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60年》內容簡介: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伴隨著新中國建設、改革的偉大進程,國防和軍隊建設走過了光輝的歷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面推進,已由過去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開始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建立了輝煌業績,成為人民共和國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基本介紹
- 書名: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60年
- 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 頁數:405頁
- 開本:16
- 品牌:黨建讀物出版社
- 作者:姜廷玉
-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900765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長期從事軍事史、戰爭史、軍事人物研究,撰寫和主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榮獲一級紅星勳章人物誌》、《外國軍事院校概覽》、《台灣三百軍事人物》、《侵華日軍高級將領大結局》、《中華民族抗戰精神永存》、《中國抗日戰爭簡明圖志》、《多視角下的長征》、《長征頌》、《長征畫典》、《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軍旗飄飄》、《解讀紅色見證》、《外軍名校與名將》、《跨世紀的輝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證章史話》、《新中國十四次國慶大閱兵》等20餘部著作。其中有的獲國家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多部書被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總署評為紀念抗戰60周年、長征70周年、建軍80周年重點圖書。作為課題組長主持完成了國家“九五”社會科學軍事學重點課題《中國軍校發展史》、全軍“十五”軍事科研重點課題《台灣五十年軍事史》。被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聘為《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歷代軍事人物”、“中國古代戰爭史”、“古代兵器”三個學科副主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10多篇獲國家和全軍獎。
圖書目錄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不斷創新,先後四次調整和充實國家軍事戰略。新中國軍事戰略的調整和充實,始終依據關於戰爭與和平的判斷和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大局,堅持自衛的原則,堅持從政治上和軍事上制止或推遲戰爭爆發的原則,堅持防禦與進攻相結合、以反擊行動達成自衛目的的原則。60年間,國家軍事戰略不斷進行調整和充實,在它指導下的軍事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適應軍事鬥爭任務的歷史性轉變,確立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
二、從“備戰整軍”到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
三、從重新肯定“積極防禦”,到準備應付可能的局部戰爭和軍事衝突
四、提出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確立面向21世紀的軍事戰略
第二章 調整改革體制編制 建設現代化合成軍隊
軍隊體制編制涉及軍隊建設的全局,關係軍隊現代化的進程。軍隊組織結構是否合理,體制編制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軍隊建設的質量和作戰的能力。新中國成立以來,依據軍事戰略、未來作戰需求、國家經濟實力、科學技術水平、軍隊武器裝備等因素的變化,人民解放軍的體制編制不斷進行與之相應的調整改革。
一、精簡整編,建立諸軍兵種合成軍隊
二、全軍進入臨戰準備後的調整整編
三、開創軍隊建設新局面階段的精簡整編
四、軍隊轉型建設時期的體制編制調整改革
第三章 提高防衛作戰能力 全面履行軍隊使命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人民解放軍貫徹積極防禦戰略方針,把軍事訓練擺到戰略地位,堅持依法從嚴治軍,不斷提高防衛作戰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對敵作戰、進駐港澳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成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鋼鐵長城。
一、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
二、始終把軍事訓練擺在戰略地位
三、不斷加強正規化建設
四、參加國慶閱兵
第四章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永葆人民軍隊本色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人民解放軍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推動思想政治建設創新發展,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部隊官兵,保證軍隊戰鬥力的提高和有效履行歷史使命,使人民軍隊經受住各種嚴峻考驗,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一、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和制度
二、加強軍隊黨的組織建設
三、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部隊官兵
四、加強軍隊幹部隊伍建設
第五章 改革軍隊院校教育 培養高素質新型人才
新中國成立60年來,軍隊院校繼承革命戰爭年代軍事教育的優良傳統,堅持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務的辦學宗旨,改革創新,開拓前進,培養和造就了大批軍事人才,為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正規化建設中的軍隊院校
二、軍隊院校在曲折中發展
三、開創軍隊院校建設新局面
四、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中的軍隊院校建設
五、軍隊院校科學發展譜新篇
第六章 建設現代化後勤 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伴隨著中華民族富國強軍的步伐,我軍在戰爭年代數量規模型的傳統後勤基礎上,不斷向質量效能型的現代後勤發展。目前軍隊後勤已從封閉半封閉型後勤發展為開放型後勤;由諸軍兵種自我保障走向三軍聯合保障;從軍隊後勤辦社會發展為依靠社會辦後勤;從人背馬馱的傳統手段發展為機械化信息化結合的現代手段;從傳統經驗式管理髮展為現代科學管理;從低標準保生活發展為以人為本保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式發展的路子,並朝著建設信息化後勤、保障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方向努力奮進。
一、保障體制:由諸軍兵種自我保障走向三軍聯合保障
二、保障方式:由軍隊後勤辦社會邁向依靠社會辦後勤
三、保障手段:由簡陋的人背馬馱變為機械化和信息化
四、管理模式:由傳統經驗式管理轉向新型科學化管理
五、吃住穿行:由低標準保生活轉變為以人為本保發展
第七章 武器裝備建設跨越發展 武器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軍武器裝備發展實現了從陸軍到多軍兵種,從進口、仿製到自行研製,從常規到尖端的歷史性跨越,武器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作戰能力不斷增強。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經歷了艱難創業、自力更生、調整改革和複合發展四個階段,逐步形成了核武器與常規武器相結合,先進武器與一般武器相結合,高中低技術合理搭配,精幹有效的武器裝備基本體系。
一、艱難創業,我軍武器裝備體系初具規模
二、自力更生,奪取武器裝備建設新成就
三、調整改革,加速武器裝備現代化
四、複合發展,加快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步伐
第八章 後備力量建設逐漸加強 國防動員體系日益完美
第九章 牢記人民軍隊宗旨 奮勇參加搶險救災
第十章 積極開展對外交流 展現我軍良好形象
後記
後記
本書分為10章,從黨的軍事指導理論、體制編制改革調整、軍事工作、思想政治建設、院校教育、後勤建設、武器裝備建設、國防後備力量、搶險救災、對外軍事交流等10個方面進行撰寫,全面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新中國6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本書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姜廷玉創意策劃、主持撰寫和對全書進行統稿。劉中剛為本書配圖並作了大量編務工作。第一章“堅持積極防禦戰略方針、正確指導國防和軍隊建設”,由軍事科學院毛澤東思想研究所黃迎旭研究員撰寫;第二章“調整改革體制編制、建設現代化合成軍隊”,由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丁偉研究員撰寫;第三章“提高防衛作戰能力、全面履行軍隊使命”,由軍事博物館姜廷玉研究員和劉中剛館員、李靜館員撰寫;第四章“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永葆人民軍隊本色”,由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研究所所長王幸生研究員、李月軍助理研究員撰寫;第五章“改革軍隊院校教育、培養高素質新型人才”,由國防大學馬祥林副研究員撰寫;第六章“建設現代化後勤、保障能力不斷提高”,由後勤指揮學院學術部張連松研究員、徐平研究員和胡珺館員、周晶、楊柳撰寫;第七章“武器裝備建設跨越發展、武器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由裝備技術學院郭世貞教授、孟慶龍講師撰寫;第八章“後備力量建設逐漸加強、國防動員體系日益完善”,由總參三部齊晟助理研究員撰寫;第九章“牢記人民軍隊宗旨、奮勇參加搶險救災”,由軍事博物館繆炳法館員撰寫。
序言
忠實履行了保衛祖國、保衛人民和平勞動的根本職能。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追殲殘敵,進軍邊疆,剿滅匪特,粉碎國民黨軍竄犯襲擾,平息反動武裝叛亂,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勝利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和多次邊境自衛防禦作戰,捍衛了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紮實推進軍事鬥爭準備,有效震懾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分裂、破壞活動。我國政府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後,人民解放軍奉命進駐香港、澳門,依法履行防務職責。許多官兵常年駐守在高山海島、雪域戈壁,經受著嚴寒酷熱、缺水缺氧的艱苦惡劣環境考驗,用青春和熱血保衛著祖國的萬裡邊防和遼闊海疆。
始終保持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本色。無論時代條件和內外環境如何變化,人民解放軍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持政治工作的生命線地位,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官兵,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加強軍隊黨的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確保了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牢牢掌握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