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是李巧偉,張天慧創作的教育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4月。

該書詳細全面地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與舞蹈文化進行了研究與分析,還結合當前高校民族音樂教育現狀對於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高校音樂教育等進行了系統地研究,對新時期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發展與教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指導。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
  • 作者:李巧偉,張天慧
  • 類別:圖書>藝術>音樂>音樂理論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18037124
  • 字數:218000
  • 首版時間:2019年4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緊緊圍繞著“音樂文化傳承和高校音樂教育”的相關知識展開。書中首先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了系統解讀,向讀者介紹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基本概念、發展、分類等;其次,選取了湖南瑤族、苗族、土家族作為案例,對其音樂文化進行深入分析;最後,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途徑、舉措和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育傳承的關係等進行了論述。該書共六章,結構清晰,內容豐富,按照內容側重的不同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從周代“國風”——戰國“楚聲”——漢末三國“相和歌”——隋唐“民間音樂”——明、清“說唱音樂和戲曲”等歷史線條,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進行了梳理,並舉例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進行論證,如漢末琴曲《廣陵散》、唐代歌曲《陽關三疊》、明清時期《牡丹亭》等。此外,該部分還對民族音樂進行了分類,將其分為民間音樂、人文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四大類。書中對每類民族音樂的分類都進行了界定,並對其發展脈絡、特點、分類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後該部分還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欣賞和認知進行了解讀。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四章)選取了湖南瑤族、苗族、土家族等音樂舞蹈文化案例,從民歌、器樂、舞蹈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第二章作者從瑤族民歌和舞蹈的種類、美學特徵兩方面對湖南瑤族民歌和舞蹈進行了詳細分析,其中採用很多實例,如古哥《發習冬奶》、苦哥《瑤人窮》、情歌《十二月想妹》等。同時,還對瑤族蘆笙、嗩吶、牛角、獨弦胡琴、長鼓等樂器的材質、形狀、音色、使用場合、演奏樂曲等進行了介紹。最後,該章還對廣泛流傳的瑤族音樂《盤王大歌》進行了分析。第三章先從聲樂民歌、風俗民歌、說唱音樂——薅草鑼鼓對土家民歌進行了分類;再介紹了土家三棒鼓、土家打溜子、咚咚喹、土家繃繃拖等土家族傳統樂器;然後對土家族茅古斯、酉劇和土語劇等三種戲劇進行了闡述,其中對三種戲劇的淵源、流行地區、演出形式、情節安排進行了詳細闡述,並列出實例進行說明;最後,還介紹了瑤族擺手舞的活動形式、內容、活動特徵和宗教舞以及新舞蹈的分類。第四章把苗族音樂分為歌曲、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傳統戲劇、曲藝五大類,並把每大類又分為若干小類來進行介紹,如書中把曲藝分為了漁鼓、九子鞭、金錢板、溜子說唱、三棒鼓等,並對漁鼓和三棒鼓進行了詳細介紹。該部分還對苗族鼓舞的歷史發展、基本內容、藝術特點和重要價值進行了解讀。通讀該部分能夠讓讀者深入地理解與感受湖南瑤族、苗族、土家族音樂文化藝術,在對內容細述過程中,作者還列舉了大量的實例來論證,能夠讓讀者深入了解湖南瑤族、苗族、土家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從而更好地感受湖南瑤族、苗族、土家族音樂的文化內涵。
最後一部分(第五、六章)主要以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為主題。第五章先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進行了簡要分析,並針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多元化融合提出了一些策略。其中,提到的“鼓勵音樂工作者走出去採集民族音樂素材”和“重視、激發民間藝人的創作熱情”的觀點對於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具有現實意義。第六章先對中國音樂教育的現狀、價值、功能和學校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進行了深入剖析。其中,提到的“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創建中國特色的音樂教育體制”的觀點,能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大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簡介

李巧偉,男,湖南衡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音樂表演與舞蹈系主任,衡陽師範學院湖南地方音樂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聲樂表演與教學、音樂理論研究工作。2015年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中國音樂學院不錯訪問學者,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衡陽市“五十工程”文藝人才、衡陽師範學院青年骨幹教師、“青年教師教學能手”等。
張天慧,衡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聲樂副教授。湖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衡陽市音樂家協會會員、衡陽市聲樂藝術委員會理事。2003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碩士學位。曾榮獲湖南省“黨在我心中”紅色歌詠比賽一等獎,中國首屆雙語聲樂大賽湖南賽區選拔賽二等獎等。在重量核心及省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和參與省市級研究課題10餘項,參與省市級學術論文評選獲獎8次,所教學生多次在國家各類聲樂比賽中獲獎。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解讀
第四節 土家族舞蹈
第一節 中國民族音樂簡述
第四章 湖南苗族音樂舞蹈文化
第二節 中國民族音樂的分類
第一節 苗族音樂
第三節 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
第二節 苗族鼓舞
第四節 中國民族音樂的鑑賞與認知
第五章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第二章 湖南瑤族音樂舞蹈文化
第一節 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簡述
第一節 湖南瑤族的民歌
第二節 民族音樂的多元化融合
第二節 瑤族器樂
第六章 民族音樂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
第三節 瑤族《盤王大歌》儀式及音樂
第一節 音樂教育的價值
第四節 瑤族舞蹈
第二節 學校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第三章 湖南土家族音樂舞蹈文化
第三節 高校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第一節 土家族民歌
第四節 音樂教育與教師的職責
第二節 土家族器樂
第五節 音樂教育與學生的培養
第三節 土家族戲劇
第六節 民族音樂和高校文化建設的關係
參考文獻

作品鑑賞

一、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解讀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一書首先通過對於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了解讀,以豐富的理論為支撐進行了研究,同時該書還根據不同民族音樂的特點對民族音樂進行了合理的分類,在論述中主要通過豐富的音樂作品,逐一對不同類型的民族音樂文化內涵、發展歷史、音樂特徵等進行了分析與研究,這無論是對幫助讀者深刻的認識與了解中國民族音樂,還是對教育者的教學研究都具有積極的作用;該書還針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文化結合實際案例對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特徵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為讀者詳細地整理相關的理念,幫助讀者能夠感受到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這些內容的分析以及相關理念的闡述,可以使讀者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構成、音樂的內容以及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文化的發展有更加清晰與全面的認識。這對於新時期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發展與教育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與作用。
二、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呈現出了多元化融合發展趨勢
該書中不僅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現狀等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分析,同時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新時期要實現少數民族音樂傳承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特徵走民族文化融合發展道路,即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作者以當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傳承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提出了要通過改良民族樂器、收集更多的民族音樂素材、注重激發民間創作者的創作熱情以及加強對現代高校大學生的民族傳統教育等途徑來實現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創新,在改革創新中要創作出更多地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少數民族音樂作品與文化,進而實現高校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創新的同時實現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此外,作者認為只有通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以及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創新才能為現代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發展與教育提供新的教育觀念與改革路徑,高校實踐教學中既要注重激發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活力,也要注重處理好現代少數民族音樂與傳統民族音樂之間的關係,這樣既可以實現教育效果與質量的全面提升,又可以提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實效性與持續性。
三、對新時期高校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內容進行了詳實研究
該書既為讀者詳細地闡述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也為新時期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指導。該書針對高校音樂教育,主要研究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目標、教學要求、教學特點以及教學結構等,深刻地闡述了音樂文化教育的價值與意義,以此來明確高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作者提出了新時期只有注重民族藝術、文化產業以及高校文化傳承教育之間的緊密結合,才能實現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長久、有序、穩定發展。該書作者還針對當前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傳承教育現狀,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教師培訓計畫、目標以及要求,為新時期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發展與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與豐富的指導。

作品評價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理論教研室主任張婉俠:《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通過極富代表性的幾個少數民族舞蹈音樂的探究,詳細介紹了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類別與特徵,闡明了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傳統音樂有機結合的具體途徑,指明了中國民族傳統音樂傳承的正確方向,對於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
2019年4月
中國紡織出版社
97875180371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