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是國家專業從事
空空飛彈、發射裝置、地面檢測設備和機載光電設備及其派生型產品研製開發及批量生產的研究發展基地,是國家重點科研院所之一。
研究領域覆蓋飛彈總體設計與制導、自動控制、無線電、紅外、雷射、微波、計算機、通訊、精密機械、火箭發動機、信號處理、機械設計與製造等。
作為中國研製“高精尖”武器的國家隊,研究院擁有國內一流的廠房、實驗設施,擁有萬餘台套專用儀器和設備,擁有先進的製造、批量生產能力和現代化試驗等手段,擁有著一流的科研隊伍,上千名科技人員孜孜不倦的奮戰在各個崗位上,完備的管理體系讓產品質量得以保障。
五十年來,研究院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取得各類科研成果3000多項。研究院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使用和培養。在科研生產重點項目、重點崗位大膽啟用青年科技人才,同時還提供多渠道的深造機會。研究院向
清華大學、南開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重點院校送培博士、碩士生,並設立了清華大學研究生工作站和清華大學遠程教育工作站。並與國外有著廣泛的聯繫,經常派員出國進修、培訓、考察和學術交流。
研究院致力於為職工創造最優質的生活環境:具有完善的後勤保障和生活配套設施,單身宿舍、職工食堂、子弟學校、幼稚園、職工醫院、職工活動中心、電視台、俱樂部、體育場、游泳池等一應俱全,職工住房條件優越。工作區、生活區整潔規範,環境優美,被授予“國家級綠色小區”。
發展歷史
研究院創建於1961年,51年來,空空飛彈研究院始終堅持預研與型號相結合、引進與自研相結合、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軍品與民品相結合、科研發展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產品研製與手段相結合的發展方針,實現了由單純科研型向科研生產一體化的轉變。研究院擁有職工5700餘名,其中科技人員2400餘名。擁有國內一流的廠房、實驗設施和各類高精尖儀器、設備萬餘台(套)。在
紅外成像制導、
毫米波雷達制導、仿真、微波、遙測、地面測試、計算機套用等 100多個專業領域具有雄厚的研製開發能力,並設有4個碩士點、1個博士點及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具有在精密機械、電子裝配、紅外探測器件等方面的批量生產能力和現代化的計量、理化、環境及動力等方面試驗能力,已發展成為專業齊全、設備先進、設計手段一流、技術實力雄厚、生產經驗豐富、接近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生產經營綜合型的
精確制導武器系統發展基地。
2001年8月18日掛牌運行的新的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是由1961年成立於西安的原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和1966年成立於
陝西漢中的原南峰公司經調整重組而成的。
科研成果
研究院先後獲得科技成果近 280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國家級重大成果27項。
被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和諧勞動關係優秀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實踐創新獎"、"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未來展望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研究院始終秉承"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宗旨,以"敬業誠信,創新超越"為精神動力,大力開拓軍品、民品兩個市場,朝著建設國際先進、和諧創新的高科技產業集團奮勇邁進!
中航工業空空飛彈研究院是國家唯
一專業從事
空空飛彈、發射裝置、地面檢測設備、機載光電偵察設備及其派生產品設計、開發及批量生產的研究發展基地。經過三次創業、四十多年的發展,飛彈院已能夠研製生產三種制導體制、四種彈徑系列、服務四大兵種的產品,成長為擁有近30億
固定資產、5600餘名幹部職工的科研生產一體化的高科技集團。
形勢分析
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空空飛彈研究院面臨著難得的戰略發展機遇期。這是因為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為
空空飛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和平環境。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恐怖主義危害上升,局部衝突時起時伏,台獨勢力日益猖獗,公民的國防意識明顯提高。江澤民同志"打贏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指示又為國防工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同時,中航工業的大集團戰略逐步明晰,空空飛彈武器系統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提升和加強,即將成為集團公司的第四大支柱產品。但另一方面,空空飛彈研究院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各國軍事戰略調整和新一輪軍備競賽,尤其是美國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使飛彈院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另外,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又使面臨的技術、經濟競爭更加殘酷。同時軍方逐步鼓勵競爭,著力培養競爭對手,國內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等等。機遇稍縱即逝,挑戰逐漸嚴峻,在這種情況下,飛彈院必須牢牢把握機遇,勇敢面對挑戰,才能在強手如林的世界軍工行業謀得一席之地。
為了這一席之地,四十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飛彈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和發展模式,在一些方面也逐步具備了獨特優勢,如:科研生產一體化、高科技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研製定型多個型號飛彈,進入自主研製階段)、先進的生產管理模式和生產線、有效的過程控制產品保證體系、先進的設計製造和驗證手段以及以"型號牽引,技術推動"搞好型號發展規劃和六個結合的發展模式為代表的先進的企業文化(六個結合即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型號與預研相結合,引進與自研相結合,軍品與民品相結合,發展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產品研製與手段建設相結合),同時飛彈院還著力培養了一支以
董秉印、魯宏勛為代表的高水平的"三高"人才隊伍,所有這些為飛彈院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優勢雖然明顯,飛彈院也清醒地認識到由於種種原因,在諸如危機意識不強、成本觀念淡薄、體制缺乏激勵、地理位置不利等方面存在劣勢。優劣並存,此消彼長,飛彈院必須揚長補短,加大利用全球資源力度,才能做大做強中國空空飛彈事業,從而完成"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歷史使命。
發展思路
為了利用全球資源,發展中國空空飛彈事業,飛彈院在摸索中成長,在追求中壯大,來逐步理清並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思路,概括起來就是:集團化戰略,開放式規劃,啞鈴型運作,合作式競爭,跨越式發展.
"集團化戰略"是指要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把空空飛彈研究院發展成為中國精確制導武器研製生產的國家隊,能夠研製國際先進水平的精確制導武器系統,成為一個軍民結合,快速發展,創造卓越的高科技產業集團。
"開發式規劃"是指飛彈院的發展不能局限於內部現有的資源,不能局限於什麼都自己研製生產。要利用並善於利用國際、國內一切有利條件及可用資源來發展空空飛彈事業,調動並善於調動國際、國內一切積極因素做大做強空空飛彈產業,對國外一切現成的先進技術要勇於"拿來"、敢於"拿來"、善於"拿來"。要不斷加強同×××、×××等國的合作,要充分利用國外的關鍵技術,自主集成研製新一代空空飛彈,然後經過消化、吸收,最終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設計思想、設計理念和設計平台。其實,在這一點上,飛彈院早有成功的先例。從十幾年前的×號工程,再到×號工程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利用飛彈院九五、十五的預研成果,再引進他國的關鍵技術,自行設計出世界上先進的空空飛彈。構想一下,假如引進的這些關鍵技術僅靠自己組織力量攻關,結果肯定也能出來,但研製周期可能要拖後不少,對國家而言,損失的就不能僅用金錢來衡量了。
"啞鈴型運作"則是指產品的設計與總裝集成必須由自己完成,中間一般性工作則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為我所用,即"兩頭在內,中間在外,關鍵在手"。另外,飛彈院要加大對核心技術的預先研究,只有牢牢抓住這些核心技術,才能在空空飛彈設計製造領域占領至高點。
為了利用全球資源,發展中國的空空飛彈事業,除了"開發式規劃"、"啞鈴型運作"外,飛彈院還要和國內外企業進行"合作式競爭"。要以雙贏為原則,以強大國家的國防為目標,來發展中國的武器裝備。這方面飛彈院目前也取得了一些經驗,如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亮相併引起轟動的"一航獵手高機動靜默式地空飛彈防禦系統"的成功研製就是一例。"一航獵手"採用沈飛生產的悍馬吉普車作為發射平台,利用某公司研製的轉台系統,加上飛彈院自己的飛彈和發射裝置,由飛彈院最終進行系統集成。"一航獵手"在研發階段各方利用自己的人力、資金等資源進行研發,並共同宣傳。一旦該產品設計定型,通過軍方最終審價後,參研各方便可從中獲得自己應得的收益。這是一種新的合作模式,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同時又共同承擔風險,共同收益。這種模式能極大地促進產品研發積極性,加快產品研發進程,減少國家資源的浪費,迅速提高我軍裝備水平,並幫助飛彈院實現"跨越式發展"。
發展宏圖
飛彈院已緊緊瞄準美國雷錫恩公司,制定了明確的到2020年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即200×年要全面完成高新工程任務, 2010年前完成第三次創業,2020年前達到美國、俄羅斯的設計、製造、驗證和管理水平。要理清發展思路,加大利用全球資源力度,逐步做到以飛彈院為核心,以產品為龍頭,以資產和文化為紐帶,在市場競爭中組合。以自身裂變發展為主,低成本擴張兼併為輔,組建高科技產業集團。以雙贏為原則,走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大協作之路,按"兩頭在內、中間在外、關鍵在手"的方針,開放式經營,跨越式發展,最終做大做強空空飛彈事業,為國防建設的快速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獎勵榮譽
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
摘三項國家科技大獎
獲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
本報訊 中共中央、國務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喜摘3項大獎,其中,自行研製的某雷達產品系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也是2007年度航空領域唯一的一等獎;自行研製的某演示驗證項目和參與研製的某雷射產品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某雷達產品系統是我國高新工程重要項目之一,技術複雜,難度極大。立項研製以來,空空飛彈研究院秉承“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理念,激情進取,志在超越,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終於圓滿完成了研製任務,使我國在這一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標誌著設計、製造和試驗能力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研製過程中,取得了總體、控制等技術的重大創新,申請國防發明專利數十項,顯著推進了技術進步,對提高國防建設水平、推動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某演示驗證項目的成功,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大大縮小了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完成了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項目研製取得了8項技術創新,申請
國防專利7項。該項目的成像系統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該項技術的空白。
院長訪談
榮毅超,男,研究員,1964年生,1984年畢業於
西北工業大學,同年被分配到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直接參加國家重點項目至今。由於工作業績突出,1993年1月破格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94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青年;1996年當選為洛陽市和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1998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99年任命為研究院副院長。2002年12月被任命為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院長和四項國家高新工程的現場總指揮。2003年11月27日榮獲第十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記者(以下簡稱記):現代空戰除了要有高性能的作戰飛機,更要有高性能的武器,您領導的空空飛彈研究院正是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的情況嗎?
榮毅超(以下簡稱榮):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隸屬於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是國家唯一專業從事空空飛彈、發射裝置、地面檢測設備和機載光電設備,及其派生產品研製開發及批量生產的研究發展基地。
研究院創建於1961年7月,現有職工5700餘名,其中科技員2200餘名,國家級專家3名,部級專家16名,研究員88名,高級工程師1300餘名,高級技術人才1100餘名。下設科技發展部、生產部、發控所、民品部、三產部五大經濟實體。
記:空空飛彈研究院發展至今,您認為主要成功經驗是什麼?
榮:從1961年7月18日建所至今,從板凳上繪圖到計算網路的運用,從撿飛彈殘骸測繪到自行研製我國第四代空空飛彈,42年艱苦奮鬥,研究院從一個人員很少、家底很薄、一無圖紙、二無經驗、三無產品的小研究所發展成為一個人才雲集、實力雄厚、科技開發能力強勁的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回顧我院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創業歷程,我認為其主要經驗是:預研與型號相結合,引進與自研相結合,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軍品與民品相結合,人才培養與發展相結合。
記:第四代雷達制導空空飛彈有哪些主要特點?
榮:第四代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基本具有以下特點。
採用複合制導,即中制導+末制導的制導方式。中制導一般採用指令制導+捷聯慣導方式。隨著紅外成像導引頭的研製成功,末制導既可以採用紅外成像制導,也可以採用主動雷達制導。
為減少阻力,舵面和翼面尺寸進一步減小,飛彈機動需要的大過載主要通過增大可用攻角來實現。第四代雷達型空空飛彈攻角可達30度-40度,此時飛彈的升力將占全彈的60%-70%。
末制導採用紅外成像或主動雷達制導,使飛彈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導引頭的作用距離達到15-20千米或更遠。在中制導末端,載機將飛彈導引到某一空域,使飛彈自動捕獲目標。由於捷聯慣導的精度很高,再加上導引頭具有搜尋捕獲目標的能力,因此導引頭對目標的載獲機率非常高。進入末制導後,載機就可以退出,靠捷聯慣導將飛彈導引到指定區域。
採用先進的導引體制信息處理技術,可同時攻擊4-8個目標。
在導引頭與引信中採用有效的抗干擾措施,利用彈載計算機複雜的算法處理,可以抗各種干擾並可跟蹤干擾源。
記:第四代雷達型空空飛彈大都採用主動雷達制導,它有什麼優點?
榮:優點是照射目標的射頻發射機和接收目標回波的接收機均設定在飛彈上。飛彈在飛向目標的過程中,不需要機載雷達對目標提供射頻照射,載機發射飛彈後即可脫離目標,具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缺點是彈上設備較複雜,彈上射頻發射機的體積重量受到嚴格限制,導引頭的作用距離不可能很遠。
記: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多目標攻擊能力指的是什麼?
榮:多目標攻擊是指連續發射的多枚飛彈攻擊各自被指定的目標。飛彈發射前,機載雷達火控系統從角度、速度或距離上分辨出要攻擊的多個目標,完成多目標探測與跟蹤、目標威脅判斷和攻擊優先權計算、多飛彈允許發射區計算、多枚飛彈數據鏈發射,雷達照射兼容性檢查和多枚飛彈發射前數據裝定發射控制等。
記:超視距空飛彈如何界定?
榮:與近距空戰和超視距空戰相對應,用10千米標準視距可將整個空空飛彈劃分為兩類:射程10千米以內的稱近距空空飛彈;射程10千米以外的稱
超視距空空飛彈。對於超視空空飛彈,又以100千米為界,將其細分為兩類:射程10-100千米的稱為中距超視距空空飛彈,簡稱中距空空飛彈;射程在100千米以外的稱遠距超視距空空飛彈,簡稱遠距空空飛彈。
記:超視距空空飛彈是不是只能用於遠程攻擊?
榮:“視距/超視距”作為一種分類方法,僅著眼於射程,並不能反映飛彈的全部性能。也就是說,並不意味著劃入超視距範圍的飛彈只限於超視距空戰。實際上,現役超視距空空飛彈大都具有一定的近距空戰能力。美國的“麻雀”中距空空飛彈就多次用於近距空戰。
記:導引頭的作用距離與飛彈的發射距離是怎樣一種關係?
榮:導引頭的作用距離決定著飛彈的發射距離,一般發射距離等於4-5倍的導引頭作用距離。若要保證發射距離達到100千米以上,要求導引頭的作用距離達到20-25千米以上。可見,導引頭的作用距離還決定著載機的脫離距離,從而影響著載機的生存率和作戰效率。
記:雷達型空空飛彈的天線罩大多由什麼材料構成?
榮:常用的有AL203陶瓷、微晶玻璃、
石英陶瓷、高頻玻璃鋼等。天線罩裝在雷達導引頭天線前面,起保護作用。它既要滿足對雷達波透過損失小和畸變小的要求,又要滿足飛彈氣動外形、氣動加熱和結構強度方面的要求。
記:請您展望一下第四代雷達型空空飛彈的發展趨勢?
榮:隨著
第四代戰鬥機陸續股役,國外一些人認為必須研製出在第四代戰鬥機服役期內能繼續保持有效的遠距空空飛彈。遠距空空飛彈要想獲得長期的生存能力,在整個飛行期間保持更高的速度,在末段要有更大的機動性。國外新一代遠距空空飛彈的發展趨勢有下面幾個方面。
可用於隱身飛機,能對付隱身飛機。飛彈自身具有隱身特徵,降低載機迎面阻力。
提高發射距離,這必須改進其彈道性能和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的改進可通過採用
複合制導系統實現。通過裝備R-77和“阿姆拉姆”的戰鬥機進行空戰的仿真結果,可以看到飛彈空中彈道性能的優勢使其載機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飛彈的空中彈道性能又取決於彈道係數和飛彈動力裝備。在對飛彈發射重量和尺寸有嚴格要求的情況下,研製具有最優空中彈道特性的新一代遠程空空飛彈必須採用一些新技術,如發射助推器可分離的兩組飛彈結構和先進動力裝置,如
衝壓發動機。
遠距空空飛彈作戰使用高度約25-30千米,按照現代的作戰觀點這已夠了。但在未來的空戰中可能使用遠距空空飛彈去攻擊高空超音速目標及洲際飛彈,因此必須提高新一代遠距空空飛彈作戰使用高度,使其超過100千米。能達到這種高度的空空飛彈必須是兩級,而且第二級必須使用
推力矢量控制方法。
根據第四代戰鬥機的特點及對未來空戰的要求,還應提高新一代遠距空空飛彈的機動性,可用過載要超過50g,平衡攻角超過50度。
記:世界上遠距空空飛彈的發展現狀如何?
榮:當前,歐洲及美、俄等一些國家現役和在研的射程超過100千米的型號已有10餘種。美國已生產超過5000枚“不死鳥”,並採用先進動力裝置以擴大
AIM-120的射程。俄羅斯也相繼裝備了第二代R-33,第三代R-27遠程及Kh-31P反輻射飛彈。R-33的改進R-37(戰鬥部重60千克並採用機內吊掛)已進行了多次飛行試驗。俄羅斯還提出了400千米超遠距的KS-172空空飛彈。
為適應歐洲未來遠距空空飛彈的需求,英國與瑞典合作提出了S225X/XR,德國與法國分別提出了A3M及“米卡”改型進行投標。
南非及美國也各自推出IRAAM及AIM-120改型參與競爭。
記:請問美、俄在研製遠距空空飛彈方面各有什麼特點?
榮:世界上服役和在研的遠距空空飛彈有七八種,射程在100-400千米之間,其中在研的多、股役的少。美國擁有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各種戰機和機載電子設備,所以它對研製遠程空空飛彈的興趣不如其它國家強烈,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近距和中距空空飛彈的不斷改進上。俄羅斯為了彌補戰機性能上的差距,一直致力於多種遠距空空飛彈的研製,包括射程超過400千米的型號。但由於衝壓發動機研製上遇到一些困難,如進氣道的數量與形狀、燃料的情況介於美俄之間,遠距型號如“流星”與近距型號並舉,成立了自己飛彈工業集團與美制展開競爭。
記:與中距空空飛彈相比,遠距空空飛彈設計上的難點在什麼地方?
榮:與中距空空飛彈相比,遠距彈的難點在於遠距推進技術、遠距探測與遠距
精確制導技術。隨著相關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難點將被逐步攻克。
記:中遠距空空飛彈採用
固體火箭發動機,而遠距空空飛彈採用衝壓發動機,兩者有什麼差距?
榮:世界上股役的中遠距空空飛彈幾乎都採用傳統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同時各國也努力在各個型號上採用各種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如推力矢量控制、靈活的能量控制、鈍感發動機設計、發動機隱身、新型材料等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固體火箭發動機已相當完善,明顯提高其性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很多國家都積極尋求新的技術途徑,採用衝壓發動機技術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技術途徑。衝壓發動機的主要優勢在於它可以提供比相同質量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大得多的能量,提供約兩倍的動力射程,可使飛彈獲得更高的巡航速度和更強的末端機動能力。攔截時間縮短後,對手幾乎沒有時間採取規避措施,從而使飛彈高機率殺傷區擴大到2-3倍。但空空飛彈與地空飛彈相比,套用衝壓發動機的複雜性在於空間尺寸和重量均受到更為嚴格的限制。另外,衝壓發動機除了費用昂貴外,技術也比較複雜,仍需解決一些關鍵問題,如發動機與彈體的一體化設計技術、高能貧氧推進劑的研製、燃氣流量調節技術、轉級技術、無噴管助推技術等。國外對液體衝壓發動機和固體火箭衝壓發動都有研究,但由於後者使用與維護相對簡單,所以成為主流。俄羅斯傾向於4個進氣道的衝壓發動機,而西方則喜歡採用非對稱彈體的雙進氣道方案。前者的好處是控制系統相對簡單,缺點是不利於飛彈的保形外掛和高密度內掛,另外飛彈不能適應大攻角。後者的缺點是控制系統相對複雜。我國應一如既往地積極開展衝壓發動機的課題研究,同時密切關注國外的進展情況,儘量少走彎路,並在條件允許下尋求國際合作。另外,可以考慮仿照俄美的做法,利用我們現有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技術成果,先解決遠距空空飛彈動力裝置的有無問題。
記:為什麼遠距空空飛彈均採用複合制導?
榮:遠距空空飛彈若要提高殺傷機率,要么加大戰鬥部殺傷威力;要么提高制導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前者會導致飛彈質量過大,因此後者成為首選,所以遠距空空飛彈均採用複合制導體制。
記:超視距空空戰有何優勢?
榮:載機的
戰術動作樣式減少,轉換節奏放慢,過載明顯下降。以往的近距空戰中為爭奪進入一個小的尾後攻擊區,以便搶占到有利的射擊位置,載機要作出較多的動作,且基戰術樣式之間的轉換連續性較強,這也帶來了對載機的大過載要求。在超視距空戰中,由於超視距飛彈的性能顯著提高,部分由載機動作的工作可由飛彈來代替。
由於超視距飛彈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攻擊能力,有些還具發射後不管能力,使其攻擊急劇擴大,甚至實現了無禁區攻擊。
在超視距空戰時,空戰雙方均力爭將空戰範圍放在已方雷達探測區內,使載機的安全性大大增大。
在超視距空戰中,為了有效縮短攻擊前準備時間,做到先敵發射,最佳方法就是將機載雷達和飛彈都指向敵方,所以空戰將從迎頭打起。
記:請您談一下對我國發展遠距空空飛彈有什麼建議?
榮:發展我國先進的遠程空空飛彈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發展遠距空空飛彈需大量投入來開發關鍵技術,難度大、資金消耗多、研製風險高。我國除加緊開發關鍵技術外,可以借鑑國外的一些發展思路。
首先,可以引進技術合作開發。由於空空飛彈涉及到許多先進技術,研製周期較長,如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合作開發,可以縮短研製周期和節省資金。歐洲的“流星”、南非的R-Darter、以色列的“怪蛇”4都是採用跨國和跨公司的方式進行研製。以我國的研製水平,完全可以採取這種方案。
第二種途徑是改進改型。對現有型號進行改進,投入少,周期短。美國在AIM-120原型的基礎上,已發展了AIM-120B、AIM-120+、AIM-120C,目前正在進一步研製新的改型ERAAM、FMRAAM。美國採取的P21C(預先產品改進計畫)方法非常科學,新武器系統在論證階段就考慮到以後的改進,根據作戰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發展逐步改進和提高,這樣該武器系統就始終處於領先地位。俄羅斯的R-27也發展了一些改進型。我國目前正在研製新一代超視距主動雷達空空飛彈,如果借鑑美俄的方法,就可早日研製出遠距空空飛彈。
記: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也祝願我國的空空飛彈事業在貴院的領導下蒸蒸日上,做大做強。
研究大樓
洛陽空空飛彈研究大樓
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超高層科研辦公樓以169米的高度,成為洛陽建成投用的第一高樓。該樓頂部柱狀構築直插藍天,象徵著不斷向前超越的夢想。
該工程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解放路014中心生產區內,地下二層,地上二十九層,建築總長55.5m,寬約37.5m,總建築面積40360 m,其中地下建築面積4126 m,地上建築面積36234 m,建築高度169m,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厚3m,基坑開挖深度約為16.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