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中國禮儀文化》主要內容簡介:溯
禮儀之邦精神源流,看世間風俗千姿百態,品一番獨特滋昧;游中華文化最初聖殿,贊禮儀文化俊美丰姿,落幾聲衷心感嘆;尋
文明古國禮儀精髓,嘆人情世態冷暖變幻,掩幾段傷懷心事;賞各族禮儀風情迥異,感中華大地人傑地靈,述華夏兒女情懷。
我國素以
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五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不僅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禮儀思想和
禮儀規範,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倫理道德、生活行為規範,進而內化為中華民族的自覺意識並貫穿於心理與行為活動之中。這個完整的倫理道德、生活行為規範就構成了一種文化,即禮儀文化。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禮儀概述
第一節 追尋禮儀
一、什麼是禮儀
二、禮儀的起源
三、禮儀的演變
四、我國各時期的禮儀
第二節 禮儀的分類
一、古代禮儀
第三節 禮儀的特徵
一、規範性
二、差異性
三、傳承性
四、發展性
五、等級性
六、認同性
七、文明性
八、自律性
第四節 禮儀的社會功能
一、溝通的功能
二、協調的功能
三、維護的功能
四、教育的功能
一、禮貌
二、禮節
三、禮儀與禮貌、禮節的關係
二、文化藝術修養
第一節 商代時期
第二節 周代時期
第三節 漢代時期
一、耕籍(藉)禮
五、喪葬禮俗
第五節 隋唐時期
第六節 宋代時期
第七節 遼金時期
第八節 元代時期
第九節 明代時期
一、婚禮
四、壽禮
第十節 清代時期
一、跪拜禮儀
三、皇宮禮儀
第三章 中國宮廷禮儀
第一節 宮廷禮儀概述
第十節 東鄉族
第十一節 侗族
第十二節 獨龍族
第十三節 鄂倫春族
第十四節 俄羅斯族
第十五節 鄂溫克族
第十七節 哈尼族
第十八節 哈薩克族
第十九節 赫哲族
第二十一節 京族
第二十二節 景頗族
第二十三節 柯爾克孜族
第二十五節 黎族
第二十六節 僳僳族
第二十七節 珞巴族
第二十八節 滿族
第二十九節 毛南族
第三十一節 蒙古族
第三十二節 苗族
第三十三節 仫佬族
第三十五節 怒族
第三十六節 普米族
第三十七節 羌族
第三十八節 撒拉族
第三十九節 畲(she)族
第四十節 水族
第四十一節 塔吉克族
第四十二節 塔塔爾族
第四十三節 土族
第四十四節 土家族
第四十五節 佤族
第四十六節 烏孜別克族
第四十七節 錫伯族
第四十八節 瑤族
第四十九節 彝族
第五十節 仡佬族
第五十一節 裕固族
第五十二節 壯族
……
內容簡介
禮儀文化對整箇中國社會歷史的影響深遠廣泛,中國
古代社會因此而成為禮制的社會,成為“禮儀之幫”。所以,探討中國古代社會的制度、文化、社會生活,必須研究禮儀文化。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我們比較系統的了解古代禮儀文化,探討這些東方禮儀文化產生的歷史原因和理論元點,都會有一些有益的啟示或幫助。
目錄
第二章 禮者理也:禮儀界說
第三章 以禮化天下:禮儀的宗法人倫特性
第四章 德治之用:禮儀的功用
第五章 宗族情結:生養成長禮儀文化
第六章 性愛的扭曲:婚姻禮儀文化
第七章 歲令時節:節日禮俗
第八章 慎終追遠:喪葬禮儀文化
第九章 祖宗崇拜:祭祀禮儀文化
第十章 “垂衣裳天下治”:服飾禮儀文化
第十三章 親宗禮賓:饗燕宴飲禮儀文化
第十四章 立敬自長始:尊老敬賢禮儀文化
第十五章 禮儀文化與現時代
文化特色
說到尊老,這是中國禮儀文化的特色,中國古代禮儀文獻中有大量關於壽命意義和老年價值的論述,更有許多尊老敬老的禮儀事跡記載。而在類書文獻中,更有專集專部用於老年問題。如唐代的《藝文類聚》、宋代《太平御覽》、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等,其中都設有老年問題專部。
沒有哪種禮儀文化像中國禮儀文化中有這樣許多有關“老”的名稱,六十為“譽"、七十稱“筆",八十叫“鼓",九十稱“黃考",百歲叫“期頤”。而“期頤”,據專家解釋,“期”是“要”,“頤”就是“養”。意思是,人到了百歲,身體衰弱,能力減退,需要後人“盡養之道”。其它如“古稀”,“花甲”,也都是對老年的一種名指。語言文字中大量豐富的老年指稱概念,反映了我們中華禮儀文化對“老”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