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第四紀冰川
- 國內首位研究者:李四光
冰川的出現對全球氣候和生物發展的影響很大,特別是第四紀冰川,直接作用於人類的生存環境,研究和確認第四紀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論意義也有普遍的現時意義,因此一直吸引著人們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我國第四紀冰川的研究開始於著名地質學家...
中國第四紀冰川期叫冰河時代.冰川學說專家認為,全球氣候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曾有數次冷暖變化,冰川作用隨之重複發生。氣候寒冷時,降雪量增加,發育大規模的冰川,巨大的冰蓋掩蓋地球,稱為冰期;當氣候變暖時,冰川大規模消退,叫做間冰期。時間 在5.7億到6.8億年前的先寒武紀里,中國經歷了第一紀冰川期;在4.1...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研究員韓同林教授認為,在新昌萬馬渡河谷發現的大規模冰石河遺存了許多第四紀冰川時期的重要信息,它對研究全球環境演化和預測今後氣候變化趨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詳細資訊 冰川期glacialage,iceage,glacialperiod這是指地球氣候酷寒,高緯度地方的廣闊區域為大陸冰川...
中國第四紀冰川,是李四光於1922年首先在太行山東麓及山西大同盆地發現的,冰川的範圍包括東北的長白山、大、小興安嶺,北方和西北的嶗山、泰山、華山、太白山、秦嶺、五台山、太行山、呂梁山、陰山、賀蘭山,南方的滇、黔、桂、贛、浙、西藏等山地和高原,也波及到東部山區並常以冰舌向山麓平原流溢。這次大冰期,可...
中國第四紀冰川,是李四光於1922年首先在太行山東麓及山西大同盆地發現的,冰川的範圍包括東北的長白山、大、小興安嶺,北方和西北的嶗山、泰山、華山、太白山、秦嶺、五台山、太行山、呂梁山、陰山、賀蘭山,南方的滇、黔、桂、贛、浙、西藏等山地和高原,也波及到東部山區並常以冰舌向山麓平原流溢。這次大冰期,可...
中國陳列館 位於模式口村北,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地礦部、北京市財政局、石景山區政府共同投資興建。冰川陳列館占地1950平方米,建築面積750平方米,共設四個展廳,其展陳主要以冰川知識、李四光對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研究為主,並輔以適當的實物。展覽共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地球-人類的家園”;第二部分“...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China Quaternary Glacial Vestige Exhibition Hall),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28號,於1992年正式開放,是中國乃至亞洲唯一一座建立在第四紀冰川遺蹟上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展館以冰川知識、地質岩石、古生物、地球環保等科普教育為內容組成。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占地1950平方米,建築面積...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介紹了地球和太陽的形成和關係、人類的誕生、冰川的形成和消亡、李四光創立新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和地質工作者為尋找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所作的不懈努力。在地質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氣候寒冷的大規模冰川活動的時期,稱為冰河期(Ice Age)以下簡稱冰期。這種冰期曾經有過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
《中國第四紀冰川》是1975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作者是李四光。圖書目錄 目錄 華北挽近冰川作用的遺蹟 揚子江流域之第四紀冰期 關於研究長江下游冰川問題材料 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現象 冰期之廬山 鄂西川東湘西桂北第四紀冰川現象述要 中國冰期之探討 貴州高原冰川之殘跡 在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研究工作中心聯絡組...
《中國第四紀冰川冰緣學術討論會文集》是198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理學會冰川凍土分會、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內容簡介 本書系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1982年召開的中國第四紀冰川冰緣學術討論會文集,共輯論文45篇,其中包括地貌方面10篇,沉積方面11篇,環境方面19篇,冰緣方面4篇。...
《中國第四紀冰川新論》是2011年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施雅風。內容簡介 第四紀冰川研究在地球科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為人類正生活在業已延續二百多萬年的第四紀中,冰期與間冰期旋迴是第四紀最基本的氣候特徵,其變幅之大、頻率之高、影響之深遠遠超出我們大多數人的想像。氣候變化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與...
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距今200-300萬年前)。1954年由李捷發現,經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鑑定確認。冰川擦痕是於氣候的冷暖變化導致冰川運動的過程中,與地面摩擦留的。1987年,建成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加以保護。該冰川是我國北方地區極為罕見的地質發現,為研究遠古地北生物及古人類提供了極其珍開的資料依據。1957年...
《中國第四紀冰川與冰期問題》是197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京大學地理系地貌學教研室。內容簡介 第四紀冰川作用是近二百萬年以來地球發展史上具有普遍性影響的重要事件。第四紀冰川和冰期的研究早已引起國內外的重視,也是爭論已久的重大學術問題。本書對我國第四紀冰川遺蹟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並對各地區的冰期...
《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與環境問題》是科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施雅風等。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我國著名學者施雅風等幾十名科學家在歷經數年的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礎上撰寫而成。全書共分六章。前三章主要闡述中國東部古冰川問題爭論的歷史、古冰川地貌和沉積物的判別標誌,以及中國東部有些山地存在第四紀古冰川...
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究 《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究》,是由施雅風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人員 主要完成人:施雅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崔之久(北京大學),李吉均(蘭州大學),鄭本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周尚哲(華南師範大學)獲獎記錄 200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公園以高僧弘一大師真身、古生代火山多次噴發的流跡、第四紀冰川遺蹟和原始次生森林聞名遐邇,已成為陝、川、鄂、渝毗鄰地區遊覽觀光、休閒度假、消夏避暑的旅遊勝地。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山上始建道觀,至清代逐漸演變成佛教勝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七月初二,高僧弘一大師在金頂蓮花盆中圓寂,真身百年不...
冰川擦痕,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28號,出現於新生代第四期,發現於1952年,於1989年原址建立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進行保護。冰川擦痕是數十萬年前的冰川遺蹟,是華北罕有的科學實物資料,對研究北京史前期有著較為重要的價值。1957年10月28日,冰川擦痕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青藏高原第四紀冰川年代學及古環境變遷》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趙志中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在原有的青藏高原第四紀冰期地層劃分基礎上,選擇冰期系列發育比較完整的典型地區進一步研究冰磧物發育期次,通過大比例尺填圖工作剖析高原區典型地點第四紀冰期-間冰期地層...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爾津縣境內北部,占地面積895平方公里,是以第四紀冰川、地質構造作用和水動力作用的地質地貌景觀為主。公園內有喀納斯湖、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等著名景點。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2000年以來先後獲得國家5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西部十佳景區、中國攝影家創作基地等數...
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科學系呂洪波教授等相繼在山東境內的花崗岩山脊上發現冰臼與剝離面理的組合, 並認為: 中國境內所報導的絕大部分冰臼確實是冰川作用的結果, 其中, 發育在中國北方花崗岩山脊上的冰臼是典型的大陸冰川作用的結果, 而發育于山谷中的冰臼則是山嶽冰川的記錄 。結合赤峰地區第四紀冰川遺蹟的存在, 中國境內...
李四光等20世紀20年代開始研究第四紀冰川,1947年他發表了《冰期之廬山》一書,為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礎。廬山 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的誕生地。1931年,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發現廬山存在大量冰川沉積物和冰川地貌遺蹟,經過深入調查,他認定廬山眾多奇特的地貌景觀是第四紀冰川雕琢的“傑作”。他先後發表了《揚子...
寶輪鎮冰臼群是2009年11月9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研究員、有著“冰臼之父”之稱的韓同林教授在四川廣元市寶輪鎮發現的冰臼群。寶輪鎮菖溪河發現的黃蠟石、水沖矽化木就是由二氧化矽形成的矽質岩,如果仔細觀察,都可以發現這種被當地人叫“圈紋”、“指甲紋”的“李四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