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物數所”)是由原武漢物理所(始建於1958年)和武漢數學物理與計算技術研究所(始建於1957年)於1996年合併而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建成為以核磁共振波譜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和數學物理研究為主,積極開展原子頻標等高技術研發,同時致力於高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綜合型國立研究所。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在職職工493人,在學研究生281人,其中碩士生161人、博士生120人,在站博士後32人;共有6個科研部門以及1個創新與發展中心。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備設施,合作交流,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優良傳統,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立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研究室。
1958年中國科學院武漢電子研究所成立。
1959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研究室擴建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計算技術暨自動化研究所。
1961年中國科學院武漢電子研究所同中南五省的廣州電子學與半導體研究所等十二個研究所合併,成立中國科學院中南電子研究所。
1962年中國科學院中南電子研究所併入中國科學院中南物理研究所並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中南物理研究所。
1970年中國科學院中南物理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湖北物理研究所。
1978年中國科學院湖北物理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
1979年中國科學院數學計算技術暨自動化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物理所。
1986-1988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建成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1996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物理研究所合併組建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2001年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廳批准,“武漢磁共振研究中心”於2001年建立,依附於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該所為掛靠單位。
2003年經中國科學院認可,該所與上海光機所聯合設立“中國科學院冷原子物理中心”。
2003年,該所與華中科技大學等共同組建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在職職工493人,其中科技人員289人(正高級科技人員58人,副高級科技人員11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22人、國家“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1人、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1人、湖北省“百人計畫”入選者2人,中國科學院“引進傑出技術人才”2人、“現有關鍵技術人才”2人、美國霍華德·休斯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和院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5人。另有1個國家創新群體、2箇中科院-國家外專局國際創新團隊、2箇中科院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
科研部門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武漢物數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擁有6個研究單元和專門面向產業化的高技術創新與發展中心,同時還設立了磁共振技術中心、原子頻標與雷射技術中心等2個技術支撐中心;並擁有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武漢磁共振中心、湖北省波譜探測工程中心,此外,該所還是中國科學院冷原子物理中心(武漢)的依託單位,是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的組建單位之一。
國家重點實驗室: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原子頻標重點實驗室
研究單元:磁共振基礎研究部、磁共振套用研究部、原子分子光物理研究部、原子頻率標準研究部、理論與交叉研究部、數學物理與套用研究部
設備設施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850MHz超導高分辨核磁共振譜儀、7T/20 cm小動物磁共振成像儀、十米噴泉式高精度原子干涉儀等重要科研儀器百餘台套,總價值超過4億元,為開展前沿科學研究與高技術研發提供了裝備保障。研究所擁有4萬平米的高科技產業大樓和占地200畝的高技術產業園區,產業資產規模6.5億元,參股和控股企業共8家。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2014年7月4日,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王東風、副廳長鄭春白率領成果處、高新中心、政策法規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來該所對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開展專題調研。
2014年6月13日,由寧波市寧海縣副縣長陳陵際研究員帶隊、12家寧波市高新技術企業董事長組成的科技考察團來到該所,對該所高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工作進行考察。
2013年9月13日,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馮仁國一行考察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科開物產業園,並參觀了中科創新和光機電高新技術孵化中心。
2013年9月12日,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即光谷生物城)建設管理辦公室總工程師馮立一行專程到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科開物產業園進行調研。
2011年11月2日至5日,由中國科學院參與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光谷國際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以下簡稱“光博會”)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舉行。
2011年11月2日,武漢物數所參加第八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
2011年7月4日,武漢東湖高新區“3551人才計畫”第四批資助人才(團隊)項目公布,武漢物數所王玉蘭研究員申報的“代謝組學套用”項目入選,並獲60萬元專項資助,這是該所首次獲此支持。
2010年11月18日,武漢中科開物高科技產業園在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盛大開園,武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袁善臘等領導出席開工慶典。
- 國際交流
原子分子物理學 | 核磁共振波譜學 | 數學物理學 |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局(NIST) |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 | 香港城市大學 |
美國實驗天體物理實驗室(JILA) | 美國耶魯大學 | 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 |
德國基爾大學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
台灣中研院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 | 香港大學 |
國際會議:
2015年7月5日-10日,第27屆國際雷射雷達會議於在美國紐約召開。
2015年6月28日,第四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在武漢成功召開。
2014年7月21日-7月25日,第二十屆差分方程及套用國際會議在武漢召開。
2014年5月19-20日,由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點實驗室和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的轉化醫學代謝組學論壇在上海復旦大學成功舉辦。
2013年7月18-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及法蘭克福高等研究所共同主辦了為期六天的第六屆原子團簇碰撞國際研討會。
2013年6月19日至21日,“低維量子多體系統理論和實驗”國際研討會在武漢召開。會議由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主辦,中山大學、重慶大學協辦。
2012年10月23日至26日,由中國物理學會波譜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的第十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暨第四屆海峽兩岸磁共振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大學科學藝術中心召開。
2012年6月23-27日,由武漢物數所承辦的第五屆冷原子物理國際學術研討會(ISCAP-V)在長江三峽成功舉行。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研究特色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圍繞國家需求和核心科學問題,發揮磁共振波譜及與生命科學交叉、原子分子與光物理、原子頻標與精密測量物理、數學物理等多學科的綜合優勢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先後承擔了一大批包括“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以及基金委“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畫”等在內的國家級項目。在儀器研製方面,多次獲基金委、科技部等國家重大科學(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開發)專項的支持,儀器研製已逐漸成為研究所的特色和優勢。
- 科研獲獎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1958年以來,研究所共取得科研成果近300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防科技重大成果一等獎、國家星火科技獎以及中科院和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共申請專利175項,獲授權專利130項。所內專家領銜主持了一大批包括“973”、科技重大專項在內的國家重點項目,年科研契約經費已達2億元。並創造了中國國內首台且唯一的光頻原子鐘、中國國內首台且唯一的離子微波頻標、中國國內首台且唯一的小型化CPT原子鐘等在研究所研製成功。
- 論文發表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1998年以來,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在Science,PNAS,JACS,PRL等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300多篇,其中JCR-Top10%以上論文比例占19.7%;申請專利261項(其中發明專利173項),授權專利181項(其中發明專利94項);獲省部級以上獎41項,其中一等獎11項。發表SCI論文每年為160篇左右,其中Science,PNAS,PRL,JACS等JCR Top15高質量論文占總數的35%。
- 成果轉化
在成果轉移轉化方面,其高精度原子鐘持續滿足了國家重大需求;其擁有核心部件智慧財產權的超導核磁共振譜儀已實現產業化,數字式超音波探傷儀已成為中國國內行業的領軍者。
學術期刊
《數學物理學報》
《數學物理學報》由數學家李國平教授於1981年4月創刊。以刊登數學與物理科學的邊緣學科中具有創造性的代表學科水平的科研成果為主綜合性學術刊物。被評為2001年度“百種中國傑出期刊”;2001年度影響因子在中國國內同類期刊中排名第一;國家核心期刊。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美國“數學評論”、美國“計算機科學與數學引文索引”、俄羅斯“文摘雜誌”、德國“數學文摘”、中國“中國科技期刊引文資料庫”、中國“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中國數學文摘”等資料庫(文摘)收錄。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為SCI收錄刊物;2001年度影響因子在SCI收錄的中國國內同類期刊中排名第二;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國家核心期刊。
《波譜學雜誌》
《波譜學雜誌》是中國國內磁共振波譜領域唯一的學術性期刊,由中國物理學會波譜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共同主辦,創刊於1983年6月。
作為磁共振學科知識創新的傳媒和載體,以學術交流的方式及時報導本學科的科研成果,發表具有創造性、高水準的研究論文。主要報導波譜學在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中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進展,具體內容包括核磁共振(NMR)、磁共振成像(MRI)、電子自旋共振(ESR)、核電四極矩共振(NQR)、雷射磁共振(LMR)等。
被多種國際檢索系統收錄。如美國《化學文摘》 (CA) 、俄羅斯《文摘雜誌》(AJ)、《中國物理文摘》、《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版)》等,同時被英國出版的綜述評論《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美國出版的《Progress i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等國際核磁共振研究方面的權威刊物引用和收錄。《波譜學雜誌》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被列為物理類核心期刊,化學類重要期刊。《波譜學雜誌》是中國引文資料庫首批收錄的315種期刊之一,是《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的統計源期刊,由《中國期刊網(ChinajournalNet)》、《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 (China Info)系統》、《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
曾分別榮獲1992年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湖北省優秀獲第七屆湖北省優秀期刊獎---湖北省專業技術類精品期刊期刊獎;1996年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1999年還被列為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工程--重點創建期刊";並分別在1999年、2001年、2006年和2008年獲得湖北省優秀期刊獎。2010年被評為湖北省專業技術類十大優秀精品期刊。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包括6個二級學科),套用數學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並設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流動站:數學、物理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物理、化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物理
二級學科博士點:套用數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無線電物理、光學、理論物理、分析化學、物理化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套用數學、基礎數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無線電物理、光學、理論物理、分析化學、物理化學
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電子與通信工程、生物工程
教學建設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在學研究生281人,其中碩士生161人、博士生120人,共有在站博士後32人。
- 2014年度學生獲獎情況
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論文:林志陽
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張佩佩、陳艷可、曾小雨
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博士生獎”:萬威、齊國棟、曹高偉
中國科學院大學BHPB獎學金:蔣杭進
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標兵”:李洪德、尉石
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畢業生”:陳艷可、曾小雨、羅華
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學生幹部”:黃慶霞、王靜、王佳、寇新慧、劉早
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楊勇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標識說明:
整個圖形由變形字母“WIPM”組成,為武漢物理與數學所的英文簡稱;圓球代表原子與分子物理學科;圓球與弧線象徵物質在深邃的宇宙空間裡運動,具有電離層物理的學科特徵;左側圖形為圓規形狀,代表數學物理學科;組合圖形像漢字的“人”字,表示以人為本的理念,又像一個人在奔跑、跨越,含有銳意進取和追求卓越的意義,圖形像大寫的英文子母“A”。
優良傳統
所風:開拓、求實、團結、奉獻
所訓:獻身科學、銳意進取,恪盡職守、謙恭正直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所長:劉買利
黨委書記:詹明生
副所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喻明
副所長:許天全
副所長:劉曉軍
副所長:周欣
歷任領導
姓名 | 職位 | 任期 |
陳震文 | 主 任 | (1969.10----1974.12) |
成 解 | 所 長 | (1978.1----1978.9) |
王天眷 | 所 長 | (1979.1----1981.3) |
張承修 | 所 長 | (1981.3----1984.4) |
吳欽義 | 所 長 | (1984.4----1987.7) |
葉朝輝 | 所 長 | (1987.8----1996.3) |
彭啟富 | 黨委書記: | (1999年~2002) |
詹明生 | 所長 | (2003年~2007年) |
彭啟富 | 黨委書記 | (2003年9月5日離任) |
劉買利 | 紀委書記 | (2003年9月5日任職) |
劉買利 | 所長 | (2007年11月20日任職) |
詹明生 | 黨委書記 | (2007年~2012年) |
許天全 | 紀委書記 | (2007年~2012年) |
劉買利 | 所長 | 2012年至今 |
詹明生 | 黨委書記 | 2012年至今 |
喻明(兼) | 紀委書記 | (2012年12月任職) |
許天全 | 紀委書記 | (2012年12月離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