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史(上、下卷)

《中國經濟史(上、下卷)》是2005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伯康、施正康 。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濟史(上、下卷)
  • 作者:朱伯康、施正康
  • ISBN:7-309-04623-4/F.1019
  • 頁數:1437
  • 定價:150.00元
  • 出版時間:2005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上起遠古,下迄新中國成立前夕。其前身是《中國經濟通史》上、下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1995年5月出版,至今已過去整整十個年頭。作者在原書的基礎上,作了修改增訂,一是刪除部分在不同篇章重複敘述的內容及不太重要或篇幅過長的引文。二是增加較多的近代經濟史內容,以彌補舊作當年留下的近代部分過於單薄的缺憾。三是對部分內容用新資料新觀點進行了改寫。但貫穿全書的基本宗旨和觀點沒變,仍著重描述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脈絡,儘可能真實地再現各種經濟成分發生、發展、演變的歷史圖景。探索其間的因果關係,也包括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軍事、法律、宗教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聯繫,揭示中國經濟盛衰的規律和制度演進的特點。本書立論穩妥有據,史料翔實可靠,敘述自然順暢,文字簡潔生動,並儘量多供史料,少作結論,意在使讀者接觸史實,自得結論。因此,它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作為經濟工作者學習了解或研究中國經濟史的上佳讀物。

圖書目錄

原序
再版前言
我們的經濟大史觀——代前言
上冊目錄
第一章 中國的原始公社制
一、 中國舊、新石器時代的人群和原始村落
二、 中國遠古居民的圖騰傳說和氏族組織
三、 從原始公社制到奴隸制的過渡
第二章 中國的奴隸制
一、 中國奴隸制國家建立的經濟基礎
二、 中國奴隸制時代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形態
三、 中國少數民族中的奴隸制
第三章 中國的封建制經濟——春秋戰國時期
一、 中國封建制的兩種類型和兩個階段
二、 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三、 春秋戰國時期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四、 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物品貨幣到金屬貨幣的發展
五、 土地私有制的出現和社會經濟的變化
六、 專制體制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的建立
第四章 兩漢經濟
一、 廢墟上的復興
二、 農業
三、 工商業
四、 人口、墾田和土地制度
五、 租稅和徭役
六、 財政與貨幣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經濟
一、 歷史的轉折
二、 魏晉南北朝的農業
三、 魏晉南北朝手工業和商業
四、 魏晉南北朝財政稅收和賦役
五、 從經濟破壞到社會變遷和民族融合
第六章 隋唐五代經濟
一、 歷史的曲折與發展
二、 隋唐五代的農業
三、 隋唐五代的手工業
四、 隋唐五代的商業
五、 隋唐五代的貨幣
六、 隋唐五代的田制與賦役
第七章 兩宋經濟
一、 兩宋經濟背景
二、 兩宋農業
三、 兩宋官府手工業
四、 兩宋民間手工業和商業
五、 兩宋工商業行會
六、 宋代三大發明
七、 兩宋財政
八、 兩宋貨幣與對外貿易
九、 宋代積弊及其改革的失敗
第八章 遼、金、西夏經濟
一、 契丹族遼朝經濟
二、 女真族金朝經濟
三、 西夏經濟概況
下冊目錄
第九章 元代經濟
一、 蒙古帝國的興起
二、 自奴隸制到封建制的過渡
三、 元代的社會生產力
四、 元代的稅糧、科差和歲課
五、 元代的紙幣和通貨膨脹
六、 元王朝的衰落和蒙漢融合
第十章 明代經濟
一、 明代經濟背景
二、 明代農業
三、 明代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
四、 明代貨幣與採金潮
五、 明代對外經濟關係
六、 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商稅
七、 明代賦役
八、 明代漕運,鹽、茶、礦、酒、魚課,內府供應,會計
第十一章 清代經濟(上)
一、 明末清初經濟的變化
二、 清代土地制度與農業
三、 清代手工業、商業與商品經濟
四、 清代商業的發展
五、 清代幣制與金融
六、 清代商稅、專賣及雜稅
七、 清代漕運及國用
第十二章 清代經濟(下)
一、 殖民主義浪潮與閉關主義的衝突
二、 太平天國前後中國經濟的變化
三、 中國近代工業發生的前提
四、 外商在華的企業投資
五、 清政府官營企業的產生
六、 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
第十三章 民國經濟(上)
一、 南京臨時政府的經濟政策與實業計畫
二、 北洋政府時期的經濟狀況
三、 民族資本的黃金時期
四、 金融資本集團的崛起
五、 北洋政府的財政
六、 貨幣和金融
第十四章 民國經濟(中)
一、 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政策
二、 整理財政和改革稅制
三、 關稅自主和海關改革
四、 公債的發行和整理
五、 國民政府的外債
六、 國家資本體系的形成
七、 幣制改革
八、 官營工商業的發展
九、 民營工商業的發展
十、 土地政策和農村經濟
第十五章 民國經濟(下)
一、 統制經濟的建立和加強
二、 抗戰時期的工業和交通
三、 抗戰時期的農業
四、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財政
五、 淪陷區的經濟
六、 官僚資本的膨脹和崩潰
七、 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