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戰略No.7(2009):環境與戰略》講述了:外部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依戰略主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此,戰略主體都必須善於利用環境和適應環境,為此就要了解環境和研究環境,把吃透環境視為進行戰略決策的前提。環境有軟硬之分,硬環境為戰略主體提供發展的地理空間、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等;軟環境為戰略主體提供體制、機制、政策、技術、信息、社會關係和文化觀念等。環境可能紿戰略主體帶來千載難逢的特大機遇,也可能帶來百年不遇的嚴峻挑戰。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No.7:環境與戰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374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作者:李成勛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708478, 9787509708477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發展方式、發展環境與發展戰略
當前國際金融環境變化與我國的戰略對策
國際金融危機與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
環境規制、比較優勢與戰略選擇
外部衝擊與新興國家經濟成長與轉型——基於“金磚”國家的比較分析
社會保障預算管理與財政的可持續戰略
環境變化與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選擇
最佳化規制環境與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壟斷行業的戰略選擇
政治、經濟環境與中國商會的戰略轉型
轉軌期我國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實現的戰略對策
工業設計、環境最佳化與經濟發展戰略
經營環境與商貿類中央企業實業化戰略轉型
國際經濟環境、石油價格趨勢與我國的戰略選擇
重大事件對油價的影響及其對我國能源戰略的啟示
政府在營造供應鏈市場信用環境中的戰略安排
機制設計與環境保護的戰略選擇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兼論民間環保教育
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與戰略性財稅政策
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成因及戰略對策
農民工就業服務與公共就業機構職能發揮的思考——基於對山東省煙臺的調查
生態文明建設與發揮農村婦女作用的戰略思考
文化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倫理環境與企業財務戰略目標
構建生態經濟功能區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
科技環境、人員流動與產業集聚的戰略對策——以台灣新竹科技園為例
黃山景區的環境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戰略
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促進海南特區經濟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
環境生態保護與煤炭資源開發的戰略思考——以山西能源基地為例
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的戰略思考
寧夏農村環境整治難點與階段性建設戰略
文摘
李成勛
任何一項戰略決策,都要考慮戰略主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如果既能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給予的可能發展空間,又能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受到的發展約束,就可能使戰略決策立於不敗之地。當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一場巨大風暴,這就是正在向縱深蔓延的世界金融危機。因此,研究這場危機的特徵、後果、根源和前景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抵禦、轉危為安、轉危為機,對於保證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本文正是為此而作。
一國際經濟環境的劇變——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
2002年以後,世界經濟已有6年之久的平穩增長,但2008年9月,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了。2008年10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FM)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半年報中稱,美國經濟事實上已經陷入衰退,全球經濟正面臨7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目前這場危機還在擴展。據初步考察,這場危機有以下特徵。
(一)來勢猛
2007年7月,美國開始發生次貸危機,這年12月,美國經濟開始下滑,並迅速升級為金融危機。2008年9月15日有著158年經營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銀行倒閉了,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企業倒閉。美國雷曼兄弟銀行宣布倒閉是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爆發的標誌。它的倒閉預示著美國金融業大難當頭。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銀行被美國銀行收購。次日,9月16日,美國政府為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貸款以防其倒閉。六天后,9月21日,美聯儲批准美國第一大投資銀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士坦利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加上半年前2008年3月被摩根大通收購的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銀行,美國前五大投資銀行一家破產、兩家被收購、兩家轉型,全部被次貸危機衝垮了。接著,9月24日,美國最大的儲蓄機構華盛頓互惠銀行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查封、接管。11月3日,美國富國銀行宣布收購美聯銀行。這樣,從雷曼兄弟銀行倒閉起短短50天之內,美國金融業迅速陷入大危機的深淵,並轟動了全球。2008年12月5日,布希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經濟正處於衰退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住房、信貸和金融市場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二)波及廣
由於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和金融機構的廣泛國際化,華爾街金融風暴迅速向世界各地傳遞。兩個月之中,已經從美國擴展到主要已開發國家,又從已開發國家擴展到開發中國家,並從金融領域擴展到實體經濟領域,世界經濟出現了嚴重混亂。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日本、澳大利亞等國股市下跌,原油、鋼鐵、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價格也大幅下降,銀行呆壞賬明顯增加。英國有的銀行被政府收購為國有。日本股市徘徊在26年來的最低點。
(三)金融與經濟危機連發
金融危機迅速擴展到產業經濟、虛擬經濟立刻傳導到實體經濟,形成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連發之勢,這是這場金融危機的又一特點。
在金融危機的傳導下,預計英國2009年GDP同比將下降3.3%,創194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日本正在經歷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德國也正面臨著20世紀4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下滑。法國經濟預計2009年將下降1.5%~2%或更多。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經濟迅速下降。金融風暴也衝擊到了東歐國家:俄羅斯、烏克蘭、匈牙利等;北歐國家芬蘭、瑞典、丹麥等國也開始步入衰退。其他已經陷入衰退狀態的還有北美、歐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如加拿大、愛爾蘭、紐西蘭、克羅地亞、愛沙尼亞以及新加坡等國。IFM最近公布新的預測結果:2009年,全球經濟成長為一0.5%~-1.0%。
(四)救助乏效
美國和世界各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防止經濟進一步衰退,憑藉政府的權力,先後以較大的力度,推出經濟救助計畫,多方採取刺激經濟措施。2008年10月3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投入7000億美元的救市法案,但就在此後的10月5~11日的一周之內股票價格暴跌20%以上,是20多年來最大的跌幅。2009年2月17日,新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又簽署了總額達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英國政府2008年10月推出第一輪金融救助計畫。在未見成效的情況下,2009年1月英國政府又宣布了第二輪金融救助計畫。除了對各大金融機構的問題資產提供擔保外,並準備將一些大銀行收歸國有。德國政府2008年10月宣布,劃撥4800億歐元資金,用於應對金融危機,但收效甚微。2009年1月又推出第二個經濟刺激計畫,政府將在兩年內投入500億歐元資金,主要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法國總統薩科齊2008年10月公布了總額達3600億歐元的救市方案,還宣布了一項總額為26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畫,但法國經濟2009年仍將繼續下滑。日本政府2009年2月15日出台大規模新經濟刺激計畫,總額達到1萬億美元。印度2008年12月宣布約60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還未見到實效。
為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世界各國除了各自採取救市和經濟刺激措施外,出於維護共同利益,還積極設法“抱團取暖”,合作應對危機。金融危機爆發後,七國財長和歐元集團主席專門開會,於2008年10月10日發布了一項內容廣泛的5點行動計畫。歐洲領導人於2008年10月12日在巴黎集會,擬制了集體行動計畫以挽救處境不佳的銀行。但是,這一切都沒有能阻止股市繼續下滑。2008年11月15日,經濟總量占全球80%的、包括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在內的20國集團的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了“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就加強國際社會協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和支持經濟成長達成共識,並呼籲改革世界金融體系,防止類似危機再次發生。這次峰會對與會國取得合作意向具有積極意義,而對挽救金融市場並未見效。2009年4月,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還將在英國倫敦舉行,進一步商討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尚難預料這次峰會將產生怎樣的效果。
上述一系列解救危機的措施儘管比較及時也比較有力,仍未取得明顯效果。到2009年2月中旬,美國又有13家銀行倒閉。美國聯邦儲備保險公司預計,大約有100家美國銀行將在2009年破產。世界銀行2009年3月8日發布報告稱,2009年世界經濟將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全球貿易將降至80年來最低點。有129個發展中經濟體將面臨2700億~70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何時才能畫上句號,尚待繼續觀察。俄羅斯《紅星報》3月11日署名文章提出:“金融海嘯第二浪險象環生”。
二世界金融危機的後果
這次金融危機不僅來勢迅猛、波及面廣、救治困難,而且已經產生嚴重經濟社會後果,主要表現在:股市持續下跌,房市長期不振,物價普遍下跌,經濟明顯衰退,工人大量失業,廣大勞動者生活陷入困境。亞洲開發銀行2009年3月9日報告稱:“全球金融資產的縮水可能已超過5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一年的經濟產出。”亞洲開發銀行還發布:“不包括日本,2008年亞洲金融資產價值損失了9.6萬億美元,略高於亞洲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2008年,美國家庭財富縮水11.2萬億美元。自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底,美國家庭財富淨值已下滑約20%。美國國債已突破lO萬億美元,占美國GDP的70%:美國居民家庭負債13.98萬億美元,等於2007年美國一年的GDP,美國目前有1200萬家庭(約占其總人口10%)處於負資產狀況。
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受害最大的是廣大勞動者。2008年11月21日在聖保羅召開的世界第十屆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大會通過的《聖保羅宣言》中稱:“這次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工人和人民民眾成為危機的受害者,當上億的公共資源被用於拯救那些危機的始作俑者——壟斷資本、高級金融業和投機商時,工人、小農、中產者和所有勉強維持生計的人們正處在壟斷階層的重壓之下難以喘息,遭受飢餓和貧窮……”。據美國房地產跟蹤公司統計,目前,美國被銀行回收的房產達到創紀錄的82萬套。顯然,這82萬套房子的住戶是因還不起貸款而被趕出來的。近日,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地緣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指出,金融危機有可能在美國引發社會動亂。他說,1907年美國銀行危機時曾發生不同社會階層的街頭衝突,“目前不能排除再次發生這情況的可能。”
三世界金融危機原因分析
依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在西方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內,是難以消除這場廣泛而深刻的金融危機的。英國已經制定了一項銀行部分國有化計畫。其他西方國家也打算在私營銀行中摻入國家股。這些措施使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縷社會主義色彩。
世界金融危機的到來並非偶然,美、英、法、日等西方國家實行以新自由主義為導向的市場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的特徵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以無限追求利潤最大化和資本最大化為目標;主張經濟和金融自由放任而反對國家干預。在這種體制下,由於未能解決大眾收入低下導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而存在嚴重的生產過剩;加上解除了對金融資本的管制,大量資本便從生產領域涌人流通領域,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嚴重分離,資本市場迅速泡沫化;越來越多的過剩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貨幣流通領域的投機超過了物質生產領域的投資;利率和有價證券增殖率超過了利潤率,膨脹的貨幣借貸資本超過了萎縮的產業資本;從事證券投機的大商人控制了職能資本經理人,市場運作的短期行為超過了長期行為。這一切就演化為日益擴張的虛擬經濟;虛擬經濟進而就演變成泡沫經濟,泡沫經濟恰恰是最容易造成信用危機的一種經濟形式;信用缺失則是直接走向金融危機的階梯。
序言
任何一個戰略主體的任何一項戰略決策的形成和實施,都離不開對外部環境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如果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環境所提供的發展空間,又能充分估計到外部環境給予發展的限制,就可以在較大程度上保證戰略決策的導向性和可行性,也就可以使戰略主體掌握戰略的主動權。可見,研究外部環境對於制訂和實施戰略決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外部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戰略主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此,戰略主體,不論是一個地區,還是一個企業,再或是一個產業部門,都必須善於利用環境和適應環境,為此就要了解環境和研究環境,把吃透環境視為進行戰略決策的前提。
環境有軟硬之分,硬環境為戰略主體提供發展的地理空間、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等;軟環境為戰略主體提供體制、機制、政策、技術、信息、社會關係和文化觀念等。可見,硬環境主要是戰略主體的生存基礎,軟環境主要是戰略主體發展和提升的條件。軟硬環境互促互補,共同促進戰略主體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