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麥積山石窟始鑿於十六國後秦時期,距21世紀初有1600多年的歷史,由於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獨特價值和作用,遂成為中國早期雕塑藝術的代表。
在佛教藝術自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過程中,中國的造型藝術在民族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有益成分,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中國民族藝術,創造了符合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念和審美標準的中國風格的雕塑藝術。麥積山石窟的佛教藝術恰好表現了這種文化藝術的造型特徵。造型中的佛、菩薩、弟子從五官、神情、體態到服飾,都是活生生的西北人,使觀者感受到佛國的莊嚴肅穆和現實生活化的柔情滋味。
為弘揚中國豐富、燦爛的金幣文化,彰顯金銀紀念幣設計、生產工藝,展現中國豐富多彩的石窟藝術,倡導保護歷史文物,滿足社會公眾對收藏和投資金銀紀念幣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於2004年7月28日發行中國石窟藝術(麥積山)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3枚,其中金幣2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制幣信息
幣面圖案
錢幣賞析
設計工藝
中國石窟藝術(麥積山)金銀紀念幣的設計製作採樣用傳統的噴砂、拋光工藝來表現麥積山外景的地理特徵和人文特徵,強調了沙礫岩的質感和樹木的蔥鬱,以簡潔樸素的藝術語言將三身摩崖造像、繁密的洞窟、縱橫的棧道表現得清晰有致,孤峰兀立的山勢凸顯麥積山之壯觀與雄奇。
設計構思
中國石窟藝術(麥積山)金銀紀念幣的背面圖案在設計構思,浮雕處理及工藝表現上較好地體現了古代藝術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品位。背面圖案的設計者
羅永輝和黃夢顯在設計初期首先深入了解作品的時代風格和審美取向,如北魏、西魏造像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帶的特點,北周造像的珠圓玉潤、博大安詳的審美追求。設計者較好地把握了佛教造像藝術是天國與人間、理念與本能、信仰與思辨的結合。該套紀念幣5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將佛與飛天進行了適當的藝術處理,使幣面效果更為豐滿而有內涵。另外兩個圖案設計都比較簡潔,也更說明了麥積山雕塑藝術是很完美的。
1/2盎司金質紀念幣
1/2盎司金質紀念幣圖案選自第135窟坐佛造像。幣面上坐佛雙手撫於胸前,嘴角微帶笑意,神情恬靜安洋,質樸而虔誠,仿佛是對"極樂世界”的心馳神往和美好理想的追求。這身佛像的藝術手法洗鍊概括,融智慧豁達與祥和莊嚴於一身,不愧為北周時期“珠圓玉潤”造像風格的代表作品。
5盎司金質紀念幣
5盎司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選自第44窟主佛造像,其整身塑泥如新,神情生動。佛像作旋渦紋高肉髻,面型修長,彎眉連鼻,鳳眼下視,嘴含微笑、五官端正秀麗,融高貴和善於一體,設計師羅永輝用簡繁對比的巧妙手法,強調突出了佛的面部表情,使此身佛像精美異常。雕刻師王雲野雕工細膩,其浮雕處理最大限度地忠實原作,根據麥積山石窟造像多為泥塑刻畫入微、妙趣橫生的特點,使紀念幣中的造像與原作相比惟妙惟肖,真實地再現了麥積山石窟的藝術風格。
2盎司銀質紀念幣
2盎司銀質紀念幣圖案選自第121窟正壁比丘尼與菩薩造像。這兩身脅協菩薩為麥積山石窟藝術具有藝術性、充滿生活情趣的北魏佳作。幣面上左弟子束螺旋髮髻,狀如塔形,身著寬邊敞口大衣,
雙手合十,傾聽佛法。右菩薩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面含微笑,似有所悟。菩薩與弟子緊緊相依,似在竊竊私語,會心交談,情趣橫生,惟妙惟肖,使人倍感親切自然。她們宛如一對姐妹,神情超凡脫俗,安詳親密,體現出對佛的虔誠和堅定的信念。
榮譽表彰
2006年,中國石窟藝術(麥積山)金銀紀念幣的5盎司金幣在由美國克勞斯出版社和《世界硬幣新聞》聯合主辦的世界硬幣大獎賽上,獲得“最佳金幣”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