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發展史略(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南懷瑾。本書講述了道教學術思想的文化淵源、道教的建立、道教的擴張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 作者:南懷瑾
  • ISBN:7309017056
  • 頁數:165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本書目錄,

內容簡介

道教為根據中國固有文化所創設之宗教,其立教的過程,追溯歷史約可劃分為十個演變時期。
(一)中國上古代文化一統於“道”。乃原始觀察自然的基本科學,與信仰天人一貫的宗教哲學混合時期。約當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國上古史所稱的三皇五帝,以至黃帝軒轅氏的階段,為道教學術思想之遠古淵源所本。
(二)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開始發達,從此建立民族文化具體的規模;而以政治教化互為體用,是君道師道合一不分的時期。約當公元前二千二、三百年開始,即唐堯、虞舜、夏禹三代,為道教學術思想的胚胎階段。

本書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道教學術思想的文化淵源
第一節 道教立教的過程
第二節 道教學術思想的淵源
第三節 道教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神仙方士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第一節 漢末三國時期的道教
第二節 魏晉時期的道家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長
第一節 北魏時代道教的定型與道佛之爭
第二節 南朝的道教與陶弘景
第四章 道教的擴張
第一節 唐初開國與道教
第二節 新興道教的呂純陽
第五章 道教的演變
第一節 宋初儒道歸元的華山隱士陳希夷
第二節 宋代的皇帝與道教
第三節 正統道教南宗的崛起
第六章 宋元時期新興的道教
第一節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第二節 元代敕封天師道與其他
第七章 明清時期的道教
第一節 明太祖與周顛
第二節 明成祖與武當山的張三豐
第三節 明世宗與陶仲文的前因後果
第四節 明末清初道家派別的分支
第五節 康熙雍正與道教
第八章 二十世紀的道教
第一節 十九世紀末道教的衰落
第二節 當代學人研究道教學術的活動
第三節 研究道教學術的人士
附錄:
海內外道教士之統計
台灣省道教會章程
推介中國傳統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緣啟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道教正式創立於東漢末年,其標誌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
南北朝時期經過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為與佛教並列的中國正統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後,五代統治者基本上都重視儒釋道三教,只是各個皇帝對每個教的喜愛、信奉程度有差異,有的更重視佛教,有的更重視道教。在尊奉的同時,統治者也加強了對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時期,道教受到統治階級的推崇而得到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多種流派,元以後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對統治階級的影響遠遜於唐宋時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傳佛教,對道教採取嚴厲限制的方針,道教更加衰落,活動主要在民間。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道教亦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和西方思想的衝擊。道教進一步衰敗,在中國五大宗教中降為教團勢力和政治影響最弱的一個。許多道士文化素質低下,宗教知識缺乏。道教組織鬆散,各地聯繫和團結不夠緊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潛心修煉,著書立說,課徒傳戒,使道教法脈得以延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在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開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運動。
經過民主改革,中國道教徒加強了聯繫和團結,在瀋陽太清官方丈岳崇岱道長的倡儀和政府的支持之下,1957年4月於北京召開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由岳崇岱任第一屆理事會會長。中國道教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