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3.0:諸大建學術日記

中國發展3.0:諸大建學術日記

《中國發展3.0:諸大建學術日記(2008)》主要內容簡介: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作者對於1949年以來新中國將近60年以及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個人版的觀點。如果1949-1979年的第一個30年是以政治時代為特徵的中國發展1.0,1979-2008年的第二個30年是以經濟趕超為導向的中國發展2.0,那么未來的第三個30年將是以科學發展為導向的中國發展3.0。當前在追求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的時代,人們已經越來越不滿足於延續過去30年的數量型增長,而是希望未來的30-40年是實打實的質量型發展。《中國發展3.0:諸大建學術日記(2008)》基於可持續發展三重底線的視角與方法,對中國未來發展需要更多地關注就業增長、低碳增長、福利增長等問題提供了個人的看法和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發展3.0:諸大建學術日記
  •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 頁數:583頁
  • 開本:32
  • 品牌:同濟大學出版社
  • 作者:諸大建
  •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843308, 756084330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發展3.0:諸大建學術日記(2008)》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諸大建,管理學博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985工程同濟大學城市研究創新基地學科帶頭人,同濟大學公共管理系王任,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4-2005年為美國哈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1994-1995年為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王要研究可持續發展與管理、城市發展與管理、公共服務與合作治理等。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管理學部委員、建設部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綠色新政諮詢專家、瑞士達沃斯《世界資源論壇》國際專家委員會專家、上海市政府特邀決策諮詢專家、2010年上海世博會環境顧問等

圖書目錄

作者序
2008年1月
一星期二 把低碳與快樂聯繫起來/2
星期三 讓快樂增長與物質增長脫鉤/3
星期五 讓填表格成為快樂的事情/6
星期六 休閒與掙錢問題的理論思考/7
星期二 生態效率視野下的中國發展/10
星期三 世界旅遊的四個方面/12
星期四 從“鬥爭為樂”到“包容為樂”/14
星期六 快速進入狀態的方法/16
星期日 弗里德曼開始關注綠色/18
星期二 讓發展模式與美國脫鉤/20
星期三 生態創新的課題設計/23
星期四 上海土地需要二次開發/24
星期一 生態東灘的基本問題/26
星期二 對東灘開發的疑問/27
星期三 對蘇州鄉村旅遊的看法/29
星期四 個人理財的三個階段/30
星期五 科學發展觀的深入研究/32
星期六 碳足跡的基本問題/33
星期日 基金投資的三個原則/35
星期一 《地球——我們輸不起的實驗室》的譯序/37
星期四 從幸福指數的角度看塞班/39

2008年2月
星期五 環境時代的開創者卡遜/44
星期一 個人理財規劃的三個問題/46
星期二 生態經濟的倡導者戴利/47
星期三 Stahel的服務經濟概念/52
星期四 環境影響方程的創立者埃里希/53
星期五 三重底線的倡導者埃爾金頓/56
星期六 政策研究的基本要素/58
星期日 從常熟看蘇州旅遊的問題/59
星期一 博爾丁的宇宙飛船經濟/61
星期二 羅根的地球生態極限思想/63
星期三 戴利的穩態經濟模式/65
星期四 Common的生態經濟幸福公
星期五 把綠色與創新系統地整合起來/70
星期日 康芒納的技術環境影響/73
星期一 艾爾斯的物質平衡思想/75
星期三 舒馬赫的小即美思想/77
星期四 Braun8art的生態效果思想/80
星期五 基於生態經濟的中國發展/82
星期六 巴恩斯的資本主義3.0/84
星期日 布里克的倍數10戰略/87
星期一 哈丁的公地悲劇分析/90
星期二 羅馬俱樂部的增長極限/93
星期三 從三重基線看三生協調/96
星期四 三生協調的深化內容/100
星期五 奧斯特羅姆的公共事務管理/101

2008年3月
星期六 從三個支柱到三重圓圈/105
星期日 一篇理論性論文的樣板之作/107
星期一 如何認識三生系統的關係/109
星期二 三重圓圈的管理意義/112
星期三 中國三重底線的政策歷程/114
星期四 發展三角的管理意義/115
星期五 低碳經濟的基本問題/117
星期日 城市碳排放的實證研究/119
星期三 生態文明的系統研究/122
星期四 循環經濟是我的最大機遇/124
星期一 強可持續性還是弱可持續性/126
星期二 生態效益還是生態效率/129
星期三 相對脫鉤與絕對脫鉤/132
星期六 汽車牌照拍賣與上海公共運輸/134
星期日 三個支柱的管理意義/135
星期一 三重圓圈的政策意義/137
星期二 三個支柱的案例研究/140
星期三 三重圓圈的典型事例/143
星期四 基於IPAT公式的三生政策演變/145
星期五 面向人的發展的城市理論與政策/147
星期六 城市集中化的四個方面/150
星期日 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本問題/153
星期一 城市發展的網路治理/154

2008年4月
星期四 適度經濟的基本情況/158
星期五 東方智慧的發展模式/159
……

序言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第30個年頭。對於1949年以來新中國將近60年的發展以及未來展望,我有一個個人版的說法。如果1949-1979年的第一個30年是以政治時代為特徵的中國發展1.0,1979-2008年的第二個30年是以經濟趕超為導向的中國發展2.0,那么未來的第三個30年將是以科學發展為導向的中國發展3.0。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中國從1980年的人均GDP250美元水平翻了10倍多,達到了現在的人均3000多美元。未來的10-20年,即使按照每年7%-8%的平均增長率,中國到2030年也肯定可以達到人均1萬美元,在平均的意義上基本達到高收入國家的門檻。然而,在追求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人們已經越來越不滿足於延續過去30年的數量型增長,而是希冀未來的30-40年是實打實的質量型發展。因此,現在要討論的問題是:中國應該以什麼樣的內涵與狀態達到人均1萬美元的發展水平。對此,可以有不同角度和不同學科的討論與建議。本人2008年的學術日記,針對中國當前發展的狀況與問題,按照自己偏愛的可持續發展三重底線的理論模型,記錄了一些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我個人以為中國未來30年特別是今後10年的發展,需要更多地關注就業增長、低碳增長、福利增長等發展質量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