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政策評估研究

中國老齡政策評估研究是王海濤寫的一篇研究。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的評估體系構想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王海濤著
導師
鄭曉瑛指導
學科專業
人口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北京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老年人 社會保障
館藏號
D669.6
館藏目錄
2010\D669.6\3

內容簡介

我國自上世紀末進入老齡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日趨加劇,人口老齡化和老齡問題已經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和全局性問題,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響正逐漸顯現出來。龐大的老年群體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需求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能否解決好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已經成為關係我國未來能否實現全面構建和諧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一向重視老齡問題,自建國初, 《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就包含了涉及老年人權益的內容。1951年,我國頒布實施了《勞動保障條例》,標誌著我國城鎮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從50年代開始,政府建立老年社會救助制度、醫療救助制度等。這些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對維護老年人合法權利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1982年第一次世界老齡大會以來,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1995年改名,中國老齡協會)為常設機構,從此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老齡政策就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而制定各種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意見等的總稱。毫無疑問,它不僅在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為構建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和諧社會提供了政策和法律基礎。雖然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老齡問題,並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做出了重要的努力,但就總體上來說,政策評估還沒有得到我國決策機構的重視,也沒有成為決策的必要環節。這就使得我們產生這樣的疑問:國家制定的涉及老年人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檔案在哪些方面、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老年人的社會、經濟、文化需求,促進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提高;面對政策資源的有限性,現有的老齡政策資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在構建社會豐義和諧社會的國家戰略目標下,如何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現有的老齡政策,確定未來老齡政策走向,並促進決策科學化等。而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就需要我們對現有的老齡政策進行科學評估。 本研究就是試圖通過建立中國老齡政策評估指標體系,主要運用包括《200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調查》和《2006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兩次調查等數據,以及2007年,由老年學、人口學、社會學等專業研究生利用暑期回家,在各自家鄉針對老、中、青三代人所作的老年人生活狀況訪談數據,以《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綱要(2001-2005年)》為例,對中國2000年以來的中國老齡政策進行評估。以此來總結中國老齡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發現中國老齡政策體系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探索未來老齡政策的發展方向和途徑,為進一步促進中國老齡事業發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構建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和諧社會提供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持。 通過研究發現,在“十五”期間,我國老齡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老年人幸福感增強,不論是城市老年人還是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老年人住房條件和社區環境都有了較大改善,經濟上也比五年前寬裕,老年人基本醫療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由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相結合多層次、多元化的經濟供養體系基本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初步建立,老年人的部分基本健康問題在社區得到解決。照料服務發展迅速,養老機構每千人床位數明顯提高。全社會尊重、理解、關心、和幫助老年人的社會環境與氛圍已經建立,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然而,在今後一段時間,中國面臨的挑戰更加突出,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老年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制度,在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等工作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尤其關注農村老年人、留守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和高齡老年人的健康和照料服務,進一步加強和諧的代際關係、和諧家庭和和諧社區的建設,爭取在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