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研究

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研究

《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研究》一書的出版社是科學出版社,作者是劉成武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研究
  • 作者劉成武
  • ISBN:9787030236937
  •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圖書信息

作 者: 劉成武
叢 書 名: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236937出版時間:2009-05-01版 次:1頁 數:148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內容簡介

《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研究》從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研究的角度,採用經濟學的邊際分析方法,瞄準近二十多年來我國農地利用過程中出現的“農民不願種田、農地棄耕撂荒、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失、農地非農化進程加快”等問題,通過對農地利用過程中集約度、播種面積與農地棄耕撂荒等變化的研究,在初步構建農地邊際化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對我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的發展過程、區域差異特徵、農戶行為回響模式及其驅動因素等內容進行了研究,並對農地邊際化背景下的土地資源管理與生態建設政策進行了探討。
《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研究》適用於從事土地利用變化、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的教學、科研人員及土地管理工作者閱讀,同時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劉成武,男,1966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通城縣。1988年畢業於湖北大學地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系,獲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6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成寧學院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湖北省優秀教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主要從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自然災害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土地資源管理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區域土地綜合承載能力評價技術開發”課題子課題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北省教育廳項目5項,在《地理學報》、《農業工程學報》與《自然災害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50多篇,在科學出版社出版《自然資源概論》、《資源科學概論》兩部著作。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第1章 研究背景與思路
1.1 研究背景與學術思想
1.1.1 研究背景
1.1.2 學術思想與理論假設
1.2 研究目標、內容與思路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內容
1.2.3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參考文獻
第2章 農地邊際化理論及其研究進展
2.1 幾個相關概念的界定
2.1.1 農地的概念
2.1.2 邊際與邊際分析方法
2.1.3 集約度、集約邊際與粗放邊際
2.2 農地邊際化與邊際化農地的內涵與分類
2.2.1 農地邊際化的內涵與本質
2.2.2 邊際土地的內涵與本質
2.2.3 農地邊際化與邊際土地的類型
2.3 農產行為回響模式及其在區域土地利用中的表現特徵
2.3.1 農地邊際化過程中的農產行為回響模式
2.3.2 農地邊際化在土地利用中的表現特徵
2.4 農地邊際化的診斷標準及方法
2.4.1 農地利用純收益的兩種形態
2.4.2 農地邊際化的診斷標準與方法
2.5 國內外農地邊際化問題研究進展
2.5.1 國外農地邊際化研究進展
2.5.2 國內農地邊際化研究現狀
2.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對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的巨觀診斷
3.1 診斷數據描述
3.1.1 數據來源
3.1.2 數據處理
3.2 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的診斷過程
3.2.1 對診斷標準的再討論
3.2.2 診斷過程
3.3 中國農地利用變化特徵分析
3.3.1 農地利用純收益變化特徵分析
3.3.2 農地利用變化特徵分析
3.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邊際化在區域土地利用上的表現
4.1 中國農地利用集約度變化
4.1.1 我國農地利用集約度的年際變化特徵
4.1.2 不同農作物生產集約度的年際變化差異
4.1.3 農地利用集約度變化的區域差異
4.1.4 結論
4.2 我國農作物播種面積變化
4.2.1 我國農地利用總播種面積變化的時序特徵
4.2.2 不同農作物播種面積變化的年際差異
4.2.3 我國農地利用播種面積變化的區域差異
4.2.4 結論
4.3 我國農地的棄耕撂荒變化
4.3.1 數據來源
4.3.2 耕地撂荒的時空變化特徵
4.3.3 結論
4.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近二十多年來中國農地邊際化的時空發展規律
5.1 診斷指標的選取與數據描述
5.2 不同種植業農地邊際化差異比較
5.2.1 兩種油料作物、三種糧食作物與四種經濟作物平均邊際化差異比較
5.2.2 三種糧食作物之間差異性比較
5.2.3 四種經濟作物之間差異性比較
5.2.4 結論
5.3 不同區域農地邊際化規律差異比較
5.3.1 以中秈稻為例
5.3.2 以晚秈稻為例
5.3.3 以粳稻為例
5.3.4 以小麥為例
5.3.5 結論
5.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近二十多年來中國農地邊際化過程中的行為回響模式
6.1 農地邊際化過程中的回響主體及其回響進程
6.1.1 農地邊際化過程中的回響主體及其回響目標
6.1.2 農地邊際化的三個發展階段
6.2 中國農戶的行為回響模式
6.2.1 區域內積極回響模式
6.2.2 區域內消極回響模式
6.2.3 區域間協作回響模式
6.3 農產行為回響的巨觀區域差異
6.3.1 發達地區農戶的行為回響
6.3.2 欠發達地區農戶的行為回響
6.3.3 中間過渡地區農戶的行為回響
6.4 微觀地域上的不同回響模式
6.4.1 城郊區農戶行為回響模式差異
6.4.2 丘陵山區農戶行為回響模式差異
6.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中國農地邊際化的驅動因素分析
7.1 技術因素對農地邊際化的影響
7.1.1 農業技術因素的類型及其內涵
7.1.2 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收入增長的關係
7.1.3 農業技術進步對我國農產收入及其農地利用的影響
7.2 經濟因素對農地邊際化的影響
7.2.1 農地邊際化現象出現的經濟門檻
7.2.2 價格與貿易因素對農地邊際化的影響
7.2.3 機會成本變化對農地邊際化的影響
7.3 社會性因素對農地邊際化的影響
7.3.1 土地使用制度對農地利用的影響
7.3.2 農戶稅費負擔(稅費制度)對我國農地利用的影響
7.3.3 減負與補貼對我國農地利用的影響
7.4 自然條件差異及其變化對農地邊際化的影響
7.4.1 自然條件對農地利用的影響
7.4.2 自然條件的變化對農地邊際化的影響
7.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農地邊際化背景下的相關政策討論
8.1 對中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的診斷結論
8.2 對農地邊際化背景下相關政策的討論
8.2.1 對現有耕地總量平衡政策的再討論
8.2.2 對我國生態建設政策的啟示
8.2.3 農地邊際化規律呼喚政府從制度與政策上作出更為積極的回響
8.2.4 充分估計國際貿易因素對我國農地邊際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

前言

近年來,我國農地利用過程中出現了農民不願種田、農地棄耕撂荒、勞動力不斷流失、農地非農化進程加快等變化,“三農”問題備受關注。正在發生的這種變化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暫時現象,還是一種長期化的必然趨勢?其真正的內涵是什麼?它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又意味著什麼?我國政府、企業與農戶又當如何應對……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我們給予理論上的回答。
本書從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研究的角度,採用經濟學的邊際分析方法,瞄準以上問題,通過對近二十多年來我國農地利用過程中集約度、播種面積與農地棄耕撂荒等變化的研究,在初步構建農地邊際化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對我國農地邊際化問題的發展過程、區域差異特徵、農戶行為回響模式及其驅動因素等內容進行了研究,並對農地邊際化背景下的土地資源管理與生態建設政策進行了探討(本書缺失港澳台地區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