍背、龍背球、望天、望天球、龍睛虎頭和蛤蟆頭等。龍背是由龍睛背鰭退化而來,眼球膨大並突出眼眶,同時擁有光滑的脊背。體色上主要有紅、紅白、銀色和玻璃花等。龍背球則是龍背中鼻膜發育成絨球的品種。
人工養殖
容器
瓦盆和木海因為寬口面、糙內壁和良好的透氣性等優點,決定了它是飼養金魚的最佳容器。但是瓦盆和木海和樓房的裝修風格確實不太搭調,所以就有魚友選擇瓷缸。瓷缸上漂亮的青花瓷釉,確實要比瓦盆和木海看上去漂亮,雖然也擁有寬大的口面,但是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那就是光滑的瓷釉造成透氣性較差。
養水
光照是飼養金魚必不可缺的重要條件,在陽台飼養金魚效果好,因為充足的光照有利於魚盆內壁掛苔。新盆要泡水去火至少一周,然後刷盆換水,靜置2天之後才能放入金魚,最好是先放入2-3條小草金闖缸。剛開始每天投餵1次少量的餌料,比如1分鐘之內吃完,2-3天之後,水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發白。這時要注意觀察,只要金魚不缺氧浮頭,每天抽底連同魚便抽出很少量的水,同時兌入等量的晾曬24小時以上的等溫新水。如果缺氧浮頭,則可以適當增加換水量。大概2周之後,一般水就會變得清澈,同時盆底會開始掛苔,這時就可以放入真正想飼養的金魚。
品種
古法飼養金魚除了瓦盆和光照,還有一個精髓就是稀養。只有飼養密度足夠低,才能保證無氧泵無過濾的情況下,金魚不容易缺氧。同時稀養金魚排出的廢物也相對較少,有利於水質的穩定。飼養品種建議優先選擇俯視型的金魚,比如虎頭、蝶尾、日壽,甚至水泡、珍珠或者鵝頭紅。一個魚盆最好只飼養一個品種,不要混養,這樣才能把金魚養出彩的。
餵食
古法飼養金魚還有一個精髓那就是活食兒,鮮活的水蚤(魚蟲)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能夠吞食魚盆中的一些廢物,使得水質潔淨清亮。如果實在無法做到鮮活水蚤和紅蟲餵食金魚,可以選擇冰凍的水蚤和紅蟲,期間搭配人工餌料或者浮萍等植物性天然餌料。每天早上和中午各餵食1次,晚上不喂,每次2-3分鐘吃完,定時定量,寧少勿多。每1周最好停食1天,讓金魚啃食盆中青苔,讓金魚的消化系統休息一下,同時保證營養的均衡。
換水
古法飼養金魚最好每天傍晚打水皮兒,抽底換水。打水皮兒指的是用高密度的魚撈,撇去水面的灰塵和油膜,防止缺氧。然後抽底大約1/5左右,兌入等量等溫晾曬24小時以上的新水。如果水質很好,清澈透亮,也可每2天抽底1次。每10天左右換水1/2左右,每月進行一次徹底換水。具體的換水頻率和換水量,還要根據水色來判斷,清水綠苔和淡綠色,可以適當少換;水質濃綠過老、魚病、缺氧或者雄魚追尾雌魚排卵,需要適當多換。
相關文化
金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體現吉祥寓意。金魚在水藻中穿行漫遊,可寓意“
金玉滿堂”或“富貴有餘”;金魚與荷花,寓意“連年有餘”和“金玉同賀”;金魚與石榴,寓意子孫興旺;金魚與紫藤,也稱“
紫綬金章”,寓意顯耀的官爵。這些包含吉祥寓意的紋樣用繪畫、郵票、緙絲、刺繡、嵌螺鈿、套色玻璃、掐絲琺瑯等技法裝飾在紈扇、瓷器、衣料、文具匣、鼻煙壺等日常生活用品上,也在年畫、剪紙、燈籠等民俗藝術中體現。是一種常見的中國傳統祈福文化。
金魚在中國還是尊貴的象徵。唐代官階中一個特殊尊榮標誌,就是掛金魚袋,稱為“三品衣紫飾金魚袋”。唐詩中還有“犀帶金魚束紫袍”的詩句。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質結構居多,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構想。所以飼養金魚不但便於賞玩,還有儲水滅火、吞食蚊蟲的作用。在室外,樹木、草叢等很容易滋生蚊蟲。而且它們更喜歡在水中產卵、孵化。如果用於儲水防火的水缸中不養魚,那么水質會很快變壞。而且,蚊蟲大量滋生,居民會不堪其擾。假如使用其它方法滅蚊,不但費事費力,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如果水缸中放養幾尾金魚,不但可以提高觀賞價值,還能改善水體環境、清潔水質、吞滅蚊蟲,對除害滅病起到積極作用。古人一般在容水量50-200千克的陶缸中,放養幾條15-20厘米左右的金魚,不需投餵任何食物便能吃盡滋生的蟲卵,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