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美國一批著名學者近年研究中國現代化事業的綜合性著作。它從晚清中國與西方交手並著手現代化說起,一直寫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國際環境、政治結構、經濟發展、社會整合和科技進步等五方面,論述了中國現代化事業在晚清、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和解放後各個時期的起步、彷徨、動搖、發展、挫折、再發展的艱難歷程。
作者簡介
羅茲曼,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是中國、日本和俄國這類社會的相互對比與彼此理解,也兼及有關現代化與前現代的巨觀
社會學比較,或者東亞與西方發展路徑的比較。著有《清代中國的人口與市場調解》等,編有《中國的現代化》、《東亞地區:儒家遺產及其現代調適》、《日本對戈巴契夫時代的回應》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何謂現代化
現代化的長期過程
現代化的多層面性
其他研究方法
現代化的比較領域
第一部分 歷史的遺產:18世紀和19世紀
第二章 國際環境
現代化和國際關係
世界秩序
世界觀
中國的世界秩序
西方對中國的侵擾
鴉片戰爭前的廣州貿易
不平等條約
利益範圍和搶奪租地
國際比較
第三章 政治結構
主權
政治意識
領導:王朝利益
領土完整
國家權力的行使
中央政府:對新需求的適應
武裝力量:軍隊地位的變化
財政基礎
全國通訊
地方政權
省級政府
基層組織
地方領導
法律結構
衝突的解決
利益集團
特殊政治利益
條約口岸
國際比較
第四章 經濟結構與經濟成長
經濟基礎
制度背景
增長機制和階段
商品市場
生產資料市場
資源配置
收入分配
消費、積蓄和投資
技術革新
國家的作用
官營部門
通貨和財政問題
國家政策
對外貿易
國際比較
第五章 社會整合
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