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狂歡節

德國上巴伐利亞小城迪特富特,這個只有6100名居民的地方每年都慶祝一次“中國狂歡節”,為期一天。每到這時,放鞭炮、舞龍、穿唐裝,狂歡節變成了中國節日。

節日由來,節日特點,

節日由來

1928年,迪特富特人的狂歡節里第一次有了中國元素。吹奏班的樂手們首次穿著唐裝公開演奏。1954年的狂歡節應該載入史冊:人們在這一年狂歡節的“胡鬧星期四”第一次選舉了一名中國皇帝。此後,迪特富特的狂歡節“胡鬧星期四”就搖身一變,成了中國狂歡節。

節日特點

同一般西方城市的唐人街慶祝中國節日不同,迪特富特的中國狂歡節基本沒有華人參加,都是由清一色的、不會說漢語的當地人自己組織的。2018年,這個節日恰逢中國農曆大年三十,同春節碰到一起。
說中國狂歡節的節日地位,超過了歐美傳統文化里的聖誕節,也許並不過分。聖誕節不在街上慶祝,不搞聲勢浩大的公開活動,而是在家裡同親朋好友度過,更具私人性、家庭性,狂歡節則是把表達的場地搬到了公開場所,手段也是極具誇張性,還給素不相識的人提供交往的機會,總之是一場社會活動。迪特富特人把這場社會活動搞得絢爛多姿,生動有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