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特點
股權投資的特點包括:
1.股權投資的收益十分豐厚。與債權投資獲得投入資本若干百分點的孳息收益不同,股權投資以出資比例獲取公司收益的分紅,一旦被投資公司成功上市,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獲利可能是幾倍或幾十倍。
2.股權投資伴隨著高風險。股權投資通常需要經歷若干年的
投資周期,而因為投資於發展期或成長期的企業,被投資企業的發展本身有很大風險,如果被投資企業最後以破產慘澹收場,私募股權基金也可能血本無歸。
3.股權投資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務。私募股權投資在向目標企業注入資本的時候,也注入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各種增值服務,這也是其吸引企業的關鍵因素。在滿足企業融資
需求的同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能夠幫助企業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拓展採購或銷售渠道,融通企業與
地方政府的關係,協調企業與行業內其他企業的關係。全方位的增值服務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亮點和競爭力所在。
發展歷程
私募股權基金起源於
美國。20世紀末,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銀行家通過律師、會計師的介紹和安排,將資金投資於風險較大的石油、鋼鐵、鐵路等新興產業,這類投資完全是由投資者個人決策,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組織,這就是私募股權基金的雛形。
現代PE產業先後經歷了4個重要時期的發展。1946~1981年的初PE時期,一些小型的私人資產投資以及
小型企業對私募的接觸使PE得到起步。1982~1993年的第一次經濟蕭條和繁榮的循環使PE發展到第二個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出現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債券為資金槓桿的收購浪潮,並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幾乎崩潰的
槓桿收購產業環境下仍瘋狂購買著名的美國食品菸草公司雷諾納貝斯克(RJR Nabisco)中達到高潮。PE在第二次經濟循環(1992~2002年)中得到洗滌並經歷了其第三個時期的進化。這一時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逐漸浮現出一系列
金融和經濟現象,比如儲蓄和貸款危機,內幕交易醜聞以及房地產業危機。這一時期出現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權投資企業,並在1999~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時期達到了發展的高潮。2003~2007年成為PE發展的第四個重要時期,全球經濟由之前的網際網路泡沫逐步走弱,槓桿收購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從而使私募企業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2007年美國
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們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證。
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成為僅次於
銀行貸款和IPO的重要融資手段。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龐大,投資領域廣闊,資金來源廣泛,參與機構多樣。目前西方國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占其GDP份額已達到4%~5%。迄今為止,全球已有數千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KKR、凱雷、
貝恩、阿波羅、
德州太平洋、
高盛、美林等機構是其中的佼佼者。
發展狀況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相對於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證券發行方法之差異,以是否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行或公開發行證券的區別,界定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證券和私募證券。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私募基金蓬勃發展。1988年全球私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不足420億美元,到2006年底已接近2萬億美元。在18年的時間裡,基金規模增加約40倍。我國的私募基金,自資本市場設立以來就在民間以委託理財協定的形式悄然發展。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投資管理人隊伍日漸壯大,投資理念更加成熟,民間財富迅速增加,對民間私募基金的需求不斷擴大。
私募基金網站
私募基金規模的壯大催生了大量私募財經網站,比如私募排排網、中國私募網、壹私募網、好買基金網、格上理財網等。其中,私募排排網是中國私募基金第一門戶,是目前國內做得最好、業界最認可的私募基金評級網站,網站收錄全球最新的私募專業資訊、行業動態;是國內最頂尖、最誠信私募基金管理人展示投資智慧的平台。
深圳市融智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4年,註冊資金1000萬元,是一家專注於提供私募基金信息、私募基金評級的第三方機構及私募基金銷售服務商。
好買私募基金網是中國最權威的私募基金研究機構,幫助私募投資者選擇最優秀的陽光私募基金,並完成私募基金購買手續。提供最新的私募基金淨值、私募基金排名,最全的私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經理、私募產品資料庫。
好買基金是一家創新型的獨立第三方基金投資顧問公司。自2007年初成立以來,好買基金一直以“專業、專注、專屬”為目標,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專業的基金投資顧問。
好買基金的管理團隊均曾在中國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任中高層職務,深刻理解基金管理公司的運作。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是中國最大的基金研究團隊之一,研究範圍包括私募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一對多”及公募基金。好買基金目前是市場上最知名的第三方基金投資顧問公司,為貴賓客戶量身定製從基金諮詢、基金購買,到基金組合跟蹤及調整的一站式投資顧問服務。
發展路徑
私募基金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根據其內涵一般可以分為對沖基金、
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也可稱為
風險投資基金)三種。中國私募基金通常專指從事與證券市場投資的、非公募形成的
機構投資者。據估計,中國A股市場的私募基金規模大約有5000億元人民幣,規模較大的單一基金數額估計約2-3億元人民幣。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深入發展以及外資背景的投資機構的競爭,中國私募基金也面臨著結構性變動。以上提到的三種基金模式將是中國私募基金結構性變動的方向。
股權分置改革
股權分置改革為私募股權基金的興起提供了條件。股權分置改革是政府的既定目標。改革結束後,中國
股票市場可流通的股票數量將是改革之前的3~4倍。上市公司之間的收購也將比全流通之前簡單得多。敵意收購(hostile acquisition)的壓力也將迫使現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更加密切地與股東合作,以避免被收購的被動局面出現。此外,
股票全流通後,為達到產業擴張的目的,上市公司之間的相互收購也將變得容易且更有經濟效率改善的意義。
通常上市公司不論何種形式的收購,都會給其財務結構帶來較大的影響,並導致
股票價格有所變化。這種變化必然對私募基金的投資模式帶來變化。其中有些私募基金可能專注於這樣的業務,由目前的普遍投機性私募基金轉變為專業化從事上市公司併購甚至產業併購的合作夥伴性基金(M&A Fund)。這種收購基金正是已開發國家金融市場為數龐大的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中的一種。以近年來在中國多有斬獲的美國凱雷集團為例,該公司自有資金約為80億美元,而投資帶動的資金可達800億美元,比中國A股市場全部私募基金的總數還要多。強大的資金優勢、政治優勢和全球資本上諳熟的人脈關係,對一些併購項目基本上可以進行一些外科手術式的操作,即整體收購,不用十分費力地拿到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獲取超過30%的年收益率。此外,近年來在內地非常活躍的房地產投資商
凱德置地(capitaland),其母公司則是
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大型房地產商
嘉德置地集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這些國際投資機構,以全球化的金融眼光來看待機會,巧妙地組合資產,進行跨國金融市場套利。
在國際
私募股權基金迅速發展的狀況下,中國的私募基金行業的政策限制,將逐漸變得寬鬆。以當前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有3億元左右人民幣自有資產的私募基金可以向這個方向摸索,通過3倍的槓桿比例,帶動10億元左右的投資。此外還要深入研究國際
併購基金的商業模式,爭取尋找跨國金融市場套利的機會。
純投機型的私募基金
純投機型的私募基金將向對沖基金的方向轉變。隨著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的實現,上市公司的股票數量將增加數倍,極大地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加上
證券監管嚴格程度的增加,單個的機構投資者很難像以前一樣利用資金和信息優勢,獲取超額的利潤。此外,由於價值投資理念的逐步被人們認識,通過合謀鎖定股票數量,從而推高股價的操作方式變得越來越多風險。由於股票數量的增加,以及單一機構持有股票引起的要約收購披露義務,使得單一股票中的投資者呈現一種類似於壟斷競爭或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單一的機構很難具有絕對優勢。最後,將來股票市場有了做空機制以後,股票價格更具有易變性,方向更難確定。因此,單純的鎖定價格並且推動價格上漲的盈利模式需要改寫。
由於上述三個
原因,對於單純從事股票買賣的投資機構,只能遵循
有效市場理論的指導,對價格的瞬時偏離進行適當的投機。然而,在一個逐漸成熟的二級市場上,價格非理性波動所出現的套利機會時間十分短暫,並且股票數量的增加和持倉品種的增加,
私募基金經理通過個人盯盤的方式也將變得不適用。因為
基金經理受個人體能和智力的影響,在瞬時的價格波動中,難以很快判斷投資機會。因此,通過編制計算機模型和程式,並且將交易指令嵌入到這種程式中,成為私募基金管理資產的最佳方式。所不同的是,在交易指令嵌入程式時,基金經理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預期收益率和與其風險承擔係數。當基金管理人對自己所管理的資金的風險偏好有完全的認識,並以此為基礎制定投資策略時,市場機制的最佳配置資源的功能才得以體現。這種方法是西方大型
金融市場投資中最常見的手段之一,而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其用途逐漸成熟。比如最近上市的寶鋼
權證,就完全可以用計算機設定的模型進行交易,其控制交易風險的能力遠遠高於交易員(操盤手)的瞬時決策。
這種私募基金實際上最後將演變成為比較典型的
對沖基金(hedge fund)。目前國內已經有聲稱為對沖基金的投資機構,但是其網站顯示,其設計的產品還顯得偏於狹窄,難以與當前的市場狀況相匹配。從事對沖投資的機構,對資產的規模不受限制,最主要的是開發有效的風險控制和轉移技術。
具有創投背景的私募基金
具有創投背景的私募基金可轉型為風險投資基金。上個世紀末,在
科教興國戰略指引下,全國各地成立了不少
風險投資機構。由於當時純粹意義的風險投資環境並不十分成熟,而股票市場火爆,不少
風險投資公司將一部分投資轉向二級市場的股票,有的後來變成了主要在二級市場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但是隨著中國證券主機板市場逐步完善,以及外資風險投資公司在風險投資領域的成功的示範效應,這些機構有可能重新被激起參與風險投資的興趣。同時,由於其有參與二級市場的經驗,其投資的二級市場的
上市公司的主業很有可能是其風險投資項目的重要依據。而
股權分置改革和證券主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要求的增加,上市公司必須實實在在考慮其併購的項目能夠為其經營業績加分,而不同於過去市場中單純的為製造題材的收購。這種條件下,上市公司、風險投資公司、被投資項目的創業者、以及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者,可能得到多贏局面。雖然這種模式對於風險投資公司來說有內幕交易的嫌疑,但是以現行國內的法律體系和執法空間,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上述這種投資模式,可以成為一部分有
創業投資經驗和背景的私募基金探討的發展方向。
實際上,中國快速成長的
中小型企業一直是風險投資機構掘金的領域。據安永公司的統計,2004年,中國完成的風險投資金額已經達到12.7億美元,而在2002年,這個數據只有4.18億美元。其中外資已經成為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比較而言,外資在項目選擇和退出機制上更具有優勢。比如高盛對蒙牛的投資,以及
凱雷集團對攜程網的投資。這樣的盈利模式是中國具有風險投資經驗和背景的私募基金所必須關注的。一般從事該類業務的投資者,應當具有5000萬元以上人民幣資產。通過制定合理的資產組合,從事跨市場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