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岸帶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研究

中國海岸帶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研究

《中國海岸帶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董玉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岸帶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董玉祥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從海陸相互作用的原理出發,全面調查和分析中國現代海岸帶不同波浪性質、海灘特性和海岸沙丘類型與規模等之間的相互對應關係與內在聯繫,建立包含多種不同相互作用類型的中國海岸帶現代波浪- - 海灘- - 沙丘相互作用模式,並根據典型類型模式分別選擇其代表性海岸沙丘區域進行野外調查與觀測,利用實地觀測數據進行風沙運動的數值模擬,定量分析各類型相互作用模式之間的差異,以驗證中國海岸帶波浪- - 海灘- - 沙丘相互作用模式,並給出不同類型模式的風沙運動模擬模型,從海洋、陸地與大氣相互作用的巨觀視野全面、科學地闡明我國海岸沙丘形成發育與分布的機理。研究將突破當前把海岸沙丘作為獨立地貌系統主要從微觀風沙運動過程進行研究的局面,對我國海岸帶波浪- - 海灘- - 沙丘的內在相互關係進行系統研究,填補研究空白,提高我國海岸風沙研究的總體水平,並為海岸沙地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提供理論、數據、模型和預測依據,具有重要的科學與實踐價值。

結題摘要

《中國海岸帶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研究》項目2010.012012.12三年內,室內收集資料、野外調查與觀測、室內實驗分析與綜合分析總結交叉進行,按計畫完成了項目研究資料與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工作,開展了必要的野外路線及典型調查,進行了部分典型海岸沙丘區域的野外實地觀測和採樣,經過室內實驗與分析,對我國現代海岸帶的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與聯繫進行了初步的綜合分析與總結,基本完成了項目研究的主體工作。項目已正式發表研究論文6篇、已錄用待刊2篇,所取得的研究進展主要包括對中國海岸沙丘研究尤其是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模式研究進行了詳盡和具體的總結,通過典型海岸沙丘區域的野外觀測研究了典型海岸沙丘表面不同部位風沙流中不同粒徑組沙粒的垂向分布特徵,利用連續三年的高精度測量數據研究了河北昌黎黃金海岸典型海岸橫向沙脊的移動與形態變化,並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海岸橫向沙脊表面不同部位地球化學元素的分異特徵。同時,依託本項目成果參與了多次國內外的學術會議,並培養了一名博士研究生和一名碩士研究生。但是,因野外調查期間未能遇到適於觀測的風況致使海岸沙丘典型區域福建平潭島的野外實地調查與觀測沒能按計畫全部完成,同時由於研究數據的整理、分析以及研究論文與專著的撰寫與正式出版的周期較長,作為項目最終核心成果的我國現代海岸帶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模式及其機理,中國現代海岸帶波浪——海灘——沙丘相互作用不同模式的模擬與驗證等方面的研究論文與專著尚處於投稿和撰寫階段,預計項目相關論文與專著成果會在兩年中陸續按項目原設計內容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