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點

解決好我國的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至少應考慮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如何確保經濟合理的持續的本文僅就其一些要點進行簡要的探討,包括長期堅持節能優先戰略;適應終端能源需求的變化趨勢,實現能源結構的轉變,加快發展天然氣;從實際出發,實施煤炭的清潔利用;系統考慮電源結構,水電、核電要實施長期的發展計畫;推動環境保護,為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的實施創造必要的外部條件;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戰略安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點
  • 所屬領域能源
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基本方針。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開發中國家來說,可持續發展有著多種內涵。可持續發展不僅僅要強調對環境的保護,而且應包括如何解決在人口已經高度密集,人均資源相對匱乏,自然生態環境已經十分脆弱的條件下,如何實現經濟的長期高速發展,同時又要保護環境的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社會實踐問題。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又是現實的重要污染來源。解決好我國的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至少應考慮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如何確保經濟合理的持續的能源供應和高效使用能源,同時解決和能源過程有關的環境問題。全面討論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十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僅就其一些要點進行簡要的探討。這些要點也是各方議論較多,在有些方面存在不同意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一、長期堅持節能優先戰略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態勢,能源供應難以滿足迅速增長的需求,節能受到必要的重視,節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市場經濟初步建立以來,能源供需關係出現了重大的變化。能源價格經過改革調整,已基本反映了市場的能源邊際成本。能源相對價格水平已經不低,有效地引導了市場條件下的能源消費,盲目性生產基本消除。企業競爭促使成本下降,降低能源成本成了許多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節能的微觀經濟性成為關鍵驅動力;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化,以及市場對企業生產的硬約束,帶來了明顯的節能效果。
1997年以來,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出現了未曾預料的下降變化。中國能源消費近年變化的原因比較複雜,也沒有國內和國際的先例,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工作才能得到較好的答案。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經過近20年的改革開放努力,我國經濟終於擺脫了帶有計畫經濟印記的短缺經濟態勢,形成了以需求方硬約束為特點的市場經濟運行環境,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壓力,極大地促進了產業的多層次結構性調整變化,使重複建設和低水平擴張受到了極大地壓制,社會經濟總體的運行效果提高;我國的基礎原材料生產總量水平可以支撐遠高於目前水平的下游產業,給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可能和條件;國企改革消除了相當數量的低效能源消費;經過改革的能源價格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消費引導,促進了能效的提高;和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政策干預仍然起了作用;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實施行動,不僅對現有的能源消費產生了作用,而且對產業發展起了引導作用;以城市地區為中心的能源結構變化,帶來了相應的能效結果;等等。
在新的市場條件下,解決能源短缺已不是節能和提高能效的驅動力。一些能源供應部門反而出現了由於供應能力過剩,因此要開闢新的消費市場,刺激能源消費的動機和做法,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
從巨觀經濟的發展趨勢看,保持必要的較高增長速度具有經濟和社會政治的需要,擴大內需將成為今後相當一段時期的主要經濟政策努力方向。為了經濟發展的目標,必然要鼓勵終端消費包括能源消費的擴張,鼓勵新的消費以拉動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徑,其中建築用能、交通用能的上升將比較明顯。
另一方面,對能源部門的經濟效益和相關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實際影響,大於節能的呼聲。對長期的能源平衡和能源安全的關注難以和短期的、直接經濟運行的利益取向有機地聯繫起來。政府內部對節能和能源效率的重視程度實際上是下降了。原有節能管理體系和機制的功能和效果受到挑戰。由於能源供需的形勢發生變化,控制供應的節能管理方式已不起作用。政府在投資和項目設定方面的直接控制力減弱。直接用於節能項目的財政支持數量甚微。隨著政府機構的改革,能源和節能主管行政編制大幅度減小,上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起來的能源和節能管理組織體系的許多部分已經不復存在。新的節能管理體制有待在新的市場條件下在政府職能中進一步確定和落實。
中國能源效率的提高不能單純依靠市場機制。市場約束和產業升級仍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起提高能效的促進作用,使按GDP計算的能源消費效率提高。但是,由於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仍需要經歷至少30年的時間,產業升級的水平將長期受到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按GDP計算的能源效率可能將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難以趕上已開發國家的先進水平。
進入WTO以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可能還將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保持競爭力,但資源性的成本,包括土地的價格,特別是能源的成本將不具有競爭性。煤炭生產的成本由於安全性的考慮和環境的壓力,有可能明顯上升。石油的價格已經國際化,由於資源的分布和長距離輸運,天然氣的價格可能要高於很多國家。如果中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仍然要保持上升勢頭,能源技術必然要儘快和國際先進水平靠近,才可能在許多產品的競爭力上得到保證。從長期發展的要求來看,中國到2020年左右,必須把基本的能源技術水平提高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也就是說,屆時我國的發電、供熱、煉油、一般通用能源設備、重要的消費性用能設施和設備,以及高能耗產品生產技術和裝備的平均能效水平應該達到國際較先進水平。
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意味著每年有一千幾百萬人口要從農村進入城鎮,幾百萬人要進入工業和其他非農業生產領域。其人均能源消費將明顯提高。這個過程增加的能耗是其他減耗因素所不能抵消的。同時,在這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資本的積累過程、低價非技術勞動力的成本條件,必然帶來一個首先使用低成本設備和工藝的過程,因此往往會為大量落後設備和工藝提供生存空間。生活和消費性的能源使用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動力,另一方面又會不可避免地增加能源消費。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農村能源商品化的進程加快,傳統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將大幅度地減少,現代化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有可能跟不上這個進程。
如上所述,中國可能還要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在能源技術的平均水平上,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國際能源技術的進步,無疑將對中國的能源技術和能效水平起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這個技術水平差距的縮小,這種外部作用的效果將逐漸減弱。中國在能源技術發展方面的自主開發能力必須加強,以不斷推動能效的持續提高。同時,漸漸起重要作用的將是決定人均能源消費量的消費模式。如果已開發國家的人均能源消費量不能有較大程度的下降,由於全球化的影響,中國早晚在人均能耗方面將向已開發國家的水平接近。由於主要的消費品和消費用途有全球趨同的發展趨勢,單靠中國一個國家很難開拓一種新的消費方式。由於中國人El和自然資源的條件限制,中國可能永遠不會成為人均能耗最高的國家。但也很難想像在其他已開發國家人均能耗仍然保持很高的同時,中國能用低得多的人均能耗實行現代化。可以預見,如果中國真正能夠實現在下世紀中葉達到現代化的目標,中國將會面對重大的能源挑戰。使中國的能源效率提到一個沒有先例的高度,光靠市場經濟的自發作用,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政策介入方面找到新的途徑。在現階段,提高全民的資源憂患意識,在市場經濟的自然作用之外,採取政策措施仍然十分必要。除信息、標準、技術推廣等措施之外,還要進一步考慮長期的能源價格政策。同時,推動環境保護,也是節能的重要驅動力。中國還要及早考慮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方式的設計和引導實施。沒有這些努力,就難以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長期堅持節能優先必須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基本點。
二、適應終端能源需求的變化趨勢,實現能源結構的轉變,加快發展天然氣
中國長期以來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是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近年來終端能源需求的結構和總量變化,以及以中心城市為開端的環保要求,使最佳化一次能源結構成為能源發展的重要趨勢。
但是,石油進口的快速增長,加之國際油價在去年的大幅上揚,使能源供應保障問題受到多方關注。天然氣的開放利用,需要重新大規模建設天然氣的長距離輸運基礎設施。對天然氣成本和價格的估計引起了對未來相關能源成本的激烈討論和擔心。最佳化能源結構能否實現仍然有著不確定性。也有意見認為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不但難以改變,而且從資源保障和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應保持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
能源結構的優質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發展,對氣體和液體燃料的需求必然不斷擴大。環境保護的要求,也使直接燃煤,特別是在眾多的中小型鍋爐和窯爐中直接燒煤難以為繼。市場經濟的競爭,使以煤炭為原料的化肥和化工產品離不開財政補貼或市場保護。另一方面,煤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事故不斷,所帶來的大量環境、社會問題遠遠沒有恰當地反映到煤炭的生產和使用成本中來。能源結構的最佳化,不是人的主觀願望能決定的。
當前和今後幾十年內,石油和天然氣仍將是世界範圍的主要能源。特別是天然氣的發展方興未艾。天然氣的利用不僅有很好的環境效果,建立在天然氣基礎上的能源技術,也是當前和今後長時期內能源效率最高的技術。我國的天然氣基礎比較薄弱,在形成天然氣基礎設施網路的時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十五期間正在實施的西氣東送工程意義重大。天然氣基礎管網一旦建成,將帶動天然氣開發的進程,有望使天然氣的實際成本明顯降低。在天然氣的發展問題上,需要國家的支持和協調。
三、從實際出發,實施煤炭的清潔利用
最佳化能源結構與充分合理利用我國的煤炭資源並不矛盾。在能源結構最佳化的過程中,煤炭必然將退出一些使用領域,但是煤在中國能源中的地位仍將十分重要。目前,我國煤炭的使用技術和方式與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有很大的差距,是我國能源系統的主要環境污染來源。在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中,煤炭的利用,首先要解決相應的環境污染問題。
從世界能源系統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煤炭的主要套用途徑仍然是發電。在有天然氣可以利用的地方,天然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技術可以達到更高的發電效率,也有更好的環保性能。但是只要採取適當的措施,燃煤電廠仍然可以做到清潔發電,效率的提高也還有較大餘地。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煤的清潔利用首先要解決的是落實目前直接燃煤的大氣污染問題。其中,燃煤電廠的脫硫問題應該首先予以解決。燃煤電廠脫硫技術是十分成熟的技術,現在是利用不利用的問題。如果連煙氣脫硫都實現不了,其他什麼IGCC或煤氣化液化就更難以實現了。要解決煤炭的清潔利用問題一定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要看到中國今後幾十年內燃煤發電以及其他的燃煤利用將仍然是煤炭的主要用途,潔淨煤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要圍繞煤炭的主要利用方面。目前煤炭供應過程和轉換過程中有大量可以立即行動而且對煤炭的清潔利用有明顯實效的事情可做。如煤炭的篩選和洗選,更加合理地煤質管理和配送,型煤的利用,水煤漿利用等,都大有潛力。
煤炭的氣化和液化有可能作為遠期技術儲備。有必要認真分析比較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和將煤炭轉換成氣或液體燃料後再用於發電的效率、環境影響以及經濟性。至少在相當時期內,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還將有很大的競爭力。如果考慮以煤為原料提供液體或氣體燃料的話,則必須全面分析評估其經濟可行性,還要考慮全過程的環境影響。除此以外,還必須考慮能源系統的總體效率。與石油及天然氣比較,煤炭的氣化和液化的能源系統效率要遠遠低得多。如果構想中國將來要用煤炭為一次能源來提供氣體和液體燃料,則中國的整體能源效率將遠遠低於採用石油和天然氣提供氣液燃料的國家,也將落後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越來越迫近的全球氣候變化的限制因素,將使煤炭的使用逐漸受到碳排放的嚴重製約。這些因素在煤炭的氣化和液化技術開發和未來套用時必須充分予以考慮。
四、系統考慮電源結構,水電、核電要實施長期的發展計畫
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人口而言十分有限。在未來的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電力的比例將不斷擴大。與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相對便宜的國家相比,中國有可能必須使電力在終端能源中的比例高於這些國家。對發電能源結構要有長期的規劃,避免臨時和缺乏系統規劃的選擇。
首先要儘量利用水力資源。中國水力資源豐富,目前利用率很低,發展潛力巨大。水電項目可以很好地和防洪、抗旱、農業灌溉結合起來,取得更大的綜合社會經濟效益。當然,水電大壩的建設可能存在對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需要在大壩設計和建設時給予充分和恰當地考慮。採取必要措施,使這些不利影響減到最小。在考慮發展水電可能產生的一些不利影響時,應該綜合分析比較各種可能的發電能源的環境影響。在中國的實際條件下,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煤炭仍然將是主要的發電能源。與煤炭生產、運輸、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環境問題比較起來,水電是一種對環境和生態影響小得多的清潔能源。如果把水電的巨大綜合社會經濟效益考慮在內,發展水電的優越性就更加突出。“十五”規劃提出的西電東送,為開發水電提供了更好的機遇,應當加緊實施,消除各種體制上的障礙,使我國的水電發展能夠得到長期、穩定地較快發展,避免出現新的反覆。
在考慮是否發展天然氣發電時,不但要在不同電源方案中進行綜合比較,還應該對同一能源的不同使用方向的合理性進行比較分析。天然氣是否應該用來發電,不僅要與煤電比,更要考慮在我國天然氣資源相對不足的長期條件下,是否首先套用天然氣替代大量中小燃煤鍋爐和窯爐。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要使中小型鍋爐或窯爐能達到較高的污染排放控制水平是十分困難的,相對而言,電廠排污控制則可行得多。為了實現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儘快解決現有的一些體制性障礙,使資源的配置符合全社會環保效果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原則。
核電是一種可靠的清潔能源,核電的安全性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核廢料的處理也可以得到妥善地解決。與燃煤電廠實際帶來的環境和人身安全問題相比,核電的優越性是十分明顯的。發展核電符合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方向。應該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確定核電發展的技術方向,實施長期和穩定的發展戰略,避免搖擺和干擾。對我國而言,核擴散問題不應成為選擇核電技術的主要因素。應把重點放到經濟性以及安全性的選擇上來,通過引進和國產化,使核電產業儘快達到經濟規模,使核電的成本降下來,以實現核電發展的長期目標。
五、推動環境保護,為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的實施創造必要的外部條件
保護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基本點,在我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中既要考慮到如何在能源的開發轉換利用過程中的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還要考慮在能源結構和效率方面如何適應不斷提高的環保要求。環保本身也是推動能源技術發展的基本動力之一。
當前在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要求已經成為決定能源結構,從而決定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我國的環境考慮將在今後逐步成為能源結構選擇越來越重要的因素,能源結構的清潔化,對能效的提高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由於中國的環境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環境保護的進展仍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環境問題的立法和執法,受到社會經濟系統慣性的影響,執行的力度和時間性都受到制約。因此,更嚴格的環境標準的制定要與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協調一致。由於環境問題的外部性特點,環境污染和保護的內部化不會自然發生,需要在各個層次達成共識,形成法律、技術標準、執行監督的完整體系。在這個方面進行各種政策干預和公眾教育推動的餘地很大。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應該在能源發展的各個環節充分考慮環保的需要。能源基礎設施龐大,使用期很長。能源系統一旦建成,改變起來不但成本很高,還要用幾十年的時間。所以在能源建設中不但要考慮環境保護現在的要求,而且要充分預見今後的環境要求。
六、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戰略安排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過去的重點放在解決農村和邊遠地區的能源供應上,近幾年來,現代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逐漸成為發展的重點。其中,太陽能熱水器已形成規模市場,大型風力發電也有多處示範。但總的說來,商品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仍然十分有限。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地區擴大了對農村地區的經濟輻射作用,農村地區從傳統可再生能源向商品化石能源轉換的步伐加大。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周邊地區,農村能源商品化的比例已經不小。但是,目前的現代可再生能源技術還不能適應這個轉換過程,或是技術不夠成熟,或是成本太高,難以和傳統的化石能源競爭。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必須考慮農村發展的要求。我國城市化的過程還要持續幾十年。我們不可能要求農民長期使用落後的傳統可再生能源,也不可能讓農民一下子跳越到比商品化石能源還貴的現代可再生能源系統上去。在這個方面還需要進行深入認真地分析研究,提出有效的技術和實施方案來。已開發國家早已完成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在已開發國家開發的現代可再生能源技術一般是基於現代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系統,其技術經濟可行性不一定適合開發中國家的實際。我們必須在借鑑先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同時,自主開發適合於國情的技術。這不僅對我國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可以為很多開發中國家提供新的選擇。
中國的電力系統發展迅速,擴張勢頭還要保持許多年,為現代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創造了潛在的、可觀的市場。在推動現代可再生能源發電套用時,應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環境效益,使其環境外部性能夠反映到合理的電價體系中來。在不考慮環境成本的條件下,可再生能源很難和傳統化石能源相競爭。這方面要做充分的定量分析,以取得共識,才可能反映到相關的經濟政策中去。對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優惠政策,要對各種政策的經濟成本和效益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評估,特別是應對支持政策條件下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成本下降的可能潛力和進度要有具體分析。這種分析必須結合我國的風電產業的發展實際才能進行。另一方面,對大水電等影響重大的可再生能源也應重點考慮,綜合協調。這樣才有利於有效地推動我國的可再生能源事業的發展,只憑主觀熱情或簡單地引用概念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