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中國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 外文名: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 組成方式:社員入股
  • 類別: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 管理制度:民主管理
機構詳解,特點,貸款辦理程式,信用社貸款流程,信用社貸款對象,信用社貸款條件,歷史沿革,存在問題,改革方向,取消農業稅,逐步增加對農村的財政投入,以優惠財稅政策引導各方資金流入農村市場,改革措施,農村信用社考試教材,圖書信息,圖書簡介,圖書目錄,農村信用社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農戶建房貸款,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發展與三農的關係,

機構詳解

農村信用社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的債務承擔責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其財產、合法權益和依法開展的業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概念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銀行類金融機構,所謂銀行類金融機構又叫做存款機構和存款貨幣銀行,其共同特徵是以吸收存款為主要負債,以發放貸款為主要資產,以辦理轉帳結算為主要中間業務,直接參與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農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機構,所謂信用合作機構是由個人集資聯合組成的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機構,簡稱“信用社”, 以互助、自助為目的,在社員中開展存款、放款業務。信用社的建立與自然經濟、小商品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由於農業生產者和小商品生產者對資金需要存在季節性、零散、小數額、小規模的特點,使得小生產者和農民很難得到銀行貸款的支持,但客觀上生產和流通的發展又必須解決資本不足的困難,於是就出現了這種以繳納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組織。
中國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特點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並對社員負責。其最高權利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 2、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貸款主要用於解決其成員的資金需求。起初主要發放短期生產生活貸款和消費貸款,後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擴寬放款渠道,現在和商業銀行貸款沒有區別。 3、由於業務對象是合作社成員,因此業務手續簡便靈活。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貸款辦理程式

信用社貸款流程

貸款申請→貸款調查→貸款審查→貸款審批→簽訂契約→貸款發放→貸後檢查→貸款收回

信用社貸款對象

在農村信用社服務區域內,經工商行政機關(或主管機關)核准登記的企(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均可向當地農村信用社申請貸款。

信用社貸款條件

借款人申請貸款,應當具備產品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效益、不擠占挪用信貸資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條件,並且要符合以下要求: 1、有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原應付貸款利息和到期貸款已基本清償;沒有清償的,已經作了貸款人認可的償還計畫;  2、除自然人和不須經工商部門核准登記的事業法人外,應經過工商部門辦理年檢手續;  3、農村在貸款社已開立基本賬戶或一般存款賬戶,並在該賬戶內保留有一定數額的支付保證金;自願接受貸款社的信貸及結算的監督檢查,能夠保證定期向貸款社報送經營計畫和相關業務、財務報表;  4、申請保證、抵押貸款的,必須具有符合規定的貸款保證人、貸款抵押物或質物。貸款保證人必須是在農村信用社開設存款賬戶並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資信度的企業或經濟實體。貸款抵押物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原則上應以不動產(如房屋、土地)為主,須具有商品性,且易於變現。 5、農村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率不得高於70%。 6、申請固定資產、房地產等項目貸款的,借款人的所有者權益、自籌資金比例必須達到國務院規定的要求,同時必須按項目管理的要求,提交完整、規範、有效的檔案資料。 7、除國務院規定外,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對外股本權益性投資累計額未超過其淨資產的50%;  8、農村借款人必須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辦理貸款卡,並按要求辦理年檢手續。
中國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歷史沿革

合作金融組織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在共和國建立以前合作金融在實踐中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個人對生產資料所有權被取消,隨著公有化程度的提高,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質被淡化,並被轉化成國家銀行在 農村的基層機構。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這種“官辦”的制度安排已不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變化。1984年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開始推行以恢復組織上的民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經營上的靈活性為基本內容的體制改革。1996年農村信用合作社與國有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脫鉤,受人民銀行代管,並開始按合作性原則運作。2003年,8個省開始進行推行改革試點,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2004年,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並持續至今。

存在問題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作為一直以農村市場為主陣地的農村信用社,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從戰略的高度做好農村市場的布局,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不斷鞏固和擴大農村陣地,真正實現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已成為當前農村信用社的首要任務。而近年來,農村信用社雖然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卻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人力資源豐富,人才資源匱乏。大多數農信社的網點都有5人以上,但在從業人員當中,第一畢業院校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占比卻很少。同時,各營業網點一線人員年齡結構相對偏大,對新鮮事物的適應能力明顯滯後,真正精業務、懂技術、高素質、富有開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數。 (二)網點資源豐富,網路資源不足。農信社作為地方金融的主力軍,其網點布局往往以撒網式進行,一般每個鄉鎮都有一到兩個網點,比較繁華的鄉鎮,網點數目則多達十多個。豐富的網點資源對網羅客戶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由於農信社普遍存在服務手段落後、結算渠道不暢的弱點,且地區發展差異性大(如有的農信社已自主開發了卡業務,但也有的農信社仍停留在單機操作水平)等因素,規模性業務開發的網路資源極端缺乏。 (三)傳統業務作業系統完善,新業務發展平台尚未建立。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農信社在傳統的綜合業務系統網路上與商業銀行的差距已大為縮小。但渙散的經營機制使大規模業務開發缺乏統一的平台,各自為政的做法,往往增大了開發成本、增加了統一的難度、增大了地區的差異。 (四)人緣優勢突出,優質客戶資源不足。長期以來紮根農村,農信社與地方建立了深厚的人緣親和力,培育起一支以廣大農民、個體工商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的客戶群。但面對弱質產業的農業、弱勢群體的農民,農信社現有客戶群中,優質客戶比重極低。 (五)當地信息來源豐富,同業信息共享存在壁壘。深厚的人緣、地緣優勢,給農信社廣泛收集地方信息提供了條件。但與同業間網路的等級差別,影響了農信社與同業之間的信息溝通,進而對拓展新業務的資源共享、風險防範等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六)競爭壓力較小,創新動力不足。由於當前農信社在農村中的“壟斷”優勢,使農信社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從而形成一種自得情緒,嚴重影響了競爭意識、競爭氛圍的形成。

改革方向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涉及到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開發。其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必然要求在建設的初期有大量的資金投入,而這個投入單純依靠政府是不可能實現的。為此,國家通過行政槓桿及財稅優惠等手段,干預、引導各方面的資金匯聚到農村市場。這些優惠政策包括:

取消農業稅

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議:農業稅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稅負的減輕,從另一個方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逐步增加對農村的財政投入

2005年12月29日,全國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三個高於”原則: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標誌著“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以優惠財稅政策引導各方資金流入農村市場

根據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各地相繼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個體經營戶等出台了所得稅收減免政策,並採取財政貼息、財政補貼銀行貸款的方式,吸引工商企業和社會閒散資金投入。同時,各地也開始積極探索建立農業風險補償機制,完善農村保險體制等,通過社會保險方式解決農民後顧之憂,減輕財政負擔。

改革措施

面對以上情況,農村信用社應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的優惠政策和良好環境,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鞏固擴大農村市場,實現地方、農信、農民“三贏”。 (一)加強與外部的協調合作 1、加強銀政合作。 農信社作為地方金融機構,決定了與地方政府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但農信社與地方政府的密切關係由於歷史的原因形成了典型的對立統一關係。首先,在對立上,由於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政府行政性指令放款給農信社造成了沉重的不良資產包袱,農信社對政府管理行為終究帶有懷疑和顧慮;其次,在統一上,無論是地方還是農信社,基於在農村中的共同目的和利益,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上是存在共識的。因此農信社必須切實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協調與溝通,理順情緒、理順關係,努力實現與地方政府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1)促成各項優惠政策貫徹落實。中央已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對支農資金投入的優惠性政策指引。農信社應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促使各項優惠政策實施細則的制訂,促成各項優惠政策的徹底貫徹落實,降低支農投入的運營成本,提高支農投入的風險防範係數,在獲得優惠政策中實現自己的休養生息和壯大發展。 (2)爭取對清收涉政不良貸款的支持。由於歷史的原因,農信社不良資產中,很大一部分是涉政貸款。對這部分貸款,單純依靠農信社的力量進行清收存在著較大的難度。農信社應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從減輕農信社歷史包袱、扶持地方金融發展壯大及構築地方誠信環境的角度出發,爭取地方政府對清收工作的支持,利用一切可行的方式盤活不良貸款,最佳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 (3)探索與財政支農資金的合作。隨著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財政投入的不斷增加,農信社可探索將信貸資金與財政資金捆綁式結合運行的模式,一方面緩解自身的支農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可利用自身地處農村金融市場前沿,對“三農”情況熟悉,對當地農村的信用環境、經營情況、生產狀況較為了解的優勢,配合地方政府更好地發揮支農資金的作用,提高支農資金的效率。同時,通過與財政資金的合作,擴大農信社的影響,提升農信社的形象。 (4)及時反饋信息以引導政府調整政策方向。新農村建設是一場以農民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村金融改革。政府部門以一系列的財稅優惠政策引導各方資金流向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的增收。農信社要履行好社會人的義務,加強與政府的協調與溝通,利用自身在農村中的信息資源優勢,及時收集政策落實情況的信息,反饋給政府部門,引導政府部門及時調整政策的方向,形成政策環境的良性互動發展,實現農村、農信、政府的三方共贏。 2、加強銀銀合作。 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農信社當前的服務水平與這些服務需求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農信社應在充分發揮自身網點資源、人力資源、地方信息資源等方面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商業銀行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和資金優勢,實現在國際金融、投資理財等業務上與商業銀行的合作。以合作為導因、以學習為目的,切實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增強實力,待條件成熟後,逐步將合作轉變為自為,擴大市場占有率。 3、加強銀保合作。 農村保險業是一個成長中的市場,各種保險業務正處於由無到有、由有到全的局面。其各項業務的開展,既事關農民養老、意外傷害、醫療等方面的保障,也涉及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時的保障。農信社與保險業的合作,一方面以保險對象的身份出現,積極參與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開發的農業險,保障自身的資金安全,降低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成本;另一方面以保險合作者的身份出現,以拓展中間業務的形式,為保險公司代理開辦各項保險業務,不斷延伸服務領域。 (二)加快內部的改革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出,為農信社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展自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農信社應切實抓住這個機會,苦練內功,加快發展。 1、明確定位。 農信社應清醒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牢牢把握“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發展農業”的市場定位,合理制定遠、近期經營目標。在目前情況下,首先應該是不求做大,但求做強,儘量實現業務精品化、市場最最佳化、利潤最大化。在實現精、壯、強的目標後,逐步拓展業務範圍、創新業務品種、擴張業務市場,達到鞏固和擴大農村陣地的最終目的。 2、在發展中轉換思想,理順機制。 新一輪農信社改革對明晰產權關係、完善法人治理機構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和實質性的進展。在新農村建設中,農信社應在農村改革中,理順政府領導、行業管理和自主經營之間的關係;在商業化運作中,真正實現理事會、監事會、社員代表大會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對農信經營者的經營理念進行一次“大換腦”,促使農信社經營管理行為能真正與時俱進,與先進銀行管理理念並軌。 3、加快構建業務平台,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建設。 技術平台與人才建設滯後已經成為制約農信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要突破這個瓶頸,農信社一是要以前瞻性的思維和聯動性的發展戰略,以省聯社為主導,構建一個全省乃至全國性的,高起點、現代化、多功能的金融信息化服務體系,為各項業務的拓展提供一個優秀的服務平台。二是要切實轉變農信社“近親繁殖”的進人、用人現狀,做到“送一批人出去、進一批人進來、退一批人回去”。“送一批人出去”是把一批年紀較輕、思維活躍、敢創敢拼、學歷層次較高的人送到專業院校進行再學習,讓他們掌握最新的金融理念、了解最新的金融政策、熟悉最新的金融技術,與時俱進、開拓視野,把這批人培養成農信社的中堅力量;“進一批人進來”是按照農信社部門設定和業務發展需要,引進一批金融文秘人才、計算機管理人才、行銷人才等,改善、最佳化農信社的人力資源機構。“退一批人回去”是讓一批年齡偏大、知識層面偏低、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弱的職工提前退休,讓新鮮血液可以補充進來。在這裡要再提提“送一批人出去”,必須是把這批人以“脫產學習”或委託培訓的方式送出去,但不宜以“交流”的方式送出去,因為隨著各商業銀行企業運作的強化,其對自身商業機密的保護性也加強,“交流”人員學習效能性將降至最低。在“退一批人回去”方面,也要做好對這批人的後續安置工作,儘量做到人心不亂,避免影響農信社凝聚力。 4、突出支持重點。 農村信用社要迅速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信貸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服務目標和方向,合理安排資金使用順序,促進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一是推動農村傳統產業實現規模經營。積極籌措資金,統籌安排使用順序,優先對農業生產大戶和有市場潛力的種植、養殖戶給予重點資金扶持,支持種養業大戶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二是積極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兼顧基地和農戶,形成龍頭帶動基地,基地聯結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大力支持特色產業和產品的基地建設。要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突出重點,主攻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農業。四是大力支持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支持興建集收購、銷售、流通於一體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拓寬商品流通渠道,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增加對化肥、農藥、農機和種子經營等服務體系的信貸支持,為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農村信用社考試教材

圖書信息

書 名:經濟、金融、會作 者: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命題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開 本:16開 頁 數:281頁 ISBN號:750179570

圖書簡介

前言 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型事業單位的招聘考試異軍突起。這不僅在聘用機制上體現了更透明、更公平的理念,同時也在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社會狀況下為廣大待業人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就業平台。因而,這些招聘考試受到眾多大學畢業生以及其他社會人員的特別青睞。在這些事業單位的招聘考試活動中,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尤為引人注目。自2004年以來,山東、河南、遼寧、河北、四川、湖南、湖北、貴州、江蘇、內蒙古、青海、吉林、福建、甘肅等省、自治區的農村信用社機構在公務員考試機制逐漸成熟的基礎上,相繼面向社會公開開展招聘考試活動。 相對於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活動發展的蓬勃之勢,其相關輔導用書卻是匱乏不堪,這給眾多致力於報考信用社招聘考試的考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從服務考生、方便考生的宗旨出發,在市場調查、綜合研究的基礎之上,會同該行業相關專家學者深入研究了近年來各省信用社招聘考試的考試大綱(要求),總結了信用社招聘考試的命題規律,探討了未來的考試命題趨向,並以此為基準,及時組成精銳的叢書編寫小組編寫了這套《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共含《公共基礎知識》、《法律》、《金融、經濟、會計》、《計算機》四冊)。它以簡練的行文體例,實用的知識要點,眾多的歷年真題,權威的專家詳解為基本特色,採用手把手的方式,教會考生如何獲得高分的技巧。歸結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權威性 本系列教材是在組織行業內相關專家學者在充分調研各省市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的考試大綱(要求)、歷年真題的基礎上,組織精銳的編寫團隊進行編寫的。不論從知識內容講解方面,還是體例安排和考點預測方面,均具有較強的權威性。 2.針對性 我國農村信用社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相對而言,其招聘考試的命題方向與公務員、村官等考試的命題方向有很大不同。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們在編寫教材時,特意立足於農村信用社的工作實際,在公共基礎知識之上,著重講解信用社工作人員必備的知識內容。毋庸置疑,這些內容也大都是農村信用社選拔考試的重要考點所在。 3.實用性 本系列教材不論是在體例安排方面,還是在內容講解方面,均以方便考生高效率備考複習為宗旨,務求實用。在體例安排上,為了提高對考點訓練的實效性,我們特意在每編知識內容後面設定了真題實訓與詳解、考點強訓兩個板塊,以便考生熟悉農村信用社考試命題情況,準確把握考試命題方向。在內容講解方面,除了詳盡的知識講解外,我們還根據考生自學的特點,隨書贈送同步光碟一張,內含每一章節的考點自測題庫及眾多實用備考輔助學習資料,學練結合,事半功倍。 4.超值性 我們的編寫團隊會根據考試的不斷變化和知識的不斷更新及時在網站上對教材陳舊內容進行修訂、補充,並提供最新的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訊息,以及最新的歷年真題和模擬試題,讓考生讀者花最少的錢,享受最超值的服務。 由於時間倉促,本系列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同人不吝指正。在此,我們也再次對在編寫、出版過程中,對本書給予大力支持和悉心指點的考試命題專家和相關組織單位表示誠摯的感謝。同時,我們也衷心希望本系列教材能夠為廣大讀者朋友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夠學有所成,考試成功。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經濟學 第一章政治經濟學原理  第一節 政治經濟學概述 一、政治經濟學的概念 二、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三、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原理 一、商品和價值 二、貨幣與貨幣流通 三、資本及其循環和周轉 四、社會總資本再生產 五、信用與信用制度 第三節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一、資本主義概述 二、剩餘價值的生產 三、資本主義的分配 第四節 社會主義生產關係 一、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實質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三、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製度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二章 總量經濟學 第一節 總量經濟學概述 一、總量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總量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三、總量經濟學的內容 第二節國民收入核算  一、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二、核算國民收入的兩種方法 三、從國內生產總值到個人可支配收入  四、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五、名義gdp和實際gdp  第三節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二、國民收入的決定及變動 三、乘數論 第四節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一、is曲線  二、lm曲線 三、is-lm分析 第五節巨觀經濟政策分析  一、經濟政策目標 二、財政政策 三、貨幣政策  四、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六節 總供給一總需求模型(ad-as)  一、總需求曲線  二、總供給曲線 三、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第三章 個體經濟學 第一節 個體經濟學概述 一、個體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個體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條件 三、個體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四、個體經濟學與總量經濟學的區別 第二節 需求、供給與均衡 一、需求理論 二、供給理論 三、均衡理論 第三節消費者行為分析  一、效用論概述 二、無差異曲線 三、預算線 四

農村信用社貸款

農村信用社是服務“三農”金融的主力軍,相對其它金融機構,信用社有如下特色貸款產品:

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農村信用社基於農戶的信譽,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向農戶發放的不需抵擔保的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農村信用社根據農戶生產經營的特點專門開發的產品,是農村信用社的特色產品。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行“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周轉使用”的管理辦法。 適用對象範圍  具有農村戶口,主要從事農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與農村經濟發展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戶。 業務辦理流程  (1)農戶信用等級評定。主要根據農戶基本情況、資產負債狀況、生產經營狀況、信譽程度等指標進行測評。農戶信用等級分為優秀、較好、一般三個檔次。 (2)核定農戶信用額度。根據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結果、農戶資金需求情況及信用額度申請,由農村信用社核定相應等級的信用貸款限額。 (3)發放貸款證。以戶為單位,一戶一證。 (4)借款申請。農戶申請貸款時,持農戶貸款證、有效身份證(或戶口簿),便可申請辦理信用額度內的貸款。 (5)貸款發放。農村信用社接到農戶借款申請後,由信貸專櫃人員(或門櫃人員)審查後簽訂契約,填制借款借據,農戶可按規定支用貸款。 (6)按期還款。借款人按照借款契約約定償還貸款本息。

農戶聯保貸款

農戶聯保貸款是由社區居民組成聯保小組,農村信用社對聯保小組成員發放的,並由聯保小組成員相互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貸款。聯保小組由居住在農村信用社服務區域內的借款人組成,一般不少於5戶。農村信用社根據聯保小組各成員貸款的實際需求、還款能力、信用記錄和聯保小組的代償能力,核定聯保小組成員的貸款限額,聯保小組各成員的貸款限額相同。對單個聯保小組成員的最高貸款限額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當地居民收入和需求、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供應等狀況確定。聯保協定有效期由借貸雙方協商議定,但最長不得超過3年。聯保協定期滿,經農村信用社同意後可以續簽。在聯保協定有效期內,借款者本人在原有的貸款額度內可周轉使用貸款。聯保貸款期限由農村信用社根據借款人生產經營活動的周期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聯保協定的期限。

農戶建房貸款

農戶建房貸款是指農村信用社向農戶發放的用於改善農戶居住條件的貸款。申請農戶建房貸款的農戶應具備信用良好、有償還貸款本息能力、已取得建房用地相關批准手續和不低於50%的自有資金等基本條件。具體貸款額度根據農戶建房總投資、自籌資金情況及還款能力確定,既可以發放擔保貸款,又可以發放信用貸款,其中優秀信用戶信用貸款最高不超10萬元,較好信用戶最高不超過5萬元,一般信用戶最高不超過3萬元。貸款期限最長為5年。

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

最新基準利率
信用社浮動利率  貸款機構可以在央行制定的基準利率基礎上有一定的浮動。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範圍比銀行更大,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範圍為0.9~2.0,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浮動範圍為0.9~1.7。

發展與三農的關係

農村信用社已有五十多年的發展史,歷史的經驗也告訴我們:農村信用社與“三農”之間息息相關,相輔相成,只有“三農”經濟的發展,才會有信合事業的興旺發達;反過來講,信用社能發展到今天,也離不開“三農”經濟發展這個基礎。所以,筆者認為“三農”經濟是農村信用社的立社之本、強社之基、發展之源。 7一、 立足“三農”是信用社的立社之本。 作為任何一個企業都要有自己的市場,有自身發展的空間,只有找準市場定位、正確把握市場、大力拓展市場,這個企業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那么信用社的市場在哪裡?歷史的、現實的經驗已告訴我們,信用社的市場在農村,潛力在農村,發展在農村,這是因為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體,是由它的性質和服務對象所決定的。由此不難看出,農業的興旺、農民的致富、農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信用社的生死存亡,是信用社的立社之本。 二、 服務“三農”是信用社強社之基。 我國農村土地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具有較大的區域發展空間。“民以食為天”,農村經濟的發展關係到國家的安定。黨中央歷來非常重視農業、農民、農村經濟工作,因為農村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築。我們農村信用社是“三農”主力軍,直接擔負著為“三農”服務的重任,也是我們的辦社宗旨。因此,服務“三農”是我們農村信用社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信用社強大興旺之基。沒有農村經濟的繁榮,就不會有信用社的今天,信用社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三、 支持“三農”是信用社發展之源。 經濟興,金融旺。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於經濟,這是辯正的有機統一體。既然,信用社的市場定位在農村,潛力在農村,發展在“三農”,那我們就應以支持“三農”為己任,不斷加大信貸投入,支持新農村建設。只有這樣,信用社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自身效益、社會效益和真正達到“社農”雙贏的目的。 綜上所述,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始終與“三農”經濟密切相關,不可分割。只有我們永遠牢記為“三農”服務的辦社宗旨,堅持科學發展觀,竭盡全力支持“三農”發展,為“三農”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才能推動信合事業的發展,為建設富裕、開放、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