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上下)》從可持續發展評估的理論及方法入手,以大量翔實的材料介紹了國內外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與實際的開發行動,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及核實方法做了全面的介紹。該書通過大量資料數據對中國的自然資源基礎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環境發展的可持續性以及和諧性、驅動力進行了全面的評估,由此得出結果,並提出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780頁
  • 開本:16
  • 定價:198.00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704693, 9787509704691
作者,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作者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上下)》針對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新變化,著眼於當今世界知識發展前沿,研究時代特徵,把中國的發展納入國際視野進行考察,並注重研究和借鑑其他國家的實踐和經驗,緊扣治國理政面臨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針對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管理、戰略、歷史、國際關係、社會、軍事、黨建等各方面的重大問題,由國內各領域最權威的專家進行專題講解,密切結合執政興國、謀求發展的實際需要,對研究和解決重大問題、推動實際工作、探索客觀規律,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對各級領導幹部開闊視野、增強素質,提高領導水平和行政能力,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作用。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級領導幹部需要具備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妥善處理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各種複雜和不確定因素的能力;具備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全面推進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能力;具備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

圖書目錄

前言
引言
理論與方法
第一章 可持續發展評估的理論基礎
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內涵與功能
二 建立可持續性指標體系必須考慮的一些問題
第二章 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框架
一 建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指導原則
二 可持續指標體系構建的框架及其類型
第三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方案
一 國際相關經驗的結論
二 中國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的開發方案
三 研究實施
第四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開發的行動
一 專家和機構管理人員共同參與的研討會
二 評估體系需求的用戶調查(調查問卷)
三 專家組的反覆討論
第五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
一 中國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
二 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評估指標體系的核算方法
三 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評估指標的參考標準
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
第六章 中國區域不均衡發展的過程和理論基礎
一 區域不均衡發展理論
二 國家促進區域均衡協調持續發展的政策嘗試和效果
第七章 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評估與態度
一 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評價
二 國際社會對中國社會發展的評估
三 國際社會對中國環境發展的評估
四 國際社會對中國自然資源基礎的評估
五 國際社會對中國影響力的評價
六 結論
第八章 自然資源基礎的可持續性
一 土地資源
二 水資源
三 能源資源
四 生態系統
五 自然資源基礎的可持續性
第九章 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一 經濟成長
二 經濟質量
三 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第十章 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一 對人口數量與質量的評估
二 對生存與發展條件的評估
三 對生存與發展能力的評估
四 對社會保障的評估
五 對社會公平與穩定的評估
六 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第十一章 環境發展的可持續性
一 環境現狀
二 主要環境問題
三 環境變化的過程及直接原因
四 環境保護能力
五 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環境發展比較
六 不同發展水平地區的環境發展
七 環境發展可持續性評估的基本結論
第十二章 對和諧性的評估
一 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基礎
二 社會發展與自然資源基礎
三 環境發展與自然資源基礎
四 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
五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六 社會發展與環境發展
七 結論
第十三章 驅動力分析
一 政府與政策的強力驅動
二 各行政區域單元之間的競爭
三 大規模投資
四 文化根源
不同發展水平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
第十四章 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上海)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區域
二 上海市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評估指標體系的確定
三 評價結果
四 結論和建議
五 指標體系套用效果的分析
第十五章 新型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深圳)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區域
二 深圳市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評估指標體系的確定
三 評價結果
四 結論與建議
第十六章 中等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德州)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區域
二 德州市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評估指標體系的確定
三 德州市可持續發展評估結果
四 結論與建議
第十七章 欠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固原)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區域
二 固原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確定
三 固原市可持續發展指標評估結果
四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文摘

第十章 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198-2002年期間,社會可持續發展狀態係數為O.82,人與社會發展木桶的制約板條為社會公平。這反映出我國人與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脆弱,同時也存在需要認真對待和加以解決的重要問題。
目前有利於社會發展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總量進入持續減速增長階段,綜合素質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並呈提升態勢;(2)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提高,城市總體步入富裕型,農村已實現小康型;(3)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96年以來城鎮化率年均增幅0.7l%;(4)城鄉各自內部的收入分配較為公平,基尼係數均居安全警戒線0.4以下;(5)國家非常重視研發,2003年研發支出占GDP的比重比1999年提高了58%,達到1.31%。
目前制約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是:(1)城鄉差距顯著,是造成我國社會不公平的主要根源所在;(2)就業增長緩慢與失業人口增多形成鮮明的對比;(3)科學研究的產出率與創新性研究比重相對較低,科研綜合實力亟須提高;(4)農村人口基本未被社會保障所覆蓋,城鄉均存在擴大保障覆蓋面難的問題。

序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實際狀況和趨勢一直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在中國一歐盟環境合作計畫項目的支持下,從2002年開始,我們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狀態與趨勢進行了認真細緻的研究,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及中國一歐盟環境合作計畫的歐盟專家共30多位研究人員參加了該項研究工作,通過4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書是這一研究工作的總結,儘管我們的工作還不夠深入和全面,仍然有大量的內容需要進一步豐富,但筆者還是希望通過本書能為感興趣的有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全書共分十七章,第一章至第五章是對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理論及其評估方法的總結,介紹了研究採用的方法和行動,提出了一個新的由自然資源基礎、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和環境發展、總體協調發展5個系統構成的評估指標體系;第六章至第十三章集中對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過程的可持續性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估,分別論述了中國區域不均衡發展的過程和理論原因,總結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評估結果和態度,逐項詳細地評估了中國發展的資源基礎可持續性、經濟發展可持續性、社會發展可持續性和環境發展可持續性;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則集中於中國不同區域發展的可持續性,分別對發達地區上海、新興發達地區深圳、中等發達地區山東德州,欠發達地區寧夏固原過去20多年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和趨勢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評估。研究成果對客觀認識中國發展的模式及其相應的資源環境效應,有效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