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特色農業資源植物種質創新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於2010年1月由中國科學院批准設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特色農業資源植物種質創新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
  • 外文名: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rmplasm Enhancement and Specialty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時間:2010年1月
  • 主任:李紹華
  • 立足於:園藝園林經濟植物、能源植物等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簡介,實驗室定位,

簡介

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於2010年1月由中國科學院批准設立,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5月15日正式掛牌成立。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鄧秀新院士,實驗室主任為李紹華研究員。

實驗室定位

面向國家特色農業植物資源收集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需求,立足於園林園藝經濟植物、能源植物、藥用植物、水生經濟植物等特色農業資源種質創新與開發利用,系統研究植物瀕危機制與保育原理、關鍵類群的系統發育重建、譜系地理與分子進化,致力於植物資源評價與功能基因發掘、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功能化合物開發與產業化研究及技術創新,為我國特色農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
1.特色農業資源植物保育原理:特色農業植物資源遺傳評價、核心種質和相應指紋圖譜的建立、種質資源遷地保育原理;重要特色農業經濟植物的系統發育與保育基因組學;重要農業植物資源遺傳多樣性分布格局、基因流動態和適應性進化。圍繞資源保育與開發利用的共性機理,為特色農業資源植物可持續利用提供理論基礎和關鍵技術支撐。
2.特色農業資源植物優質和抗性性狀的生物學基礎:特色農業資源植物優良品質和特異抗性/耐性的生理生化基礎;特種資源植物次生代謝的分子機制;優良品質、特異抗性/耐性相關的重要基因的克隆和生物學功能;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標籤或緊密連鎖分子標記的開發。針對特有的優良品質和抗性/耐性深入開展套用基礎研究,闡明其分子和生理生化機制,並為這些優良性狀向大田作物的轉移提供基因和分子標記資源。
3.特色農業資源植物的種質創新和可持續利用:研究特色資源植物的育種、繁殖、栽培和綜合開發利用的技術體系,為特種資源植物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優良種苗和相應的技術保障。重點培育適應性強並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色資源作物新品種;特色資源植物的高效繁殖和轉基因技術;特種資源植物的優質高產和綠色生態栽培技術體系。

  
發展目標
基於資源植物學、遺傳學、基因組學及蛋白組學等學科的原理、研究方法與發展趨勢,圍繞國家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遵循資源收集保護、科學研究與開發利用的“3R模式”,開展特色園藝植物、能源植物、藥用植物、水生經濟植物等特色農業資源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研究,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育成具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色農作物新品種,促進我國特色農業科學與產業的發展。培養一批高層次人才,建成我國特色農業資源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中心。通過5-10年的努力,爭取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