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部門:國家自然資源部
- 出發時間:2019年10月22日
事件介紹,考察設備,科考進程,
事件介紹
2019年10月15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深圳出發,首次前往南極執行科考任務。10月22日,搭乘107名考察隊員的中國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在我國極地科考中大顯身手。在我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即將啟動之際,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貴州詹陽重工2019年10月6日下午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舉行交車儀式,由雙方共同研發的“南極2”號極地全地形車將奔赴南極,助力南極科考。
據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運行部主任、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副領隊魏福海介紹,在我國即將開展的第36次南極考察中,國產化裝備將會大範圍套用。“極地科考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化裝備加入南極科考。
考察設備
在氣候惡劣、地形複雜的南極,全地形車是名副其實的科考“重器”。據了解,作為一款全天候的水陸兩用多功能車,“南極2”號能有效發揮水陸兩棲、複雜地形適應能力和較強的機動運輸能力,可承擔人員物資運輸,瀕海海域、冰蓋、陸地探路、人員設備搜救脫困等任務。與“南極1”號相比,“南極2”號還改造了底盤行走系統,套用了新材料、新工藝,提升低溫性能和耐磨性能,能夠在-41℃工作,其後車還加入了空調系統和新風系統,改善車廂“小環境”,讓科考人員乘坐更舒適。
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2019年10月14日向深圳公眾開放,於10月15日啟航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展開“雙龍探極”,形成中國南極考察新格局。“雪龍2”號是一條以極地水域科學考察為首要任務、兼具極地考察站後勤物資運輸能力的“綠色”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配備了“雪鷹301”(AW169型)直升機。到達南極後,一旦破冰船遇到特別密集的浮冰,可出動直升機偵查探冰。同時,直升機還將承擔科考隊員接送、貨物吊運、空中救援、野外考察等任務。雪龍2”號滿員90人,除40名船員之外,還有50名科考隊員,大家將在“雪龍2”號共同生活工作5個月左右。船內設有食堂、健身房、圖書室、理髮室等生活區域。
科考進程
2019年12月14日,“雪龍2”號配備的22米長柱狀採樣器下水。經過16小時的奮戰,次日凌晨4時35分,“雪龍2”號成功獲取南極海域底層沉積物18.36米。這是我國首次使用20米以上長柱狀重力活塞柱狀取樣器在南大洋取樣,成功獲取深海岩心樣品,“雪龍2”號配備的先進科考裝備,對深入研究冰-海-氣-生相互作用、揭示南大洋與氣候變化、南極海冰與生態系統、南極底層水形成等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12月25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南大洋太空人海的東經45度斷面進行海洋微塑膠拖網取樣作業。這是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太空人海開展微塑膠調查,並成功獲取樣品。太空人海是國際上了解較少的南大洋海域之一,通過在此海域實施微塑膠調查,累積相關數據,掌握其分布特徵和主要來源,評估其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2020年1月5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首次用大型底棲生物拖網在太空人海開展底棲生物調查,這是中國在太空人海首次開展海洋生態系統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海洋生態調查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各個類群。同一天,科考隊員在同一海域還布放了一套時間序列沉積物捕獲器潛標。自2019年12月開始在太空人海開展綜合科考以來,科考隊員使用采水器、浮游生物垂直網和多聯網、磷蝦拖網、中水層魚類拖網等,獲取不同水層和不同大小的生物樣品,以進一步獲取各類生物的種類組成、時空分布、生物多樣性等數據。同時,科考隊員通過走航全程觀察獲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資料。長期以來,太空人海的食物網和生物多樣性罕為人知。在太空人海開展海洋生態調查,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人們對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認知,進而更好地認識南極、保護南極、利用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