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博物館由無錫市人民政府、中國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三家共建,無錫日報報業集團承建。
博物館座落於無錫市運河公園內,集陳列、收藏、研究、演藝等功能為一身。陳列布展分五大板塊。第一板塊“千古遺音”,以時代為序,用呈示重要音樂文物的方式,對古代中國音樂各個時段的重要音樂現象給予介紹;第二板塊“太湖美韻”為近現代主要是無錫地方民樂的呈現;第三板塊“民樂大家”為無錫籍音樂家的介紹;第四板塊“國風千年”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中國音樂、戲曲有關內容的展呈;第五板塊為中國民族樂器展覽。
目前,博物館共有展品574樣969件,其中樂器174種468件,還有豐富的書籍文稿、影音資料及圖片、場景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基本反映了中國民樂的發展史,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綜合性民族音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民族音樂博物館
- 類別:藝術類
- 地點:無錫
-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00(星期一閉館)。
- 館藏精品:樂器
- 門票:免費
- 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
參觀信息,開放時間,門票信息,建築布局,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00(星期一閉館)。
門票信息
常年免費
建築布局
千古遺音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中國傳統的世界觀,既崇仰創造萬物的大自然,又重視人的內心體驗。音樂的產生,正源於人心對大自然的感悟。中國民族音樂博物館之“千古遺音”基本陳展,分“鴻山禮樂”、“上古遺音”、“ 歌舞伎樂”、“勾欄倩影”五部分。展覽以朝代為序,上啟遠古時代,下至唐宋元明清,用呈現音樂相關文物的方式,對中國古代各個歷史階段的音樂面貌予以呈現。
太湖美韻
無錫地處江南,人傑地靈,素有“太湖明珠”之美譽。在這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水風光秀麗的土地上,勞動人民創造出了眾多色彩繽紛的傳統民間音樂。魏晉時期,江南吳歌與北來的相和歌、荊楚的西曲合為清商樂,漸行全國。明清以來,無錫民間音樂空前繁榮,戲曲、山歌、說唱藝術和器樂演奏都有文獻可蹤、史跡可尋。至近現代,無錫民樂活動愈顯昌盛。傳承經典,繼往開來,無錫無愧為中國的“民樂之鄉”。在此,選取了陳展民間樂種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如“江南絲竹”“道教音樂”“說唱藝術”等,以對豐富的無錫民樂管窺一二。
民樂大家
19世紀末20世紀初短短數年間,在無錫這片幅員並不算遼闊的土地上,誕生了數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音樂史學家楊蔭瀏;民間音樂家華彥鈞;近現代二胡藝術奠基人、民樂改革家劉天華;音樂考古學先驅劉復,以及譜寫《歌唱祖國》的王莘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為中國音樂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近現代民族音樂史上的先驅。20世紀的無錫還誕生了大批享譽中外的音樂表演家和理論家,他們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傾注畢生精力。於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強盛生命力。
國風千年
國風千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音樂選粹板塊,展示了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民族音樂部分,包括了崑曲、古琴藝術、侗族大歌、福建南音、西安鼓樂、蒙古族長調民歌、呼麥、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花兒九種音樂項目。
群音薈萃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分布在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他們大都能歌善舞,傳承下來的獨特優秀的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裡展覽選取了陳展中的部分民族樂器,以展現我國民族音樂的絢麗多姿,和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