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考古與科學研究》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紡織考古與科學研究
- 作者:趙豐、周暘、劉劍
- 出版時間:2019年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47841488
- 類別:紡織工業類圖書
- 開本:128 開
- 裝幀:精裝
《中國紡織考古與科學研究》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紡織考古與科學研究》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中國是紡織大國,是紡織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然而,由於紡織品文物的脆弱性,在考古遺址中不易保存下來;同時,紡織品研究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導...
《紡織考古》是200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豐、金琳。本書較為全面地介紹了我國古代紡織的研究現狀,為今後的相關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作者簡介 趙豐,一九六一年生於浙江海寧。一九七八年畢業於浙江絲綢工學院(現浙江理工大學),一九八四年獲該校工學碩士學位,一九九七年獲中國紡織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黃山書社,合肥,2017(2016年度中國好書);《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共10卷,總主編),其中《絨毯卷》(第一作者),浙江大學出版社,杭 州,2018;《中國紡織考古與科學研究》(第一作者),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2018;《錦繡世界》(主編),東華大學出版社,2019。...
⒌明、清紡織文物 漳緞 雙面絲絨 雙層錦 瑪什魯布 妝花緞 栽絨毯 先秦文物 絲織品 從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這個時期的紡織品,由於年代久遠很不容易保存下來。考古工作者在古代遺址考古發掘中,獲得了珍貴的織物殘片和粘附在器物上的織物痕跡。這為研究中國紡織科學技術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實物史料。1958年,...
龔德才,男,1960年11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五屆江蘇省優秀知識分子。任教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並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物保護科學基礎研究中心主任。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2 -1987年,在南京第...
本次大會由中國文物學會主辦,江西省考古所、江西靖安縣政府協辦。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工作規則;選舉產生本專業委員會顧問、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和理事。會議選舉 會議選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王丹華女士,中國國家博物館周寶中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楊泓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
據悉,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是以團結紡織文物保護修復領域專業技術人員,搭建學術交流的平台為目標的學術團體。學會本著加強對紡織文物的預防性保護、創造妥善保存紡織文物的收藏環境、最大限度防止紡織文物受損等宗旨,積極開展交流與協作,促進紡織文物在考古發掘、入館收藏、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實驗生產等領域...
《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 : 古代部分》是198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維稷。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聯合組織編寫。書中的內容以截止本世紀七十年代末的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和歷代的文獻記載為依據,敘述了紡織技術在中國的萌芽、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藝術考古學研究第一輯-科技美術考古學》是2021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藝術考古學研究》是國際美術考古學學會(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Art-archaeology)會刊,是主題式藝術考古專論集刊,集中反映各區域藝術考古學關注的前沿問題研究。本書以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科技美術考古學人才培養”項目的主要...
本書收錄夏鼐科技史與考古學相關文章十六篇,含插圖一百餘幅,原由作者親自編定,王世民研究員增補。本書結合考古新資料以研究中國科技史中的某些問題,範圍涉及天文學、數學、紡織學、冶金學等方面的歷史。著者不僅利用考古學方面的新發現,並且引用許多文獻,相互參證,以闡明我國古代科學技術上一些光輝的成就,同時也...
第四章紡織產品及其藝術設計的發展80 一、 絲織品發展歷程研究80 二、 紡織品藝術設計研究82 三、 紡織品考古發掘及其研究87 第五章紡織企業的創設和經營管理91 一、 大生紡織公司創建及其興衰93 二、 上海機器織布局創建及其興衰98 三、 申新紡織公司(榮氏企業)創辦及其興衰99 四、 中國近現代其他紡織企業...
三百多張珍貴圖片高度還原紡織考古挖掘現場、文物出土的原貌以及修復後的成果,體現了中國紡織品千年傳承不斷的輝煌成就和燦爛的服飾文化。作者簡介 王亞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紡織考古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會長。主持並參與了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陝西法門寺唐塔地宮、新疆尼雅...
有如滄海一粟,很多古代珍品沒有選進來,同時在紋樣描繪整理中不免有失真與年代考證不準確之處,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編輯推薦 本書在編繪過程中,得到了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美工組等有關單位的熱情支持和幫助。沈從文、王家樹先生在百忙中給予具體指導,在此一併致以深切的謝意。
2019年12月13日,“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在滎陽青台遺址揭牌,基地由中國絲綢博物館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建立。2021年12月28日,從中國絲綢博物館獲悉,2022年該館將舉辦國絲30周年館慶、“國際博物館日”論壇、“2022絲綢之路周”等多項活動和展覽,觀其內容,文化味和科技感...
2011~2013年在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專職教師,從事織物組織結構、紡織品CAD、中國古代紡織工程、紡織考古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現為武漢紡織大學《服飾導刊》編輯部副編審、湖北省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武漢紡織大學)研究成員、江西服裝學院服飾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主要...
紡織,大致分為紡紗與編織兩道工序,中國紡織的起源相傳由嫘祖養蠶冶絲開始,考古則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的考古遺址上發現了骨針,為已知紡織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時代,發明了紡輪,使得冶絲更加便捷,西周則出現了原始的紡織機:紡車、轈車,漢朝時發明了提花機,明朝宋應星編撰天工開物將紡織技術編入其中。中國最...
早年赴法勤工儉學,後從比利時維城紡織學院毛紡織專業學成回國以後,矢志“實業報國”,畢生致力於毛紡織工業的生產和科技工作,在生產建設、產品開發、設備選型、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卓著,對發展中國毛紡織工業生產和科技事業作出了顯著成績。另外也有工藝美術家、新聞出版署老年書畫聯誼會理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
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確定絲線、絲帶、絹的年代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這是世界上發現並已確定的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它的發現使湖州絲綢的歷史前推4700年,成為世界絲綢最老的壽星。它的發現同時也推翻了中西陵氏之女黃帝元妃嫘祖(約公元前2550年)發明養蠶的神話傳說。這些絹片已成為浙江絲綢博物...
歷代麻、毛、棉紡織生產篇 一、麻類纖維紡織的起源 二、古代麻紡織生產區域 作者簡介 趙翰生,北京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紡織技術史、傳統工藝、科技考古等。著有《五彩彰施?中國古代植物染色文獻專題研究》、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古代紡織印染工程技術史》《黔桂衣食?傳統技藝研究與...
2010年,《中國紡織通史》啟動編纂工作,歷時8年編纂完成。2012年《中國紡織通史》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2016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018年4月24日,由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在滬首發。書中在吸取相關史籍、論著、考古報告、出土實物研究報告和研究論文等重要資料的精華的基礎上,不僅詳細介紹了...
彭浩,1944年出生於江西吉安,1972年3月在湖北省荊州博物館從事文物考古研究,任研究員。2001年起, 任武漢大學兼職教授。2003年起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參加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工作。人物簡介 1962年9月至1967年8月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工作方向 主要從事考古學研究,研究方向為戰國秦漢考古、先秦與秦漢紡織品(...
王亞蓉(1942年4月6日—2024年9月16日),女,生於北京,紡織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師從著名文學家、文物歷史學家沈從文先生。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高級工程師,生前任深圳技術大學服裝技術學院執行院長。王亞蓉先生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服飾工藝和出土紡織品修復技藝的保護、傳承和研發。202...
1972年長沙馬王堆古墓中的出土文物,轟動了國內外,特別是受到中外考古學家的重視。國家文物局將出土紡織品的鑑定分析研究工作委託紡織工業部安排落實。在陳維稷的主持下,1973年由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組成文物研究組,並有上海絲綢公司參加,他要求上海紡研院通過完成這項任務培養人才,要求研究組用紡織技術、現代化儀器...
據考古史載:“古者先布以薴始,棉花至無始入中國,古者無是也。所為布,皆是薴,上自端冕,下訖草服。”說明苧麻自古以來就是廣大人民主要衣著原料,茲將近期我國各地出土不少麻布比較如下: 表2商周春時出土麻布織物比較 出土地點 年代 原料 織物組織 經緯密度(mm) 織物密度(根/cm)拈向 約合 經 緯 ...
辦公室主任等職。人物經歷 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紡織史》副主編工作。學術成果 著有《中國古代紡車與織機》、《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古代部分)、《湖北曾侯乙楚墓出土的絲織品與刺繡》和《中國歷代織染繡圖錄》等書及《古代紡織品的考古研究》、《秦漢的絲綢與刺繡》等論文。出版圖書 ...
當時,他就考慮編寫《中國絲綢史》一書,並確定一個既能系統體現中國絲綢歷史發展概貌,又能深入研究各項專題並匯集全國學術精華的體例,即分通論和專論兩編。他親自組織該書的編寫工作,並任主編。《中國絲綢史(通論)》已於1992年出版,其特點是出土文物和史料相結合,既重視出土考古結果的實證作用,又重視浩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