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測控網

中國跟蹤、測量和控制太空飛行器及運載火箭飛行的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航天測控網
  • 外文名:China Space 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mmand Networks
主要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若干個測控站(船)和通信網組成。是各類航天測控系統的綜合集成。可對多場區、多射向、多類型的太空飛行器及運載火箭進行軌道測量、遙測監視、飛行控制、信息傳輸與處理等。
為滿足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測量要求,1970年國中國建成了最早的低軌道衛星觀測網。主要組成包括渭南測控中心和東風、湘西、南寧、昆明、海南、膠東、喀什7個測量站。1970年4月,成功完成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的跟蹤測量任務。後又增建了長春、閩西、拉薩測控站,以及第一活動站、第二活動站和回收測量站,於1975年成功完成了對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的測控與回收,並增加了對衛星的控制功能。此後,測控網的能力逐步增強。1980年,建成北京試驗指揮所,1987年,建成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取代使用多年的渭南衛星測控中心,實現了航天任務的統一指揮,加強了對衛星的統一管理和集中控制,可對不同軌道的衛星進行測軌、定姿和管理,並具有多衛星管理能力。
為完成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東方紅”2號的測控任務,1983年12月,中國首次研製成功國際C頻段微波統一系統的155和450-1設備,分別安裝在渭南站和閩西站。1988年,“遠望”2號測量船上安裝了國際C頻段微波統一系統的185設備,1991年,“遠望”1號測量船上安裝了國際C頻段遙測自跟蹤接收設備YQ-111,使海上測量船具備了對衛星的測控能力。20世紀80年代末,為適應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及國際聯網的需要,中國對“遠望”2號測量船上的185設備進行了改造(即185G設備),同時建設了2套TW-215設備,分別安裝在渭南站和廈門站。為滿足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定點管理的需要,1996年,開始研製3套專門用於定點後衛星測控的C頻段限動天線站和9套遙測單收站。至此,C頻段航天測控網已基本成熟,並可同時完成多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長期管理任務。
為滿足載人航天任務的要求,1999年,中國建成符合國際標準的S頻段航天測控網,建成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改造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建成西安網管中心。其中,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是載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指揮控制中心,也是中國所有航天任務的最高指揮機構。
S頻段航天測控網中固定站有東風、渭南、青島、廈門、南寧、喀什站,機動站有2套,船載站先後有“遠望”1號、“遠望”2號、“遠望”3號和“遠望”4號、“遠望”5號、“遠望”6號、“遠望”7號測量船,國外站有瑞典基律納站、喀拉蚩站、納米比亞站和馬林迪站。在該網中,首次採用了由網管中心根據任務需要統一調度和分配測控資源的操作與管理模式;實現了測控網的透明工作方式及測控網的集中管理和運行。由於測控網符合國際標準,在此期間實現了國際聯網。S頻段航天測控網先後完成了多艘“神舟”號無人飛船和載人飛船的測控通信任務,以及多顆近地軌道衛星的測控任務。
2002年,中國中繼衛星系統正式立項。2004年,“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天基測控系統將成為中國航天測控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強測控系統的保密性和抗干擾性能,2004年,開始論證並建設擴頻體制的航天測控網;為支持深空探測任務,還將建設以大口徑天線設備為主體的深空測控網;中國航天測控網已成功實現國際聯網和國外建站工作,地面測控站(船)的布局和數量也將根據航天任務需要不斷進行最佳化和調整。中國航天測控網將成為天基地基相結合、功能完善、技術先進的綜合性航天測控網。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