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源簡介
2004年集團實現
主營收入485億元,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結果,中國華源以
營業收入4,946,116萬元列中國企業1000大29位,列2004年
上海市百強
企業集團銷售排行榜第三位。按
行業統計,列
醫藥製造業第一位和紡織業第一位,在中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排名28位。
生命產業
以研究人類健康綜合解決方案為出發點的大生命產業是中國華源的核心產業,已形成了上海和北京南北兩大
產業基地。中國華源醫藥銷售總收入列全國
醫藥行業第一位,產品
出口額列
中國醫藥生產企業之首。擁有近4000種藥品品種,在醫藥領域成功
引進外資超過 7 億美元,與美國
施貴寶、
強生、
瑞士羅氏等國際知名跨國公司開展了合資合作。處方藥、中藥和OTC在國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中國華源依託藥品分銷、物流配送與連鎖零售藥店相結合的完整業態,已構築起國內目前經營規模最大、
行銷網路最廣、
市場開發能力最強的藥品流通網路,
醫藥流通收入2003年達165億元。華源集團正
積極探索建立連鎖醫院集團,創建全國性醫療服務網路,拓展華源生命
醫藥產品的消費終端,鞏固在國內醫藥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紡織產業
紡織產業是中國華源的
基礎產業。中國華源從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出發,在紡織行業多個領域先後組建
購併了一批優勢企業,成功地推出了華源股份和華源發展兩家上市公司;與
杜邦、赫斯特、
巴斯夫等跨國公司合資了一批
高新技術企業。隨著中國華源在美國、
墨西哥、
加拿大、
泰國、
尼日等海外紡織企業的相繼建成投產和國際
參與度的日益擴大,中國華源已成為具有一定優勢、
跨國經營的紡織企業。
中國華源已形成衣著類紡織品、裝飾類紡織品、產業類紡織品三大類完整的研發、生產、經營體系,具有絲、毛紡、棉紡、麻紡、印染等國際先進的裝備、技術和管理水平,並依託高分子
化學纖維和大服飾產業鏈進入國內外
資本市場。一大批國家級
重點新產品和紡織新材料在國際上具有突出的
競爭優勢。
中國華源的
新型高分子聚合材料、棉紡毛紡印染、
家用紡織品三大業務板塊目前已形成年
生產能力:
高分子聚合物20萬噸、化學纖維10萬噸、棉紡42萬錠、紗線10萬噸、織物10億米、製成品2000萬件(條)。 中國華源已成為中國最具優勢、跨國經營的紡織集團.
華源重組
華潤重組華源,雖然不是華潤的一次市場併購行為,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直接推動下的併購;但對於華潤而言,卻是其渴求已久的打造醫藥產業平台的良機
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公司經過90多次併購後成為中國最大的醫藥集團及紡織集團,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從一個資產僅為1.4億元的小公司,到一家資產高達572億元的大集團,華源集團的快速成長得益於大手筆的併購。華源集團從1995年起,先後收購了包括
常州化纖在內的數家區域性龍頭企業,然後又收購了北京醫藥和上海醫藥。
快速擴張帶來的是
消化不良,雖然華源集團在規模上已經成為紡織和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但集團利潤並不樂觀。而且,由於集團的資產極為分散,沒有得到有效整合。加之華源長期以來的南征北戰,其
銀行貸款一直居高不下,多達數十億元的規模。
2005年初,華源因
資金鍊趨緊而陷於整體危機。2005年9月,上海當地銀行向法院提起至少11起訴訟,對象均為‘華源系’企業,以至於華源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權相繼被凍結。
雖然由於央企特殊身份,華源的股權得以解凍,但由於債台高築,重組的命運不可避免。隨後有多家公司向華源拋出了橄欖枝,最終總部設於香港的大型央企、總資產達1400億港元的華潤集團勝出。
華源集團在深滬交易所擁有8家上市公司,而收購前華潤集團也控制了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
華潤錦華(000810.SZ)、
萬科A(000002.SZ)、S吉生化(600893.SH)和S阿膠(000423.SZ)。此次華源重組造就了一個擁有12家A、
B股上市公司和4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超級企業集團。
發展概況
華源危機
2005年9月16日,是華源集團公司歷史上轉折的一天。由於貸款償還逾期,華源集團遭遇了
上海銀行、
浦發銀行等十幾家機構的訴訟,涉及金額12.29億元。當日,上海二中院裁定凍結華源集團及擔保單位中紡機集團
銀行存款1.14億元,並查封凍結了華源集團持有的上海醫藥集團40%的股權及相關權益。之後,華源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股權陸續遭到凍結。
隨後,上海市國資委試圖對華源進行重組。方案是前者將所持上海醫藥集團(下稱上藥集團)30%股份轉給華源,加上此前華源已持股上藥40%,股權受讓後將增持至70%,從而占
絕對控股地位;而作為交換,上海市國資委及其
控股企業將增持華源集團股份,達到絕對控股。由此,華源集團將由央企轉為上海市國資委下轄企業。
最終,這一方案未能得到國務院國資委同意。後者期望以自身資源增持華源,在進一步加強
企業控制權的基礎上重組華源。
2005年11月,國資委決定由其“欽定”的央企資產重組和
資本運作平台——
中國誠通控股公司出面,重組危機之中的華源。在國資委的安排下,誠通擬向
國家開發銀行貸款50億元進行重組。不過由於自身實力有限,誠通很快退場。
華潤臨危受命
2006年春節剛過,國務院國資委臨陣換將,
華潤登場。與誠通相比,華潤雖非國務院國資委“欽定”的首批兩家
國有資產運營公司試點,但擁有10倍於誠通的總
資產規模,且具有與華源醫藥、紡織主業較為匹配的
產業結構。
在醫藥方面,華潤近幾年一直力圖打造醫藥集團,華源醫藥板塊是其最為青睞的目標,尤其是華源集團參股的上海醫藥集團和北京醫藥集團,是國內少有的優質醫藥資產。
2006年2月16日,華源集團董事會最終同意華潤控股公司70%的重組方案;次日,華源係數家上市公司紛紛公告了這一訊息。
重組進程
2006年3月8日至9月25日之間,華源集團20家股東和金夏
投資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簽訂了
股權轉讓協定,將其持有的91.662%的
股權轉讓給金夏投資。
2006年11月23日,金夏投資與華源
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
股權轉讓協定,金夏投資將其受讓的華源集團91.662%的股權和本身持有的華源集團8.338%的股權全部轉讓給華源資產。
2006年11月30日,S華源發(600757.SH)、S華源(600094.SH)、
中西藥業(600842.SH)、S*ST源藥(600656.SH)、凱馬B股(900953.SH)、
上海醫藥(600849.SH)、萬東醫療(600055.SH)、
雙鶴藥業(600062.SH)8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宣告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重組已有正式結果。
2006年12月19日,華潤集團核心企業華潤股份公司從華源集團下屬華源生命產業有限公司手中以20億元受讓了北京醫藥集團50%股權。北京醫藥集團
控股兩家上市公司:雙鶴藥業(600062.SH)和萬東醫療(600055.SH)。
2007年1月19日,華源發布公告稱,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股東變更為華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權事項獲得商務部批准。
此次股權轉讓完成以後,華源資產將持有華源集團100%的股份,
中國華潤總公司則間接持有華源資產70%的股權。按照雙方約定的持股比例,華潤集團和鼎暉將分別在重組後的新華源集團中持股70%和30%,全新的“華潤+華源”組合將擁有近2,000億元的總資產。
巧設收購主體
此次收購的主體華源資產是一家在
英屬維京群島註冊成立的
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投資控股業務,公司的
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華潤總公司,公司其餘30%的股權由CDH Golden Elephant Limited持有。而CDH Golden Elephant Limited%的實際控制人為
鼎暉投資。
為什麼是華潤
國務院國資委之所以最後鎖定華潤,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華潤的
資金實力較強;其次,華潤和華源的產業匹配比較好,都有醫藥和紡織企業;再者,華潤本身有一套較好的
企業文化和
管理理念。華潤在過去幾年中,高舉收購大旗,在電力、醫藥、化工、紡織、水泥、零售等行業頻頻出手;背靠
香港資本市場,華潤在融資、整合企業方面更具優勢。因此,無論是
企業規模還是行業關聯以及資本運作經驗,華潤較誠通都應該是更勝一籌。
華潤重組華源雖然不是華潤的一次市場併購行為,而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直接推動下的併購;但對於華潤而言,卻是其渴求已久的打造醫藥產業平台的良機。華潤從2000年即已開始進入內地醫藥產業收購。不過,相比
啤酒和地產收購而言,華潤在醫藥上的收購好事多磨。2005年,華潤2.9億出售了雲藥股權,退出了對雲藥
控股權的角逐。此前華潤還相繼退出
東北製藥、山東魯抗、上藥集團、
華北製藥的收購,傾心於醫藥產業的華潤每每失之交臂。直到2005年底,隨著對
東阿阿膠的成功控制,華潤總算在醫藥產業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華潤的重組可能會將雙方
醫藥資源進行整合,這成為華潤打造醫藥航母的契機,而上藥集團和北藥集團將有可能成為華潤打造醫藥產業一南一北的兩大平台。華潤的版圖也由原來的日用消費品製造與分銷、地產、基礎設施及
公用事業三大領域,擴張至金融、醫藥及紡織。
整合序幕
2006年11月14日,華潤集團宣布了入主華源集團後
管理層的首次變動,新華源將首次實行雙總裁制,華潤集團董事閻飆和華源集團原總裁
張傑將同時出任新華源的總裁。作為央企史上首次實行的雙總裁制,閻飆負責集團的投資事宜,而張傑負責集團的具體運營工作。同時,華潤集團副總裁
喬世波任華源集團黨委書記及CEO,華潤集團財務副總裁
魏斌擔任華源集團財務總監。華潤集團
企業發展部的鐘義、劉德君與華源集團原副總裁吉群力等5人出任華源集團副總裁。
2007年將是華源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方案關鍵的一年,
債務重組和扭虧增盈是全年兩大核心工作。華潤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華源進行整合:
三是繼續推進醫藥平台打造,整合華源內部優質醫藥資源、華潤現有醫藥資源及央企其它醫藥資源、國內其它優質醫藥資源的業務發展平台。
四是紡織產業將按華潤集團的統一戰略,與華潤紡織統一整合。對經營較好的紡織企業,予以積極的支持和保護。
五是積極穩妥退出非主營業務和資產,對難以通過重組提升價值的資產或企業,要採取出售、股權(產權)轉讓、清算、合併、分立、債務重組和破產等方式進行處置,實現有序退出。
六是加強
團隊建設,培養業績文化、誠信文化。誠信對待客戶,誠信對待員工,誠信對待股東,重塑華源的良好形象。
七是努力維護穩定局面。穩定是集團各級經理人、各級企業黨委、工會的重要工作。各企業要充分依靠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共同維護企業
穩定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