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火山

中國的火山

中國晚新生代以來的火山及熔岩活動較普遍,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內蒙古及晉冀二省北部、雷州半島及海南島、雲南騰衝、羌塘(藏北)高原、台灣、太行山東麓及華北平原等地。中國火山活動大部分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大陸邊緣火山,主要華夏系、新華夏系斷裂及與之相交的北西向斷裂控制,為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產物。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東北地區,海南島北部,騰衝火山群,高原北部,台灣島,太行山,南京附近,

基本信息

中新世更新世的2000多萬年的地質歷史中,中國是個多火山國家,那時中國的火山噴發,尤其是東北地區,並不亞於日本。近代中國火山活動也非常頻繁,1951年5月27日,新疆于田縣南部克里亞河源頭髮生了一次火山活動,隨著隆隆的巨響,亂石飛濺、濃煙四起,瀰漫的火山灰頃刻間遮住了天日,一座新生的火山-卡爾達西火山誕生了。火山高達145米,全由褐黑色安山岩-玄武岩熔岩組成,火山口呈圓筒狀,深56米。這也是近五十年來中國大陸上最有規模的火山活動。
在人類文明時代,中國火山活動程度相對較低,特大規模的噴發次數較少,造成的危害損失較小。雖然我國處於兩大地震帶之間,但國內大部分地區遠離板塊薄弱地帶,因此中國境內在地殼運動方面呈現出“地震劇烈、火山微弱”的特點,多數火山都處於長期休眠熄滅的狀態。不過,中國的休眠火山仍不排除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
中國的火山中國的火山
地質學家們把中國的火山分布和火山活動劃分為兩大區域:一個區域是沿我國東部的大陸邊緣,那裡形成數以百計的火山群和火山錐,它們構成了環太平洋火山鏈的一部分;另一個區域是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火山群。在這些區域內火山分布及火山活動十分普遍,如著名的黑龍江五大連池、鏡泊湖;吉林的長白山、龍崗;內蒙古的哈拉哈、漢諾壩;山西的大同;山東的蓬萊;江蘇的六合;安徽的嘉山;福建的明溪;台灣的基隆;廣東的雷洲;海南的瓊北;雲南的騰衝等等。至於青藏高原地區,各類火山的分布不同規模的火山活動更為多見。
中國的火山活動多呈中心式噴發,通常可以形成截頂圓錐狀的火山,地質學家稱作火山錐。據記載,上述五大連池長白山、台灣、騰衝西崑侖等地區400年間都有過火山噴發,長白山查到的歷史記錄就有三次以上,火山錐這種奇特地形在這些地區都可以發現。這些火山錐的相對高度在70-220米之間,錐體直徑400-1000米,由熔岩、浮岩及火山碎屑物等組成。岩漿自火山口噴出後逐漸冷卻凝固為熔岩台地,以五大連池最為典型。當熔岩體堵塞河流時便形成堰塞湖,鏡泊湖是中國最大的堰塞湖。長白山是中國最大的層狀複式火山。中國最大的火山群在龍崗,那裡有大小不同的火山錐72座。我國西部一些地區的火山噴發類似於夏威夷式,那裡缺少明顯的火山錐,在廣闊的熔岩台地上常形成許多低於地表鍋狀火山口,熔岩體圍繞火山口周圍分布。

東北地區

是中國新生代火山最多的地區,共有34個火山群,計640餘座火山,並有大面積的熔岩被。主要分布在長白山地、大興安嶺東北平原及松遼分水嶺3地區,具有活動範圍廣、強度高、噴發期數多、分布密度大等特點。有中國最大熔岩堰塞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火山群、長白山火山錐等。
內蒙古高原亦為中國晚新生代火山活動較頻繁地區,在以錫林郭勒盟為中心的內蒙古高原中部,發育有大片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期的玄武岩組成的熔岩台地,總面積約1.2萬多平方千米,規模僅次於長白山區。台地上規律地排列著許多第四紀死火山錐。按其分布約可分為巴彥圖嘎熔岩台地、阿巴嘎火山群和達來諾爾熔岩台地3片。
分布分布

海南島北部

此處火山及熔岩地貌的形成與該區強烈的新構造運動密切相關。據統計玄武岩流面積達7 500平方千米,火山錐近70個。

騰衝火山群

位於滇西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及熔岩流以騰衝縣城為中心成一南北向延伸的長條形,面積87×33平方千米,計有火山錐70餘座,其中火山口完整的22座,遭破壞的10座,其餘為無火山口火山。該區以極豐富的地熱資源著稱於世,當前火山仍處於微弱活動過程。

高原北部

分布較廣的多期火山活動遺蹟。可劃分為6個火山群。該區位置最南的大火山群——巴毛窮宗火山群,最高達5 398米,是中國最高的火山。

台灣島

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內,北部大屯火山群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期火山活動的產物,並有澎湖列島等火山島。這些火山形成了台灣島北部獨特的火山海岸。

太行山

東麓有名的井陘雪花山玄武岩、湯陰黑山頭玄武岩等以及河北平原內部黃驊附近的“小山”和無棣附近的“大山”也為新生代以來火山活動的產物。

南京附近

上新世噴發的上“方山”玄武岩和下“方山”玄武岩,長江北岸的盱眙、六合及南岸江寧一帶均有由10餘座火山錐組成的小型火山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