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外灘)是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外灘6號建造的銀行大樓。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銀行,成立於1897年5月27日,創辦人是盛宣懷。外灘6號原來是一家拍賣行,3層殖民地式建築。1906年翻建,由英資瑪禮遜洋行的格蘭頓(F . M . Gratton)設計,建築面積4541平方米,建築風格為仿哥德式市政廳式樣。頂部有一排尖頂。該大樓於1906年建造。開創時參照英商滙豐銀行的管理辦法。該行成立之初,國家即授予發行銀元、銀兩的特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 外文名:CommercialBankofChina
  • 成立時間:1897年5月27日
  • 創辦人:創辦人
  • 創辦地:上海外灘6號(今中山東一路6號)
  • 別稱:元芳大樓
簡介,建築特色,歷史沿革,旅遊價值,周邊景點,

簡介

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也是中國第一家發行紙幣的銀行。成立於1897年。創辦人為盛宣懷。總行設於上海,行址在今中山東一路6號。該大樓於1906年建造。開創時參照英商滙豐銀行的管理辦法。該行成立之初,國家即授予發行銀元銀兩的特權。民國初期,該行乃易英文名為“CommercialBankofChina”,成為純粹的商業銀行。1936年,該行正式改組為“官商合辦”銀行。此後,該行為國民黨政府所控制,與四明商業儲蓄銀行、中國實業銀行、中國國貨銀行合稱為“小四行”。建國後,人民政府接收該行的官僚資本部分,改造為公私合營銀行之一。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又名元芳大樓,位於上海市中山東一路6號,1897年,中國人自籌資金開設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現今則是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所在地。

建築特色

此樓原是一幢3層磚木結構的房子,東印度式建築風格。1906年拆舊建新,由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為假4層磚木結構,大樓外觀呈英國哥德式建築風格。大樓第四層有五個尖頂層面,原先還有十字架。第三、四層有小尖塔。大樓第四層是尖券形的窗戶,一、二層是典型歌特風格的花窗欞窗戶。裝飾上具有歐洲宗教建築色彩,青紅磚鑲砌,眾多細長柱子鉤勒牆面。後因維修時用水泥粉刷牆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復存在。大門入口豎有羅馬廊柱。底層、二層為落地長窗,券狀窗框,兩肩對稱。上層為坡式屋頂,並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樓南面為平台,是觀光黃浦江的勝處。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這幢即將走過一個世紀的歐式建築的意義遠不止停留在具歷史性與藝術性。可以說,就是它在中國金融史上劃上了開篇性的一頁。

歷史沿革

中國通商銀行創辦於1897年,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商辦銀行。它的創辦者是洋務派官僚盛宣懷,資本定額500萬兩,先收一半,最大的股東是招商局和電報局,其餘多為官僚及買辦,總董為張振勛、葉成忠、嚴信厚、楊文駿、劉學洵、嚴瀅、朱葆三等9人,由盛宣懷指派。該行在香港、廣州、天津、鎮江、北京、漢口、九江、汕頭等地設立了分行,用人辦事以滙豐銀行為準,在總行和重要口岸的分行都用洋人為大班,規章制度也仿照滙豐銀行,帳冊、簿據等全部用英文記載,還加入了外商銀行同業公會。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該行在創辦之初就獲得了鈔票發行權,發行銀兩銀圓兩種鈔票,為中國最早的銀行券,一面是英文,一面是中文,在中文的一面印有“中國通商銀行鈔票永遠通用”和“只認票不認人”。發鈔、存款成為該行主要的資金來源。該行的放款戶最初主要為外商洋行、中國商號和錢莊,也有少數近代工業。因各地分行相繼發生分董等舞弊事項,呆帳增多,1900年北京、天津兩行又在八國聯軍入侵時遭到焚燒搶劫,1903年日本人又偽造該行鈔票引起擠兌風潮,損失慘重,各地分行陸續裁撤,到1905年只剩下北京、漢口兩分行和煙臺支行。
從1905年起,該行得到部分鐵路外債存款,業務有了起色。從1905到1911年,該行從發鈔得到利潤80萬兩以上。1916年盛宣懷死後,行務由董事傅筱庵控制,他積極投靠北洋政府,大量購買公債,並用資金支援孫傳芳的軍隊,他還利用當招商局董事的權利為孫供應船隻,運送軍火與軍隊,在孫的支持下,傅筱庵於1926年取代虞洽卿當選為上海總商會第6屆會長。1927年3月北伐軍抵達上海後,傅被通緝,逃往大連,該行遂由王新貫主持行務。
1931年,經虞洽卿等人疏通,國民黨政府撤銷通緝,傅返回上海。仍任董事長。他通過關係,獲得加發新鈔的權利。1932年,該行資本為350萬元,並改組增添杜月笙、張嘯林等為董事。1934年存款增到3100萬元,比1929年增加了4倍多。發鈔額達2900萬元。放款也顯著增加,達到3000萬元,比1929年增加了2倍多。但因放款中相當部分是以廠房設備和北洋政府發行的債券作抵,有些根本沒有抵押品,導致呆帳增多,但為了裝點門面,欺騙社會,該行自1934年起,化210萬元巨資,在江西路福州路口建造17層的營業大廈,加劇了資金短缺。1935年上海發生白銀風潮,該行出現擠兌危機,經常務董事杜月笙出面維持,才平息了風潮,同年6月由杜改任董事長。因幣制改革,該行結束髮行業務。同時因虧損太大,該行不得不將新廈以150萬元的低價賣給宋子文組織的中國建設銀公司。
1937年,國民黨政府為控制中國金融,又迫使該行接受增撥官股347.5萬元(以復興公債抵充),將原有商股折合成52.5萬元,合成400萬元,該行遂成為官商合辦銀行。該行改組後,實權仍掌握在杜月笙手中,他大量購買公債,從事投機。
抗戰爆發後,該行於1938年4月與四明、中匯兩行在香港設立聯合通訊處,繼續從事投機經營。1941年,該行在重慶設立分行,1943年升為總行,並陸續在後方設立分支機構,曾組織運銷公司,一面從敵戰區購入日用品運往內地,一面把內地的原料和農副產品運到敵戰區,積累了不少的外匯和黃金。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抗戰勝利後,該行上海總行恢復整頓,因受中央銀行委託代兌偽中儲券,存款一度回升,1945年底達19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4倍。1946年杜月笙又因貸款給軍統局的關係,在銀行資金不足時可隨時獲得該局的調劑,得益不少。這一時期,該行大量投資文化新聞事業單位,包括上海商報大晚報、中國出版社、大東、世界等知名機構。但因內戰爆發後,經濟崩潰,該局購買的大量公債在通貨膨脹中化為烏有,其他資產也被官僚抽逃殆盡,至解放前夕,除一些房產外,只剩下一個空架子。
上海解放後,人民政府接收了該行的官股部分作為公股,將該行改造為公私合營銀行。1951年5月,它和新華、四明、中國實業、建業等四行在金融業內首先組成聯合總管理處。1952年12月,同上海其他59家私營銀行、錢莊、信託公司一起組成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

旅遊價值

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銀行,地處外灘,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外灘是上海城市標誌性區域,外灘建築群富集文藝復興時期西洋建築設計的精華。一幢幢風格迥異、造型別致、各具個性的建築,組成了名副其實的“萬國建築博覽”,在浦江兩岸,構成一條輪廓協調、錯落有致、璀璨燦爛的建築景觀。
中國通商銀行的創辦人盛宣懷中國通商銀行的創辦人盛宣懷
上海開埠時,外灘還僅僅是黃浦江邊一片雜草、蘆葦叢生的荒灘,沿江是一條由縴夫們用腳揮汗踏就的小道。一百多年以來,歷經外國租界的入侵和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外灘曾作為“遠東第一金融街”而引起世人矚目。那一系列壯觀難忘的建築,也留下了太多的歷史故事,足以令人回味。
當今,外灘6號是外灘三大頂級消費場所之一。它的改造裝修費與外灘3號等量齊觀,也達到了3000萬美元之巨。如果說外灘3號的鎮樓之寶是高級服裝品牌“阿瑪尼”的話,那么外灘6號是用義大利頂級品牌Dolce&Gabbana旗艦店來壓陣的。於此同時,進駐大樓來提升商業品位的是一家所謂“日本新派高級中菜食府”——天地一家,據說,這店名是老闆苦思未果,得到國內大導演陳凱歌的點化後推敲所得(陳導原先建議可以起名為“天地一家春”)。該店在北京杭州上海三城連鎖,專賣魚翅、鮑魚、瑤柱和雞肉,且只取乾蒸之技藝,不添加人工佐料和水。

周邊景點

亞細亞大樓 “外灘第一樓”,1906年,原名麥克波恩大樓。高8層,建面11984平米,占地1739平米。外觀具折中主義風格。東洋倫敦—東風飯店中山一路2號,1910年,大樓中使用別致的三角形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距今已有90年的歷史。
有利大樓 中山東一路4號,1916年。樓高7層整體仿效文藝復興建築風格。
日清大樓 中山東一路5號,1925年。高6層,占地1280平米,日清大樓現由華夏銀行和錦都實業總公司使用。
外灘6號中國通商大樓的夜景外灘6號中國通商大樓的夜景
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中山東一路7號,1908年。已四度易主,最早稱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後為中國通商銀行及長江航運公司所用。
招商局大樓 1901年,招商局大樓可視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灘建築的典型。無論就具歷史性或是藝術性而言,都值得我們前去觀瞻一番。
浦東發展銀行大樓(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滙豐銀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10-12號,1923年,原系美商滙豐銀行上海分行。
上海海關大樓 滙豐銀行的“姐妹樓”,1927年交通銀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14號,建於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088平方米。屬近現代主義風格。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是一座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至今已歷了八十多個春秋。國民黨中央銀行、上海航天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都先後在此辦公。
台灣銀行大樓 現今招商銀行上海分行之所在。該樓興建於1924年,占地904平方米。
麥加利銀行大樓 上海的第一家外資銀行是麗如銀行,就開在如今被人們稱作麥加利銀行大樓之內。
友邦大廈(原桂林大樓、字宇大樓) 這裡曾是外國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字林西報》館。友邦保險公司於1998年正式整修入駐。
和平飯店南樓(原匯中飯店) 中山東一路19號,原名中央飯店。1906年。1909年“萬國禁菸會”在這裡舉行,1996年又召開了聯合禁毒署舉辦的“上海國際興奮劑會議”,並為“萬國禁菸會”立會址標誌。1911年中國同盟本部也在該飯店召開了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歡迎大會。
和平飯店北樓(原沙遜大廈) 飯店內部設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國套房。餐廳、大堂裝飾富麗堂皇。還有頗受國外遊客歡迎的上海老年爵士樂隊,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於一個世界文化與經典藝術相交融的殿堂。
中國銀行大樓 是為數不多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之一。
怡泰郵船大樓 中山東一路北京東路口,即“格林郵船大樓”。該樓高7層,另有2層地下室正金大樓 建成於1924年。
怡和洋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27號東方大樓 即現在的市公安局交通處大樓原是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上海分行的辦公場所。
英國領事館 建於1873年,樓高二層,近似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樓宇台基較高,底層豎向中段有五扇圓拱形窗,兩邊房間窗戶倒是圓拱形。外立面整齊見變化。整幢建築外立面原採用清水磚,層頂用中國蝴蝶瓦鋪成,現外牆已採用水泥粉刷,大樓東面樓前有大草坪,環境更現優美。解放後,中國國際旅行社上海分社層設在這裡,該社遷出後,由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機構設在這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