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再造:中國近代的現代化進程》是2006年1月1日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牧侖。本書不僅是對現代化本身的探討,而且把重點放在中國現代化緩慢開始後的社會分析。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鄒牧侖,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當代著名學者。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師從著名歷史學者王玉哲先生習先秦史,獲碩士學位。1985年至1993年任職於中央黨校,從事歷史文化及中國當代社會研究。1993年底至1998年底,客居加拿大渥太華;1998年底至今客居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自1997年初著手撰寫《百年震盪》歷史系列,1999年底完成其中五卷:一、《夢斷神州》;二、《長河落日》;三、《血灑征程》;四、《乾坤再造》;五、《風雨滄桑》。自2000年底著手撰述傳統文化系列,現已陸續出版《聽老子講道》、《伴孔子週遊》、《道德經旁說》、《向釋尊問佛》。
內容簡介
1840年,在鴉片戰爭的烽火硝煙中,現代化從遙遠的大西洋畔向我們匆匆走來。人們不能明白這些以往在中國官府以及中國人面前低三下四甚至有點奴顏婢膝的“洋鬼子”們,為什麼忽然就厲害了起來?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絲毫不知道“洋鬼子”們所操持的東西就叫做工業產品,它們所代表的鮮明特徵開啟了世界現代化之端倪。從這時起,以往被彼此隔絕的平面世界,已經真正形成為一個可以互相交遊和往來的球體了;而本來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的各個國家和民族,則不分大小,統統被融會到一個無所不包的巨大網路之中。
對於長期擁有優良文化傳統和製造工藝水平較高的中國人來說,無論有沒有科學指導,學習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西方人的那么一點先進技術,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儘管中國人對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始終沒有加以足夠重視。中國所以在現代化方面的行動遲緩,因為中國自己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們知道,國家強大的基礎來源於民眾,民眾的集體或個人的積極力量來源於凝聚力強的社會,一個精神健全而反應靈敏的社會,又反過來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民眾的心理和行為。混亂失序的傳統社會、一盤散沙的民眾、僵化而教條的政府、保守而腐敗的官員、龐大而流動的失業人口,都是中國開展現代化的不利因素。中國惟一一個有利因素就是擁有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政府,但在1840年後,國家由於中央集權政府各級官員們的腐敗無能而日益被自己的民眾所拋棄。中國民眾在與中央政府的長期對立和抗衡中,使整個國家的整體力量被無端地虛擲了。在這樣的局面下,從1840 年到1949年,中國人幾乎在完全無序的狀態下,失去了進軍現代化的精神動力。
媒體評論
書評
在撲面而來的八方風雨中,在華夏的落日餘暉下,中國的所有仁人志士都投袂而起。整整五代或六代最優秀的中華兒女集結在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旗幟下,為了沉睡的神州之覺醒,為了古老的文明國家之崛起,為了衰弱的文化民族之復興,毅然決然地踏入了現代化的漫漫征程,他們以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表明了中國人進軍現代化的堅強意志和決心。本書講述了鴉片戰爭爆發後,在風雲變幻的歷史大潮中,六代中國人的歡樂、悲哀和血淚。
目錄
前言
一、古代文明的曙光
二、胡夏禮事件
三、現代化
四、西方衝擊波
五、國門洞穿之後
六、沒虞淵而取墜口
七、天下事窮則變
八、流水高山心自知
九、傳統中國的基礎
十、早熟的現代化
十一、現代化與中國國情
十二、用夏變夷
十三、地分南北看變法
十四、不以守成治天
十五、洋人變法呼籲
十六、南海聖人
十七、狂風日暮起
十八、回首春風淚沾巾
十九、一日心期千劫在
二十、巨夏將傾木難支
二十一、將往觀乎八荒
二十二、世事紛紜如棋局
二十三、政治現代化的實驗
二十四、南京民國政府
二十五、世界哲人的憂慮
二十六、獨留青冢向黃昏
二十七、蕭瑟秋風今又是
二十八、艱難的歷程
二十九、風雲激盪五十年
三十、風雨不歸路
三十一、征程漫漫路迢迢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