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地質叢書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劉守全所長和海洋出版社蓋廣生社長共同策劃,在<中國海洋地質叢書>編委會的組織下,經過一大批老、中、青科學家近3年的辛勤工作,由海洋出版社陸續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海洋地質叢書
  • 作者:莫傑編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11-1
叢書簡介,叢書書目,叢書一,叢書二,叢書三,叢書四,叢書五,

叢書簡介

該套叢書由<海洋地學前緣>(莫傑編著)、<中國海洋沉積地質學>(何起祥編著)、<中國海域油氣地質學>(蔡乾忠編著)、<中國海域構造地質學>(張訓華編著)和<中國海洋環境地質學>(劉錫清編著)5部專著組成。叢書獲海洋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並分別由李廷棟院士、秦蘊珊院士、戴金星院士、劉光鼎院士和張宗祜院士為5部專著作序。

叢書書目

海洋地學前緣》(莫傑編著)
中國海洋沉積地質學》(何起祥編著)
中國海域油氣地質學》(蔡乾忠編著)
中國海域構造地質學》(張訓華編著)
中國海洋環境地質學》(劉錫清編著)

叢書一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之一:海洋地學前緣(莫傑編著)
基本信息
書名:海洋地學前緣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
作者:莫傑
出版/發行時間:2004-11-1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定價:¥80.00元
ISBN:9787502762490
版次:1
頁數:528頁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地球科學與海洋地學前緣、海洋地質調查、海洋地質科學研究、海洋礦產資源勘查、海洋環境地質研究和海洋高新技術套用等篇章,可以幫助讀者縱覽國內外海洋地學的發展動向、趨勢和主要調查研究成果。
本書是在收集國內外海洋地學調查研究發展趨勢、動態、新進展和作者發表的近百篇論文,並參閱了眾多同行們的論文、專著和調查研究報告的基礎上編著而成。
全書共分六篇:總論概述了海洋科學-海洋地學前緣,研究的重點和熱門課題;第一篇海洋區域地質調查,介紹主要國家調查概況和我國海洋地質工作發展歷程;第二篇海洋地質科學研究,綜述各學科專業研究的發展與新成果;第三篇海洋礦產資源勘查,概述了國內外各類海洋礦產資源的分布及其資源量;第四篇海洋地質環境研究,綜述全球海陸環境變化、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地質災害與工程地質和我國海岸帶環境地質等;第五篇海洋探查高新技術,介紹了各種高新技術在海洋地質調查研究中的套用。附錄:地球-海洋基本數據、地球-海洋之最、世界-中國海洋資源狀況和地質年表等,便於讀者查找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莫傑,男,漢族,1937年7月出生,研究員,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現任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科學技術諮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九五”國家863高技術計畫海洋領域820主題專家組辦公室成員,《地球科學進展》、《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雜誌編委,《863--820主題通訊》主編。
本書目錄
總論
第一篇 海洋區域地質調查
第二篇 海洋地質科學研究
第三篇 海洋礦產資源勘查
第四篇 海洋環境地質研究
第五篇 海洋探查高新技術
附錄

叢書二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之二:中國海洋沉積地質學(何起祥編著)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海洋沉積地質學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
作者:何起祥
出版/發行時間:2006-04-01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定價:¥80.00元
ISBN:9787502765743
版次:1
頁數:503
內容簡介
沉積學研究的基本內容仍然是沉積物質之母岩的風化剝蝕、介質搬運、沉積體的形成及其後發生的各種過程。但是,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沉積學研究的視野在不斷擴大,調查研究方法在不斷更新和多樣化,與相鄰學科間的交叉,尤其是與層序地層學和地震地層學等新興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和包融更為緊密,從而使沉積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向前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則是必然的。本書試圖以此為切入點來認識晚第四紀以來中國的海洋沉積史,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
全書分兩大部分,第一編為總論,第二編為各論。
總論討論了沉積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對一些重要概念和有爭議的問題進行了評述。目的在於使讀者了解近一二十年內這一學科的主要進展和存在問題,以及作者立論的根據和出發點。作者試圖套用層序地層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沉積學問題,在此基礎上建立沉積地質學的理論和方法學體系。這一部分的總體結構注重研究方法與基本理論並重,希望做到讀者能夠學以致用,開卷有益。
第二編按沉積體系介紹中國的海洋沉積地質學。每章包括國內外的研究概況、邊界條件和沉積模式:在此基礎上介紹中國海洋沉積體系的典型實例。該編的最後介紹中國晚第四紀海洋沉積地質學的三維格架,從時間和空間上探索邊緣海沉積作用的規律。整體上看,由於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還不夠深入,資料也不充足,與國外的一些典型實例相比顯得單薄,而對一些資料的解釋亦不無爭議,但作為一種探索,是非常有意義的。希望能藉此促進我國海洋沉積地質學的發展。
作者簡介
何起祥,男,1936年9月出生,研究員,現任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岸帶地質研究中心主任、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科學技術諮詢委員會主任。兼任CCOP終生榮譽顧問、成都理工大學榮譽教授。曾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海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沉積學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冰川第四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山東資源環境學會理事,《海洋與湖沼》、《沉積學報》、《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China Earth Sequences》等刊物的編委。
主要學術成就
1.在理論沉積學和套用沉積學方面的有所建樹。所著《沉積岩與沉積礦床》一書思想新穎,在科學觀和方法論方面均有獨到見解。首次提出沉積岩的物源分類,套用比較沉積學的方法研究沉積岩的形成作用,許多觀點經歷了實踐的檢驗。此書在學術界受到廣泛好評,至今仍被廣泛套用。
2.對海洋沉積學和第四紀古海洋學有較系統的研究,尤其在現代生物礁沉積地質學和比較沉積學、第四紀生物礁與古海洋學的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所提出的風成砂層灰岩相模式、風驅生物礁模式、受海平面變化控制的生物礁沉積解析模式及邊緣海沉積模式等,具有較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3.在白堊紀末期事件的研究中有重要貢獻。所作DSDP524站位K/T界線C.O穩定同位素曲線,至今仍為國際上廣泛引用。
4.長期從事東亞-東南亞海洋地質學和油氣資源地質學方面的國際合作,在亞太地區享有較高聲望,在東亞-東南亞第三紀沉積的研究中有卓越貢獻。
5.學術思想敏銳。在介紹新的學術思想,如全球變化、比較地質學和第四紀古海洋學方面頗有貢獻。 共發表專著3部(兩部為合作)、譯著7部、論文100餘篇。

叢書三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之三:中國海域油氣地質學(蔡乾忠編著)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海域油氣地質學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
作者:蔡乾忠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11-1
版 次:1
頁 數:406
字 數:685000
印刷時間:2005-11-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0276494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中國海域油氣地質學》是《中國海洋地質叢書》的組成部分。本書從中國全海域整體出發,以中國海域大陸邊緣構造演化為背景,以中國海域含油氣盆地為中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成盆、成烴、成藏的石油地質基本特徵,強調了盆地成盆動力學和成藏動力學不同演化過程對不同類型沉積盆地的控制作用,並對主要含油氣盆地的含油氣系統進行了描述。全書充分體現創新理念,著力於國內外的油氣地質料學理論前沿與現代高新技術發展的方向,匯集和精選大量海域油氣勘探與研究方面的最新信息。書中還介紹了“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具有巨大潛力的未來新能源。
本書論據充分、觀點新穎、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對了解我國海域油氣勘探情況和取得重大成就具有積極的效用,可供從事石油、天然氣地質的科研,勘探人員和有關院校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蔡乾忠,1933年生,浙江瑞安人。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曾任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氣資源調查研究中心委員、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油氣資源調查研究中心委員、山東石油學會常務理事、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研究生導師和兼職教授等職。
自50年代從事油氣勘探工作以來,先後參加了準噶爾、塔里木、華北渤海灣、江漢和蘇北盆地等油氣勘探和石油大會戰,為發現江漢王場、大港羊三木、蘇北劉莊和中原橋口、張河溝等油氣田作出了重大貢獻,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地質礦產部分國找礦一等獎。
自80年代至今,主要從事海洋油氣地質、資源評價和戰略研究工作,並積極參加國際科技合作,多次出國考察交流,著有《油蹤紀程》等著作,發表數十篇論文及諸多創新觀點。近來年來,承擔了“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作為學科帶頭人曾獲國家科委技攻關選進個人為學科帶頭人曾獲國家科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獎章。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帖。

叢書四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之四:中國海域構造地質學(張訓華編著)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海域構造地質學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
作者:張訓華
出版/發行時間:2008-6-1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定價:¥80.00元
ISBN:9787502770105
版次:1
頁數:404
內容簡介
該書從海洋構造地質學的發展,中國海所處大地構造背景、地球物理場、地層、斷裂、岩漿岩、沉積盆地、構造區劃和形成演化等方面對中國海域構造地質問題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做了探討,並取得一些新認識,也有若干新見解。這對於中國海及其鄰域構造地質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有益於中國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和構造地質等方面的研究。
該書注重了地質構造學基本概念的闡述,特別是各章節問題的敘述都有新近實際調查研究的資料和數據。這對高校地質、地球物理專業的學生和從事海洋地質調查研究、石油勘探的專業科技人員是一部很好的參考書。我祝賀她的面世,並寫下這篇文字,權以為序。
作者簡介
張訓華,男,出生於1961年12月,研究員,博士,中共黨員,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地質調查部副部長兼地調科研處處長,海洋地球物理專業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青島市電子學會理事、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海洋分會常務理事、山東(青島)石油學會和地質學會會員。
1983年以來,參與完成的項目有4項,主持完成的項目有8項,正在承擔的項目有7項;公開發表論文2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的16篇;出版專著2部。曾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並獲《原地質礦產部百名跨世紀人材》稱號和獎勵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首屆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和獎勵;2001年6月27日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並享受特殊政府津貼。

叢書五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之五:中國海洋環境地質學(劉錫清編著)
基本信息
中國海洋地質叢書
書名:中國海洋環境地質學
作者:劉錫清
出版/發行時間:2006-06-01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定價:¥80.00元
ISBN:9787502765996
版次:1
頁數:492
內容簡介
《中國海洋環境地質學》是我國首次撰寫的一部海洋環境地質專著,著重針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實際環境地質問題,討論了環境地質學的任務和對象,並對某些環境要素或環境問題進行了專題討論。
書中圍繞海岸帶、河口三角洲和近海三個區域的基本環境地質問題展開討論,不僅論述了我國海洋地質環境特徵、存在的基本環境地質問題,以及地質災害的成因機制、時空分布規律,並對海洋地質環境保護和整治途徑也進行了討論,還系統總結了我國最近三四十年來海岸帶和近海環境地質學調查研究成果,對將來我國環境地質學的發展以及海洋環境整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分15章。前6章涉及為環境地質學基礎知識、我國海洋環境地質研究進展及發展方向、我國海洋環境特徵和海洋環境地質基本問題、全球變化與海岸地質環境、海岸帶災難地質概述等。後9章涉及海岸帶和近海的新構造地質環境。地下水環境。沉積環境地球化學、濱海濕地、濱海城市地質、海洋礦產開發與環境,以及海洋地質環境評價與地質環境保護等專題性內容。
作者簡介
劉錫清,研究員,男,1942年1月生,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第四紀地質專業,1982年獲碩士學位。1968-1979年在黑龍江省從事野外地質工作;1982年至今在青島從事海洋地質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主持過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獲省部級2、3等獎各一次。主編《大陸架及鄰區基礎環境圖集》、《中國近海地質》,參加編撰專著、圖集9部,發表論文50餘篇。
主要代表著有:"關於泥河灣層劃分對比的意見"、" 泥河灣層的下更新統及其下界"、"中國大陸架的殘留沉積"、" 中國大陸架的沉積物分區"、" 中國近海陸架的沉積物成因類型及分布規律"、"關於編制中國陸架第四紀地質圖的若干問題"、"板塊構造地貌分類例析"、" 中國近海及鄰區的構造地貌"、"南海災害地質發育規律初探"、"試論長白山旅遊資源特徵及開發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