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下轄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下轄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下轄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4年,現有人員49人,包含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13人、副研究員13人、助理研究員18人;公共平台支撐人員4...
安偉,博士,碩導。2000年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士學位,2006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隨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工作。現為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人物經歷 1996.9-2000.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本科畢業,地質學。2000.9-2006.7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風險...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所級實驗室(5個):大氣環境與污染控制實驗室、環境納米技術與健康效應重點實驗室、水污染控制實驗室、土壤環境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實驗室等5個所級實驗室。支撐服務系統平台(5個):...
祝貴兵,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德國馬普學會海洋微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洪堡學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200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畢業,隨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飲用水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兼任Sci. Rep.期刊編委。人物簡歷 教育...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其定位與作用如路甬祥院長所示“開放實驗室是我院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的核心和生長點,也是研究所的學術精華和前沿所在”,為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原“中國科學院開放研究實驗室”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進入創新試點序...
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1] 依託於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87年8月建成。該所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郊,面對波光浩淼的東湖,背靠風景秀麗的珞珈山。所舍占地面積26公頃,生活和工作設施齊全,環境幽雅恬靜,交通便利,是理想的從事科學研究和追求學業的園地。實驗室先後於1996...
1998年在青島建工學院獲給水排水專業學士學位,2004年獲中國海洋大學獲環境工程碩士學位,2007年在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獲環境工程博士學位,同年進入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主要從事水中嗅味物質識別、產生機制與控制原理,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開發與套用等方面的研究。2010年在台灣成功大學進行合作...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多樣性與保護重點實驗室2009年7月20日揭牌儀式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蘇榮輝副局長和婁治平處長、巴西亞馬孫聯邦大學趙寧教授、水生所領導和相關研究人員參加了揭牌儀式。水生生物多樣性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將主要針對淡水生物多樣性...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污染化學重點實驗室注重技術研究與套用相結合,根據國家需求和國際水科學領域發展趨勢,針對水污染控制過程的關鍵問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開展污染物轉化機制研究、新技術開發與技術集成創新及套用,為解決我國水污染問題提供技術支持。研究方向 1. 水污染控制過程中污染物轉化機制與關鍵技術...
建設院城市環境與健康重點實驗室既是國家城市環境科學與技術知識創新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國際城市環境科學研究發展的迫切需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和引領性;該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必將在服務於我院生態與環境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國家城市環境科學基礎研究和城市生態健康科學發展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並為現代城市環境學和...
經過2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實驗室建立了學科交叉、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環境水質學”學科體系,形成了基礎與套用並重的特色。實驗室下設飲用水科學與工程中心、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北方研究中心以及工業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三大研究平台,在環境水質學理論體系研究以及飲用水安全保障、農村污水...
王愛傑,1971年12月2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共產黨黨員,國際水協會會士,中國發明協會會士 [1],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2],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主任 [1]。 王愛傑於1991年9月—1995年7月就讀於哈爾濱師...
中國科學院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定位於國家內陸河流域水-生態-經濟系統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基礎及套用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流域水文與水資源、流域生態水文過程、生態恢復和流域管理研究。近年來,在內陸河流域水文過程、內陸河流域水資源調控、內陸河流域生態恢復、生態系統恢復技術集成及套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
通過不斷的凝聚科技精英,增強實驗室的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際著名的農業水資源研究基地。研究方向 實驗室堅持套用基礎研究定位,面向科學前沿,面向國家需求,設3個研究方向,分別為:(1)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與遺傳學基礎;(2)農田水循環過程、調控機制與技術;(3)區域水循環與農業水資源調控。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9名,研究員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4名,在讀博士24名,在讀碩士37名。技術人員7名,管理人員2名,是一支中青年相結合的、高水平、高素質的科研團隊。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的發展目標基於生態學、保護生物學和系統科學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植物資源...
實驗室現有海外榮譽教授和客座 教授10人,其中院士6人。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定位是,面向學科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系統地開展環境生物技術的理論與套用研究。重點圍繞著環境污染的生物 檢測與診斷、環境污染的生物過程與效應、環境污染的生物控制原理與技術三個研究方向,探索生物技術主導的手段和方法,減小...
中國科學院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該實驗室是廣州能源所獲批的第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該重點實驗室立足於國家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開發利用的實際需求,針對天然氣水合物成藏、資源評價、開採和套用等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開展水合物基礎物性、成藏機制、開採技術(安全控制...
依託單位200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院知識創新工程二期試點序列。2003年9月,重點實驗室從黃花崗園區搬遷到天河區五山創新園區。科研領域 在分析國家戰略需求和能源科技領域發展前沿的基礎上,根據依託單位的研究基礎和優勢,本實驗室的總體定位確立為:從我國能源資源特點出發,研究可再生能源套用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究天然氣水合...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面向國際生態學前沿和國家生態安全需求,以城市與區域生態系統為對象,開展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結構-功能-過程的影響機制及其調控機理研究,發展複合生態系統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為解決我國重要生態環境問題、促進城市與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基礎與技術支持。實驗室在研究實踐中逐步形...
吳清平的父親在黃坑衛生站當醫生,而母親則是客家典型的勞動婦女,家裡三姐弟,他排行第二,他的大姐吳銀招在蕉嶺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教書。人物評價 吳清平針對中國食品行業出現嚴重的微生物安全風險,從基礎研究著手,發明先進的共性監控技術並建立起相關理論體系,研製出重點產業食品安全控制技術和與國際接軌的先進標準,...
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膜蒸餾技術與套用、村鎮污水治理。 2000年-2002年,在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自生動態膜-生物反應器污水處理工藝。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期間於2005~2007獲日本科學振興會獎學金,在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擔任特別研究員,...
現任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人物簡歷 教育經歷 2002 博士 市政與環境工程 美國德拉瓦大學 1997 碩士 環境工程 同濟大學 1994 學士 環境工程 同濟大學 工作經歷 2006至今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2014至今 兼職教授 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 2006 研究副教授 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 2003-2006 研究...
長期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以及催化淨化研究組組長等職務。2017年4月,被廣州大學引進為領軍人才,組建界面微觀過程與水污染控制研究團隊,併兼任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20-2022 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基於生物活性炭性能強化的龍頭水水質風險控制機制(主持)2021-2023 廣州市科技計畫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項目:石墨烯-鐵氧化物強化生物活性炭體系構建及其保障飲用水管網水質穩定性機制(主持)2022-2024 廣州市-市校(院)聯合資助(高水平大學)基礎研究項目:...
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等2箇中科院重點實驗室;環境納米技術與健康效應重點實驗室;大氣環境科學實驗室、水污染控制實驗室、土壤環境科學實驗室、環境納米材料實驗室、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實驗室、大氣污染控制中心等7個實驗室。
1984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到瑞士水資源與水污染控制研究所學習;1989年領導建立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1999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0年榮獲 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獎 [18];2011年獲選為科學中國人 [2];2012年擔任國家環境...
石寶友,博士,研究員。 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簡歷 教育經歷 1996-09--1999-06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博士 1994-09--1996-08 哈爾濱工業大學 碩士 1990-09--1994-07 哈爾濱工業大學 學士 工作經歷 2004. 8-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郭召海:男,1969年生,博士,副研究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就職於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蘇州市環境保護局掛職,任局長助理。2005年在中國科學院獲環境工程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飲用水預氧化和深度處理工藝,並著重研究臭氧技術在飲用水處理方面的套用及其副產物的形成機理、控制及去除...
苑寶玲,女,1973年9月出生。現任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市政工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人物經歷 1995年本科畢業於桂林工學院 1998年碩士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 2002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工程專業 2002年後,先後在香港理工大學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作博士後研究 ...
2011年5月,擔任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主任。2014年3月,擔任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與工程示範主題專家組成員。2016年9月,擔任環境保護部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兼地表水環境組組長。同年入選第二批“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7年11月,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