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國海大銼蛤
- 拉丁學名:Acesta marissinica
- 門:軟體動物門
- 綱:雙殼綱
基本介紹,形態特徵,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 中國海大銼蛤 |
生物代碼 | 5 |
英文名稱 | \ |
地方名稱 | \ |
中文門名 | \ |
中文綱名 | Mollusca |
中文目名 | Bivalvia |
拉丁目名 | 珍珠貝目 |
中文科名 | Pterioida |
拉丁科名 | 銼蛤科 |
中文屬名 | Limidae |
拉丁屬名 | 大銼蛤屬 |
分布類型 | Acesta |
形態特徵 | 海水 |
分布 | 貝殼大,一般殼長56~58mm,殼高120~130mm,殼寬16~18mm。殼質厚而較輕,呈長橢圓形。殼頂尖凸,分離;前耳缺,後耳較明顯。殼表呈淡黃色,整個殼面具有細密而較彎曲的放射肋,肋稍寬扁,殼緣光滑無缺刻。生長紋細密,不規則。貝殼內面呈淺灰白色,光滑略具光澤;閉殼肌痕近圓形,較明顯。鉸合部無齒,但前耳上有數枚粒狀小突起;鉸合面寬,韌帶槽呈彎錐形。足絲孔不明顯。兩殼關閉時,前後緣無明顯的開孔。 |
形態特徵
貝殼大,一般殼長56~58mm,殼高120~130mm,殼寬16~18mm。殼質厚而較輕,呈長橢圓形。殼頂尖凸,分離;前耳缺,後耳較明顯。殼表呈淡黃色,整個殼面具有細密而較彎曲的放射肋,肋稍寬扁,殼緣光滑無缺刻。生長紋細密,不規則。貝殼內面呈淺灰白色,光滑略具光澤;閉殼肌痕近圓形,較明顯。鉸合部無齒,但前耳上有數枚粒狀小突起;鉸合面寬,韌帶槽呈彎錐形。足絲孔不明顯。兩殼關閉時,前後緣無明顯的開孔。
編號: | 2556 |
拉丁亞目: | PTERIINA |
中文亞目: | 珍珠貝亞目 |
中文科名: | 銼蛤科 |
拉丁科名: | Limidae |
中文屬名: | 海大銼蛤屬 |
拉丁屬名: | Acesta |
拉丁種名: | marissinica |
定名人: | Yamashita et Habe |
年代: | 1969 |
中文名: | 中國海大銼蛤 |
原始文獻: | Venus, 27(4): 133-135, pl. 8. |
模式產地: | 東海(日本奄美大島外海) |
生境: | 暖水性種,僅見於潮下帶,其垂直分布,在東海為1065-1075m,南海為479m。在我國近海為150-200m,棲息底質為泥沙底。 |
國內分布: | 南海(18°30′N,111°-117°E)。 |
國外分布: | 日本,東海和南海。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一卷 雙殼綱 珍珠貝亞目:298-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