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CCRC)是中國科學院的非法人研究單元。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針對國家氣候變化外交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組織和協調我院相關研究隊伍,從事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和適應、對策的戰略性、綜合性和關鍵性科學問題集成研究,為國家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決策提供有力科學支撐。

中心掛靠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簡稱大氣所),在大氣所內實體化運行。中心定位於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和適應以及對策的戰略性和綜合性科學問題研究,推動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國際合作,培養氣候變化研究的核心人才,為國家相關戰略決策提供重要科學支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 外文名:CCRC
  • 登記單位中國科學院
  • 辦公地址:中國北京市朝陽區德勝門外祁家豁子華嚴里40號
  • 郵政編碼:100029
  • 成立時間:2009年7月9日
成立背景,機構職能,研究方向,古氣候模擬,氣候變異及機理,氣候變化及影響,研究內容,組織體系,學術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社會活動,辦公地址,

成立背景

氣候變化及影響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氣候變暖已經對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產生顯著影響。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緊迫任務和重大挑戰。作為世界最大的開發中國家經濟體,中國未來發展空間和戰略機遇與氣候變化緊密聯繫,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亟需開展氣候變化相關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加強氣候變化相關學科交叉融合與協作,支撐氣候變化外交談判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決策。
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下,針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國家戰略決策需求,通過組織和協調中科院相關研究隊伍,於2009年7月9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中心為中國科學院非法人研究單元,掛靠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大氣所內實體化運行。中心定位於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和適應以及對策的戰略性和綜合性科學問題研究,推動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國際合作,培養氣候變化研究的核心人才,為國家相關戰略決策提供重要科學支撐。2024年2月,中心轉變為大氣所內設研究部門,繼續開展氣候變化相關研究工作。

機構職能

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針對國家氣候變化外交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組織和協調我院相關研究隊伍,從事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和適應、對策的戰略性、綜合性和關鍵性科學問題集成研究,為國家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決策提供有力科學支撐。
協調組織院內與氣候有關的研究力量,面向國家適應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開展綜合和集成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支撐;把中心建成為國家應對環境外交談判的科學“智庫”;培養中國科學院氣候變化研究的核心力量;代表中國科學院進行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國際合作。
完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組建;針對國家環境外交談判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需求,對已有成果進行系統總結評估和集成;部署一些新的研究項目,形成新的研究計畫;根據需要,不定期形成若干有關最新研究成果的戰略研究報告;籌建氣候變化綜合信息資料庫。

研究方向

古氣候模擬

深入認識新生代以來特徵地質時期東亞氣候演化歷史及其動力學機制,揭示末次冰盛期以來歐亞西風帶和亞洲季風演化的主要特徵、過程和相互作用機制,綜合闡明多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對地理環境、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主要通過數值模擬手段,研究新生代特徵地質時期東亞氣候演化過程及機理,研究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中期西風-季風相互作用及相關的主要大氣環流系統變化,系統評估不同外強迫因子對泛第三極和東亞地區西風-季風的影響,研究末次冰盛期以來東亞氣候分區和植被的時空演化以及不同強迫因子的單一和組合影響;通過模擬結果和多源代用資料綜合對比,集中研究在構造和軌道尺度上東亞氣候演化歷史及動力學機制、及其與全球氣候變化間的內在聯繫。

氣候變異及機理

揭示氣候年代際尺度變異的特徵及規律,探究氣候系統內部變率、自然外強迫因子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年代際變異的影響,深入認識全球變化背景下,海-陸-氣-冰多圈層協同作用對氣候年代際變異的影響。
利用多源觀測資料及歷史代用資料,結合數值模擬等手段,圍繞年代際氣候變異及其機理這一研究方向,揭示不同歷史時期年代際尺度氣候變異的特徵及機理;探究氣候系統內部變率、自然外強迫因子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年代際尺度變異的影響及機制;深入研究全球變化背景下海洋、青藏高原、北極海冰等多因子協同作用對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氣候年代際變異、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及機理。

氣候變化及影響

科學預估中國未來平均和極端氣候的演變特徵與趨勢,並量化預估結果的不確定性;探究未來氣候變化和極端事件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系統的影響和風險,為國家制定相應的防災減災政策以及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提供科學支撐。
使用觀測、再分析資料以及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畫數據,系統評估多模式對中國區域平均和極端氣候的模擬能力;發展多模式集合預估方法,預估不同情景下中國平均和極端氣候的演變特徵及趨勢,定量分析預估結果的不確定性;利用高解析度區域氣候模式,模擬研究中國平均和極端氣候的未來演變特徵;評估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來的風險,為國家規劃及制定相關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研究內容

一、面向國際談判的研究
包括從決策者和談判者領取任務,有針對性攻關以及根據集成研究的成果提出建議,爭取談判的主動權。
二、面向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決策的研究
包括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和計畫, 提出我國區域氣候變化趨勢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國家報告以及採用虛擬試驗等科學方法提出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的最優對策建議
三、面向氣候變化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
包括氣候變化歸因、預測、影響與適應、對策研究。

組織體系

學術委員會

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環境研究所遙感套用研究所、海洋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美國夏威夷大學以及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的專家組成。
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室丁仲禮院士,符淙斌院士和吳國雄院士為副主任。

管理委員會

CCRC管理委員會由來自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與技術局、大氣物理所、地址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研究所、計畫財務局、人事教育局以及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司的領導組成。
管理委員會的主人是資環局范蔚茗局長,副主任為大氣物理所所長王會軍研究員以及資環局常旭副局長。
CCRC主任為王會軍,副主任有郭正堂(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貴瑞(地理所)、王毅(政策所)、廖宏(大氣物理所)、延曉冬(大氣物理所)和周天軍(大氣物理所)。
中心學術秘書為張穎博士。
已有固定成員包括姜大膀、鞠麗霞、樂旭、富元海、施寧(博士後)、張穎。

社會活動

為積極回響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號召,2021年5月31日,CCRC黨支部、NZC黨支部聯合編輯室服務中心黨支部開展了“弘揚老科學家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主題黨日活動

辦公地址

地址:中國北京市朝陽區德勝門外祁家豁子華嚴里40號
華嚴里-40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