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國際研究分館

2012年6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國際研究分館正式成立,揭牌儀式在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國際研究分館由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美國研究所、日本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西亞非洲研究所和亞太研究所的六個所圖書館整合而成,依託俄歐亞所管理。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實行總分館制、圖書採購代理制和資源結構調整、服務方式創新等為主要內容的圖書館改革的結果。改革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系統由總館、分館、所館、專業書庫和資料室組成,實行總館—分館—所館(專業書庫、資料室)三級保障體制,其最大特點就是資源共建、文獻分藏,總館存放綜合性基礎性的資源,分館和所館結合各自專業特點收藏相關專業文獻,達到較高的收藏級別。 在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種總分館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圖書館界的關注。這是研究所圖書館的發展方向,也是資源共享所提倡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國際研究分館合併後目前藏書20多萬冊,館藏文獻資料涉及20個語種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個獨立的書庫和6個閱覽室。原來分散在各個研究所的藏書,現在統一由國際分館的工作人員管理。按照院館的要求,國際分館更換了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用Aleph500系統代替了過去的ECO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和適應性,實現採購、編目、典藏、流通、參考諮詢等各個業務環節的自動化管理以及數字資源發現獲取的無縫連線。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國際研究分館可以共享院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以及牛津大學圖書館、蘇黎世大學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俄亥俄圖書館等通過Z39.50協定的圖書館的圖書編目數據資源。國際分館六個所館的館藏目錄以及目前編目的每一本新書信息都可通過網際網路在線上公共目錄線上查詢。
成立國際分館後對讀者服務模式的構想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國際研究分館的成立使研究所圖書館的地位有所提高,業務服務範圍有所增加,俄歐亞所應利用這一契機,重視並做好圖書館工作,將研究所圖書館的藏書優勢轉變為讀者服務優勢。這就需要不斷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建設高水平的信息管理隊伍。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國際研究分館可在以下幾個方面為科研人員提供服務:
1.學科化服務。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優勢,改變過去等讀者上門的做法,深入研究室一線,了解研究室將要申報的課題並與課題組成員建立聯繫,提供面向學科、面向課題、面向任務的學科化服務,使圖書館服務與研究所科研過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個性化服務。從了解單一科研人員對某一問題的興趣、了解該學科領域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最新進展情況,到蒐集相關材料、立項、研究的初期階段、產生階段性成果以及最後課題結項等不同階段進行跟蹤服務。進一步挖掘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及時了解影響科研進度的關鍵知識點,為他們提供更有價值、時效性和針對性更強的圖書館信息服務。
3. 數位化服務。突出圖書館的信息傳遞職能,主動挖掘除公開發表文獻以外的各類信息源,將分散在各種類型、各個類目、各種文種的文獻或知識單元,經科學組合形成一種新的數字文獻提供給科研人員,開展二次、三次文獻服務,提升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推動文獻情報工作的創新和深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