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民史(古代卷)》是2001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流民史(古代卷)》
- ISBN:9787212018924
- 頁數:359
- 定價:26.00元
- 出版社:安徽人民
- 出版時間:2001-6
內容介紹,書本目錄,
內容介紹
流民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之後普遍存在的一種人口現象和社會現象。約在公元前2l世紀,中國建立起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一一夏朝,流民亦隨之在中國大地上出現。隨著歲月的流逝與社會的演進,流民問題不僅未能消除,反而變得越來越嚴重,越來越複雜,並對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產和生活諸方面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流民的基本特徵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自發性和無序性。流民背井離鄉,流徙外地,並非官府的強制,亦非官府的組織,而是一種自發行為。他們的流動處於無序狀態。所謂無序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他們在流動過程中,暫時脫離了政府的組織管理系統,成為失去行政權力控制的人口;二是流民內部沒有正式的組織管理體系,他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且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第二,流民的主體是“民”,最主要的是農民。“民”是這類流動人口的一個顯著特點。當然,也有一部分流民此前的身份並非民,如也有一些原政府官員、士大夫、逃亡的罪犯和士兵等。特別是大的戰亂發生時,此類人口便紛紛加入流民大軍。但是,一方面他們在流民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當他們加入到流民行列後,實際上已失去了先前的身份地位,脫離了原來的組織系統,更多地具備了流民的特徵,我們不妨稱之為“準流民”或“亞流民”。
第三,過渡性和暫時性。流民是一定數量的人口,在離開原居住地和放棄原謀生手段後形成的臨時性特殊人口群體。在從離鄉背井到重新定居之前,這一群體流移不定,無正常穩定的生產和生活手段,呈現出過渡性特徵。一般而言,他們中的大多數經過或長或短的流浪生活後,有的重返故里,有的定居於新地,重新獲得正當的生產和生活手段,退出流民隊伍。流民群體總是處於一種不斷有人退出又不斷有人加入的動態狀態中。
本卷是中國流民問題研究的古代部分,與近代和現代部分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對中國流民問題進行貫通古今的探討。本書寫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中國古代流民問題的探研,為現實提供一些可資借鑑的歷史經驗或歷史啟示。
書本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潮起潮落:古代流民潮回眸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流民
一、夏代的流民
二、商代“眾”的逃亡
三、西周時期下層民眾的逃亡
四、春秋戰國時期的流民
第二節 秦漢時期的流民
一、秦朝的流民
二、西漢時期的流民潮
三、東漢時期的流民潮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流民
一、三國時期流民潮的短期回落
二、西晉時期的流民運動
三、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流民潮
四、南北朝時期的流民運動
第四節 隋唐五代時期的流民
一、隋朝與唐朝前期的流民
二、唐後期流民問題的日趨嚴重
三、五代十國時期的流民
第五節 宋元時期的流民
一、北宋的流民
二、南宋的流民
三、元朝的流民
第六節 明清時期的流民
一、明朝前期的流民
二、明朝中後期的流民
三、清朝前期的流民
第二章 生存與期望:古代流民的發生機制
第一節 流民生成之“原”
一、古代政治家的認識
二、流民生成之“原”——土地兼併
第二節 自然生存環境的惡化
一、自然災害——天災篇
二、自然災害——人為篇
第三節 社會環境的惡化
一、兵災、匪禍
二、“苛政猛於虎”
三、吏治腐敗
第四節 多子未必多福:人口壓力
一、超載的土地
二、人為因素造成的“超載”
第三章 路在何方:古代流民的流向
第一節 流向豐稔、穩定地區
一、流向豐稔地區
二、流向穩定地區
三、三次大規模南遷浪潮
第二節 流向統治力量薄弱地區
一、避重就輕
二、進深山
三、赴邊陲
四、入蠻夷
第三節 流向地廣人稀地區
一、狹鄉流向寬鄉
二、明代流民聚集荊襄
三、湖廣填四川
四、“闖關東”
第四節 流向城鎮
一、流遷者的類型
二、流遷規模
第五節 跨出國門
一、向海外流移的源與頭
二、規模與分布
第四章 困境與抉擇:古代流民的生活方式和歸宿
第一節 乞討與流浪
一、乞討生活
二、流落遷徙途中
第二節 打家劫舍
一、落草為寇
二、建立武裝組織
第三節 未離黃土地的生存之道
一、重新成為編戶齊民
二、淪為豪門大戶的私屬
三、當僱農、成“浮戶”
第四節 棄農趨末
一、在城鎮從事工商業
二、從事礦產開採
三、農村的職業轉移
第五節 僧道及其他
一、遁入空門
二、淪為奴婢及其他
第五章 無序與整合:古代流民的影響
第一節 生產力布局的調整及其代價
一、人口地理分布的改變
二、土地的開墾與耕地面積的擴大
三、經濟中心的南移
四、山區和邊疆的開發
第二節 城市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興衰
一、城市的發展
二、城市社會問題的出現
三、農村經濟的變革
第三節 民族的融合與文化的整合
一、民族的融合與統一民族國家的發展
二、“客家人”的形成
三、文化的碰撞與整合.
第四節 治安惡化與社會危機
一、土客間的衝突
二、治安的惡化
三、衝擊政權體制
第五節 政府的財源、兵源萎縮
一、國家戶籍管理失控
二、流民與財源的萎縮
三、兵源的枯萎
第六章 治標與治本:政府的對策
第一節 均田限田、整頓吏治——治本對策之一
一、抑制兼併
二、興修水利、獎勵農耕
三、輕徭薄賦
四、整頓吏治
第二節 整頓版籍、強化戶籍管理——治本對策之二
一、戶籍登記
二、什伍編制
第三節 備荒救荒——撫之於未流之先
一、備荒
二、救荒
三、濟荒、農貸
第四節 救助與控制——輯之於既流之中
一、對流民的賑濟與留養
二、以工代賑
三、控制與鎮壓
第五節 流民的還籍政策——善後舉措
一、吸引還籍
二、強制還籍
第六節 招撫政策——控制流民的影響
一、附籍安置與招募入伍
二、組織遷移與招徠
結語:反思與啟示
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