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文學名著:荷塘月色

中國經典文學名著:荷塘月色

《中國經典文學名著:荷塘月色(典藏本)》選取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內容都是在身邊的凡人瑣事中,傳達著他對生活的思索和感悟,語言清麗凝練,沒有華麗的詞藻,卻在平淡中傳遞著真摯的感情。書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曾打動無數讀者的心,也讓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而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典文學名著:荷塘月色
  • 出版社:崇文書局
  • 頁數:226頁
  • 開本:32
  • 定價:15.00
  • 作者:朱自清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3259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內容都是身邊的凡人瑣事,但是在這些事情中傳達著他對生活的思索和感悟。朱自清先生的語言清麗凝練,沒有華麗的詞藻,卻在平淡中傳遞著真摯的感情。書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曾打動無數讀者的心,也讓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而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現代作家。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1916年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在大學讀書期間開始新詩創作。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並參加了新潮社、文學研究會。1925年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其中《背景》、《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一生著述頗豐,現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目錄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荷塘月色
春暉的一月
航船中的文明
潭柘寺戒壇寺
白水滌
白馬湖
匆匆

看花
《梅花》後記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正義
冬天
背影
論無話可說
論雅俗共賞
沉默
說夢
執政府大屠殺記
一封信
阿河
擇偶記
兒女
給亡婦
我所見的葉聖陶
哀韋傑三君
白采
歌聲

羅馬
萊茵河
佛羅倫司
房東太太
女人
你我
飄零
我是揚州人
蒙自雜記
論自己
論別人
論做作
論誠意
論吃飯
論氣節
論青年

文摘

這時卻遇著了難解的糾紛。秦淮河上原有一種歌妓,是以歌為業的。從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類。每日午後一時起;什麼時候止,卻忘記了。晚上照樣也有一回。也在黃暈的燈光里。我從前過南京時,曾隨著朋友去聽過兩次。因為茶舫里的人臉太多了,覺得不大適意,終於聽不出所以然。前年聽說歌妓被取締了,不知怎的,頗涉想了幾次——卻想不出什麼。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覺得頗是寂寥,令我無端的悵悵了。不料她們卻仍在秦淮河裡掙扎著,不料她們竟會糾纏到我們,我於是很張皇了。她們也乘著“七板子”,她們總是坐在艙前的;艙前點著石油汽燈,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纖毫畢見了——引誘客人們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艙里躲著樂工等人,映著汽燈的餘輝蠕動著;他們是永遠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約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們的船就在大中橋外往來不息的兜生意。無論行著的船,泊著的船,都要來兜攬的。這都是我後來推想出來的。那晚不知怎樣,忽然輪著我們的船了。我們的船好好的停著,一隻歌舫劃向我們來的;漸漸和我們的船並著了。鑠鑠的燈光逼得我們皺起了眉頭;我們的風塵色全給它托出來了,這使我不安了。那時一個夥計跨過船來,拿著攤開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裡,說,“點幾齣吧”!他跨過來的時候,我們船上似乎有許多眼光跟著。同時相近的別的船上也似乎有許多眼睛炯炯的向我們船上看著。我真窘了!我也裝出大方的樣子,向歌妓們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強將那歌折翻了一翻,卻不曾看清了幾個字;便趕緊遞還那夥計,一面不好意思地說,“不要,我們……不要。”他便塞給平伯。平伯掉轉頭去,搖手說,“不要!”那人還膩著不走。平伯又回過臉來,搖著頭道,“不要!”於是那人重到我處。我窘著再拒絕了他。他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釋了重負一般。我們就開始自白了。

序言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他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是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他的散文曾經選入過不同時期的中國小語文課本中,有《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威尼斯》《綠》等等。今天的中小學生,也許都能夠背誦出他的幾篇膾炙人口的抒情美文。
現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朱自清生前的好友葉聖陶先生,在談到朱自清的生平和散文創作時,這樣評價過:“每回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會想起傾聽他的閒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能表達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濃,味道極正而且醇厚。只有早期的幾篇,如《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不免有點兒著意為文,並非不好,略嫌文勝於質;稍後的《背影》《給亡婦》就做到了文質並茂,全憑真感受真性情取勝。到了後期,如《飛》,套一句老話,可以說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了。如果讓他多活若干年,多留下幾十篇上百篇作品,該多好啊!……正是經驗、技巧和精力都豐富並且互相配合起作用的時期,佩弦兄卻匆匆地走完了人生的歷程,過早地離開了人間,並且正當國家起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的時刻!”
這段評語,不僅道明了一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創作上的脈絡和特點,也寫出了這位散文家令人感嘆的生命故事:他是在新中國即將誕生的前夕,在黎明到來之前,國民黨反動派對國統區人民壓迫最重、民不聊生的那段最黑暗的日子裡,匆匆離去的。但是,作為中國現代史上最有風骨的知識分子之一,作為一位像詩人聞一多一樣偉大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先生“寧願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的錚錚氣節,卻與史同在,與天地同輝!那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氣節,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下的一篇最偉大的“正氣歌”。
朱自清一生都富於童心和愛心,他喜歡孩子。他說過,他向來有種習慣,“見了有趣的小孩,總想和他親熱,做好同伴;若不能親熱,便隨時親近親近也好”。他在一篇散文里記述過這樣一件小事:他在一所高等國小里,認識過一位留著烏黑頭髮的小男孩,孩子可愛極了,像依人的小鳥一般。當朱自清牽起他的小手問他話時,他只靜靜地微仰著頭,小聲回答。朱自清幾次邀請孩子到自己家裡玩,他卻總不肯。後來兩年不見,朱自清才得知孩子已經死了,這意外的噩耗使他萬分痛惜,他寫道:“我不能忘記他!我牽過他的小手,又摸過他的圓下巴。……我用我的眼睛看他——一回,兩回,十回,幾十回!”
還有一個孩子,也使朱自清常常記起,並且寫在自己的散文《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