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減軍隊額,改善官兵編配比例,完善領導指揮體制,最佳化軍兵種結構,深化聯勤保障體制改革,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加強聯合訓練,深化後勤改革,推進三軍一體化保障進程,開展後勤裝備科研,深化醫療保障制度和社會化保障改革,創新政治工作,依法從嚴治軍,
裁減軍隊額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是軍隊建設的既定方針。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已經完成兩次大規模
裁軍,共裁減軍隊員額150萬。2003年9月,中國政府決定,2005年前再裁減軍隊員額20萬,軍隊總規模將保持230萬人。這次裁軍在壓縮規模的同時,著重最佳化結構、理順關係、提高質量。
改善官兵編配比例
通過精簡機構,減少副職領導幹部、部分幹部崗位改由士官擔任或實行聘用制等,大幅減少幹部數量,使全軍官兵的編配比例得到最佳化。
完善領導指揮體制
重點精簡軍以上機關和直屬單位,減少指揮層次,健全作戰指揮體系,強化指揮功能。調整機關職能,撤併部門,減少內設機構和人員,機關機構和人員均減少15%左右。
最佳化軍兵種結構
精簡
陸軍,減少裝備技術落後的一般部隊,加強
海軍、
空軍和
第二炮兵建設。最佳化部隊內部編成和軍兵種規模結構,提高各軍兵種高新技術部隊的比例。
深化聯勤保障體制改革
繼續實行以軍區為基礎的聯勤保障體制,擴大聯勤保障範圍,精簡後勤機構和人員,將軍兵種領導管理的後方醫院、療養院和通用物資倉庫劃歸聯勤系統統一整編。逐步實現三軍一體化的聯勤保障體制,提高綜合保障效益。
調整院校體制編制。健全軍地並舉培養軍事人才的體制和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任職教育為主體、軍事高等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相對分離的新型院校體系。按照規模化、集約化辦學的要求,最佳化院校體系結構,精簡部分軍地通用或同類數量偏多的院校,合併同駐一地或任務相近的院校。
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
人民解放軍在繼續重視陸軍建設的同時,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謀求作戰力量結構協調發展,提高奪取制海權、制空權以及戰略反擊能力。
海軍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任務。海軍擴大近海防禦作戰空間和防禦縱深,加強、完善海戰場建設,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按照精幹、頂用的原則,減少領導指揮層次,對各種作戰力量進行科學編成,突出海上作戰兵力特別是兩棲作戰兵力建設。加快更新海軍武器裝備,重點發展新型作戰艦艇,以及多種專用飛機和配套裝備,提高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參加諸軍兵種聯合演練,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和海上綜合保障能力。
空軍擔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的任務。空軍適應信息化空中作戰要求,逐步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重點發展新型戰鬥機、防空反導武器、信息作戰手段和空軍指揮自動化系統,培養適應信息化空中作戰的複合型人才,加強多兵種、多機種契約作戰訓練,提高空中打擊、防空作戰、信息對抗、預警偵察、戰略機動和綜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總體規模適度、編成結構合理、武器裝備先進、系統配套集成、信息支援和作戰手段完備的空中防衛作戰力量。
第二炮兵是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力量,主要擔負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
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飛彈精確打擊任務。第二炮兵通過加強飛彈武器的改進和研發,提高飛彈武器和指揮、通信、偵察等配套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建立了以工程院院士和飛彈專家為骨幹的人才隊伍,超過70%的軍官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訓練改革,縮短新型武器裝備形成戰鬥力的周期。緊貼作戰實際,開展飛彈發射訓練和近似實戰條件下的戰備演練,部隊的快速反應和精確打擊能力不斷提高。
推進信息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堅持套用主導、創新求實、人才為本、跨越發展的總體思路,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的研究和實踐。
二十多年來,人民解放軍以指揮自動化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軍隊作戰領域的信息化水平。組織實施了一批軍事信息系統重點工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各級指揮機關和作戰部隊指揮手段明顯改善,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在軍隊日常業務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戰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戰武器系統信息技術含量不斷增加。中央軍委先後批准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自動化建設綱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自動化條例》,明確了指揮自動化建設目標和有關政策法規。
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致力於全面推進以軍事信息系統和信息化主戰武器系統建設為主體、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和保障的軍隊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建設中,堅持戰鬥力標準,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強集中領導和統籌規劃,創新軍事理論和作戰思想,最佳化管理體制和部隊編制,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重視培養信息化人才。加強軍事信息系統建設,加快主戰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改造,充分開發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注重提高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能力。利用國家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有利條件,建立軍民結合的科研生產體制和信息動員機制,實現軍隊信息化建設與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相互促進。
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
人民解放軍把武器裝備作為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依託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適應國家安全需要,不斷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
為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建設注重頂層設計,堅持走以信息化為主導、機械化信息化複合發展的道路,努力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精幹高效、整體最佳化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
優先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新型信息化作戰平台和精確制飛彈藥,研製新型電子對抗裝備,著力增強精確打擊能力和信息作戰能力。
加快改造老舊裝備。一批技術落後、性能下降、使用維修成本高的老舊裝備正在逐步退出現役。有選擇、有重點、有步驟地改造部分現役主戰裝備,通過“嵌入”先進技術,研製新型彈藥,整合指揮控制系統,恢復或提高了現役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
不斷提高裝備綜合保障水平。堅持立足現有裝備,把武器裝備成建制、成系統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適應主戰裝備發展,配套研製新型通用和專用保障裝備,加強以新裝備為重點的維修和技術支援力量建設,重點加快培養新裝備的使用、維修和管理人員,使部隊裝備的綜合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保證了軍事鬥爭準備的需要。
實施人才戰略工程
2003年8月,中央軍委制定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提出力爭經過一二十年的努力,擁有一支懂得信息化戰爭指揮和信息化軍隊建設的指揮軍官隊伍,一支善於對軍隊建設和作戰問題出謀劃策的參謀隊伍,一支能夠組織謀劃武器裝備創新發展和關鍵技術攻關的科學家隊伍,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裝備性能的技術專家隊伍,一支能夠熟練掌握手中武器裝備的士官隊伍。人才戰略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2010年前使全軍人才狀況明顯改觀,作戰部隊人才建設大幅躍升;2011年到2020年,實現人才建設大的跨越。
近年來,人民解放軍發揮軍隊院校培養人才的主渠道作用,生長幹部培養已基本實現本科化,軍隊院校職能正在由以學歷教育為主向任職教育為主轉變。逐步實現軍地通用人才主要依靠普通高等學校培養,已有90餘所普通高等學校承擔為軍隊培養幹部的任務。實施“高層次人才強軍計畫”,近30所重點普通高校為部隊培養了一大批緊缺專業碩士。在軍事院校開辦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大軍區職和軍職領導幹部高科技知識培訓班、軍兵種知識交叉培訓班等班次,選送數百名軍隊幹部入中央和省級黨校學習。有計畫地組織作戰部隊師旅主官出國考察,增加軍事指揮軍官出國留學數量。
加強聯合訓練
人民解放軍適應現代戰爭的主要特點和樣式,加強各個層次的諸軍兵種聯合訓練,提高聯合作戰能力。
深化聯合戰役訓練。全軍以作戰任務為牽引,突出針對性訓練、聯合作戰訓練和高級領率機關訓練,成功組織了一系列重大聯合戰役訓練活動。強化作戰問題的研究演練,加強作戰理論、訓練法規和網路系統等基本建設,探索聯合戰役的作戰指導、作戰指揮和訓練方法,提高了各級指揮員組織指揮聯合作戰的能力。
開展聯合戰術訓練。為適應戰術層次聯合作戰的需要,全軍通過區域協作的形式,使駐地相鄰的諸軍兵種部隊打破軍種界線,加強聯繫與合作,開展聯合戰術訓練。2003年9月,總參謀部在大連地區組織全軍軍事訓練區域協作觀摩交流活動,總結開展軍事訓練區域協作經驗,探索聯合戰術訓練新途徑。
改進聯合訓練手段。經過多年的發展,基地化訓練、模擬化訓練、網路化訓練取得明顯進展。全軍各種類型師、旅、團級作戰部隊的契約戰術訓練初步實現基地化,初步建成各軍兵種戰役、戰術指揮訓練模擬系統和“全軍院校作戰(聯合)實驗室訓練模擬系統”,建成各軍區、軍兵種和各級指揮院校區域網路互聯互通的軍事訓練網路系統。
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院校加強聯合作戰教育,初級指揮院校進行聯合作戰基礎知識教學,中級指揮院校進行各軍種戰役、軍種契約作戰教學,高級指揮院校進行戰略研究和聯合戰役教學。部隊通過開展崗位練兵和區域協作訓練,採取集訓、相互觀摩、學術研討和聯合演習等方式,進行軍兵種知識和聯合作戰知識學習,促進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成長。
深化後勤改革
人民解放軍繼續推進後勤改革的深化、拓展、配套,努力提高快速、高效、綜合的保障能力。
推進三軍一體化保障進程
從2004年7月開始,在濟南戰區進行大聯勤改革試點。實行聯勤機關三軍一體。將目前的軍區聯勤部改稱軍區(戰區)聯勤部,作為戰區三軍部隊聯勤工作的領導機關,聯勤部機關的軍兵種幹部比例由原來的12%增至45%。實行保障力量三軍一體。將戰區內軍兵種領導管理的後方倉庫、醫院、療養院和物資、工程等後勤保障機構,全部劃歸聯勤系統,進行統一整合、統一建設、統管共用。實行保障內容三軍一體。戰區內三軍部隊的後勤保障,不再劃分通用保障和專用保障,統一由聯勤系統組織實施。實行保障渠道三軍一體。將目前對軍兵種部隊保障的多個渠道,調整合併為聯勤系統一個渠道,減少供應保障環節,提高效率,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開展後勤裝備科研
兩年來,共完成92項新型後勤裝備的試驗定型,後勤裝備體制項目定型率達到93%,基本形成專業門類齊全的新一代後勤裝備體系,部分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4年4月,舉辦第四屆北京國際軍事後勤裝備技術展覽會。26個國家和地區340多個廠商參加展覽,16個國家軍事後勤代表團應邀出席展覽活動,並參加國際軍事後勤裝備技術發展戰略研討。
深化醫療保障制度和社會化保障改革
2004年5月,全軍在先期試點和擴大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以分類保障、合理醫療、統定管理、持卡就醫為主要內容的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軍人免費醫療、隨軍家屬優惠醫療、軍隊職工保險醫療相結合的新型醫療保障制度,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和保障水平。出台軍隊職工工資總額包乾管理辦法和分流安置經費補助等政策,重點解決軍隊職工分流和轉制問題。全面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供應市場化、管理社會化,加大住房補貼兌現力度,提高軍人購房能力。
創新政治工作
人民解放軍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創新政治工作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機制,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的服務保證作用和作戰功能。
2003年12月重新修訂頒布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堅持把政治工作作為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和軍隊履行職能的根本保證,明確提出政治工作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強調發揮政治工作的作戰功能。全軍廣泛開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主題教育,深入進行戰時政治工作的研究演練,加強各軍兵種和執行特殊任務部隊的政治工作,強化軍隊職能教育,增強憂患意識,激發練兵熱情,培育部隊的戰鬥精神和優良作風。
人民解放軍堅持依靠法規制度推動政治工作創新發展。2004年4月,中央軍委頒布《中國共產黨軍隊委員會工作條例(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全委會、常委會、書記和委員的職責,完善了黨委議事決策的程式和原則。2004年2月,中央軍委頒布《關於加強軍隊高中級幹部教育管理的若干規定》,制定和完善了團級以上幹部個人學習檢查考核、專項教育、誡勉談話、思想政治素質考查、述職述廉、重要工作履職報告等制度。
人民解放軍重視思想文化建設。2001年至2002年,中央軍委共撥款1.4億元用於軍隊基層文化建設。近兩年,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相繼聯合印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裝備管理暫行規定》和《軍隊基層文化建設暫行規定》。從2003年起,全軍基層文化器材列入標準經費供應,實行列裝管理。2004年5月,召開全軍文藝創作座談會,制定全軍文藝創作五年規劃。軍隊每年出版2800多種圖書和音像製品。各部隊開展豐富多彩的軍營文化活動,促進了全面建設和戰鬥力的提高。
依法從嚴治軍
人民解放軍貫徹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方針,加強軍事法制建設,提高正規化水平,增強部隊戰鬥力。
注重把治軍的優良傳統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要求用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規範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在新的歷史時期,軍隊先後頒布和修訂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佇列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警備條令》以及新一代作戰條令等一大批軍事法規,已基本形成以條令條例為主體的軍事法規體系。2003年4月,中央軍委頒布《軍事法規軍事規章條例》,規範了軍事立法工作。2004年1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全軍和武警部隊對現行軍事法規、軍事規章進行全面清理,統一組織編印軍事法規和軍事規章彙編,為從嚴治軍提供法規依據。全軍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和條令條例學習,舉辦不同層次的條令集訓,引導官兵依法履行職責。
維護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權威性、嚴肅性,嚴格按照條令條例管理部隊。把作風紀律建設貫穿於經常性教育和管理,使官兵自覺遵守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通過嚴格的訓練,培養部隊嚴整的軍容、嚴明的紀律和雷厲風行的作風。2003年8月,中央軍委修訂頒布《軍隊基層建設綱要》,推動了基層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的正規化。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兩次組成聯合工作組,對全軍從嚴治軍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全軍和武警部隊按照中央軍委的要求,開展整頓治理工作,促進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方針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