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秩序

APEC會議和G20峰會之後,一個新的亞洲秩序,連同經濟格局已日益成形。無論這個秩序是指“太平洋世紀”、“新絲綢之路”還是泛歐亞體系,這些說法均指向同樣的事情:北京通過“新絲綢之路”向西進入歐亞其他地方,這個經濟繁榮的網路正日益擴大。所以,這個新的亞洲經濟秩序可以稱為“中國秩序”。在這個秩序中,條條大路通向北京。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和地理位置構成了驅動和連線亞洲其他地方的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秩序
  • 外文名:Chinese order
必然趨勢,外媒觀點,

必然趨勢

北京正逐漸藉助“絲綢之路”的倡議把這個經濟繁榮網路向西推進到歐亞大陸的其餘地區。因此,把這種新的亞洲經濟秩序描述為條條大路通中國的“中國秩序”大概是準確的。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地位和地理位置構成了驅動和連線亞洲其他地區的樞紐。
不過,隨著中國投入巨資打造穿越中亞和俄羅斯進入歐洲的公路以及從東南亞通向中東和非洲的航路,亞洲有一個關鍵地區可能會錯過加入這個新的亞洲經濟和基礎設施網路的機會。那就是南亞,而該地區也許最需要成為這個樞紐的一部分。
南亞國家最好能彼此實現融合,同時與東南亞和東亞的鄰國實現融合。目前本地區內外的經濟融合度很低。儘管中國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幾乎不開展貿易),現狀仍是如此。大多數貿易是單方的,中國並未在這兩個國家展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南亞與亞洲經濟秩序的融合將對該地區的所有國家有利,尤其對尼泊爾和阿富汗等最貧窮的國家有所幫助。
正因為如此,南亞國家應該非常認真地看待與亞洲其他國家實現經濟融合的問題,否則就落後得太遠了。它們應該更加重視與東亞的連通和貿易,以免絲綢之路繞開南亞地區。南亞國家領導人下周將在加德滿都出席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峰會。他們應該認真討論與亞洲其他國家加強經濟融合和貿易關係的問題。當亞太和中亞地區實現融合時,南亞如果落在後面,後果將不堪構想。
中國秩序

外媒觀點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1月20日發表題為《印度應該加入亞洲日漸形成的“中國秩序”》的文章稱,無論把該秩序稱為“太平洋世紀”、“絲綢之路”還是泛歐亞體系,這些稱謂指的都是一回事:即亞洲的一個經濟相互依存的網路,其核心是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沿岸地區,連線了中國、日本、韓國、台灣和東南亞。
文章稱,作為亞洲第二大國,印度面臨著小國不用操心的問題,那就是應該在多大程度上與亞洲其他國家實現融合。作為大國,印度在理論上希望與中國競爭,甚至打造自己的秩序,但與此同時,又因為缺乏實力和遠見而受到阻礙。印度自我形象和當今亞洲現實之間的差異導致了印度許多政府官員的困惑、焦慮和政策無力。這主要是因為,圍繞印度應該另起爐灶建立自己的體系並成為偉大強國,還是成為中國支配的亞洲經濟體系的一部分,目前存在嚴重衝突。
從諸多方面看,印度已經別無選擇。印度早期領導人構想了一個由印度和中國打造並領導的新亞洲。然而,在那之後,印度錯過了機會,新的亞洲經濟和政治架構主要是中國和美國打造的。無論越南和日本等國家多么賣力地遊說印度在軍事和經濟上制衡中國,都無法改變一個基本事實:亞洲新秩序已經確立。印度別無選擇,只能成為該秩序的一部分,或者繼續置身局外,因為目前印度打造自己的亞洲秩序為時已晚。
文章稱,印度和南亞其他國家現在應該承認亞洲新秩序,並認真考慮自身在該秩序中的位置。它們的選擇可能不僅需要短期的政策調整,還需要長期的戰略調整。然而,如果南亞國家不想落在後面,就不能再拖延融入亞洲新秩序,否則後果不堪構想,亞洲新秩序正在形成,南亞需要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