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研究基於金融歧視的視角

中國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研究基於金融歧視的視角

《中國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研究基於金融歧視的視角》是2016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研究基於金融歧視的視角
  • 作者:戴靜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6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608927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精彩書摘,

內容簡介

《中國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研究 基於金融歧視的視角/湖北經濟學院學術文庫》首先對中國金融發展、中國創新現狀進行了描述及統計性分析,並在此基礎上以金融功能論視角分析了金融發展對創新活動的作用機制,建立了金融歧視下的技術模仿和自主創新模型,分別討論了金融發展對技術模仿、自主創新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創新活動的影響。同時,我們還對兩階段技術進步模型進行了拓展,分析了金融發展對由技術模仿向自主創新的創新轉換過程中的作用。在實證部分,我們觀察到國有部門和非國有部門在創新活動以及信貸境遇的顯著差異,利用面板數據對技術模仿、自主創新、金融歧視、所有制結構等變數進行了實證檢驗。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目的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綜述
第三節 論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第二章 中國金融發展、創新的特徵事實
第一節 中國的金融發展概況
第二節 中國金融發展度量
第三節 中國創新活動概況
第四節 中國金融發展與創新的關係初探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機制分析
第一節 創新活動的融資約束問題
第二節 金融發展促進創新的直接作用機制
第三節 金融發展促進創新的間接作用機制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金融發展與技術模仿
第一節 技術模仿與追趕
第二節 信貸約束下的技術模仿基準模型
第三節 金融歧視下的技術模仿模型
第四節 實證檢驗:金融歧視、所有制結構和技術模仿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金融發展與自主創新
第一節 信貸約束下的自主創新基準模型
第二節 金融歧視下的自主創新模型
第三節 實證檢驗:金融歧視、所有制結構與創新產出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金融發展與創新轉換一從技術模仿到自主創新
第一節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
第二節 兩階段技術進步模型及其套用拓展
第三節 實證研究:金融歧視、所有制結構與創新轉換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研究結論及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政策思考
第二節 本書創新點
第三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中國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研究 基於金融歧視的視角/湖北經濟學院學術文庫》:
  但是現實中,經濟學家們卻發現,技術後發優勢似乎沒有發揮作用,數據顯示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並呈現出一種“俱樂部收斂”的增長規律,如Pritchett(1997)的研究發現,從1870年到1990年,世界上最富裕國家和最貧窮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差異擴大了五倍,因此他推測國家間的經濟成長在長期將呈現巨大的差異。年代稍近一些的研究(Barro&Sala—i—Martin,1992; Mankiw,Romer&Weil,1992; Evans,1996)也發現,大部分國家的增長顯示出一種平行增長路徑(parallel growth paths),同時,富國窮國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窮國的增長路徑並沒有實現向富國的收斂。如Mayer Foulkes (2002)對1960至1995年國家間人均收入差距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富國窮國之間的人均收入差距以年均2.6%的速度擴大。同樣,Maddison(2001)用1950至1998年的數據對同樣問題進行了測度,他估計的結果是年均1.75%。以上事實讓我們產生了疑問:既然窮國具有技術後發優勢,那么為什麼窮國富國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
  這些事實說明,技術後發優勢不是自動實現的。對於這個現象,Aghion(2009)的解釋是:技術的擴散不是免費的,技術的運用是有條件的,採納技術的國家需要根據自身的稟賦對技術進行本土化。他指出,這種學習和模仿先進技術,將技術進行本土化的轉化活動,並不是簡單的模仿和移植。原因在於,並不是所有的技術都能用文字和編碼來表述,還存在著大量的緘默知識,這些緘默知識是難以簡單的複製和照搬照用的。此外,先進的技術通常嵌於具體的載體中,比如體現在先進的機器設備上,或者具有高技能的工程師的頭腦里。因此,儘管從形式上看,技術本土化是一種模仿行為,與R&D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徵;但本質上看,它仍是一種創新活動。因為,將先進技術進行本土化的過程,不是一個生搬硬套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複製過程,同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需要結合本國的現實條件,根據本國資源稟賦狀況,進行大量的學習,才能將技術消化吸收,進行改進、加工和組合併靈活套用。而這些特徵和創新活動是一致的。不可否認的是,與自主創新相比,技術本土化的創新程度相對較低,難度相對較低,但這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不是本質上的差異(Aghion,2009)。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