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旅遊

中國民俗旅遊

《中國民俗旅遊》是2006年9月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巴兆祥。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的民俗文化等有關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民俗旅遊
  • 作者:巴兆祥
  • ISBN:7211053636
  • 類別:旅遊介紹
  • 頁數:357頁
  • 定價:¥38.50元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9-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中國民俗旅遊》是國內較早探討民俗與旅遊的關係、民俗旅遊開發的著作,雖屬教材,卻當作學術著作來寫,出版後影響較大。第一版已經印刷5次,印數達21000冊。它的學術價值為學界所承認,已知被張忠元旅遊資本》、范能船城市旅遊學》、沙潤旅遊景觀審美》、張世滿《旅遊與中外民俗》等著作,以及顧濤《中國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於德珍《湘西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研究》等20餘篇碩士論文與報刊論文引用和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的構架自成體系,把民俗與旅遊科學地融為一體。本書作者以民俗文化為綱,把全部民俗文化事象定位在豐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旅遊資源這個基點上,展開論述與分析。作者還從民俗的深層文化內涵開掘,同時揭示它與旅遊文化本質的聯繫;從對於民俗諸多側面及其特性的闡釋和解析,探索它與旅遊活動特徵及其發展規律的密切關係,從而力求確立“民俗旅遊學”這一分支學科的理論基礎和套用功能。這部新著在充分進行民俗旅遊的理論思考的同時,特別注意了當代中國的旅遊活動實踐。作者避免了泛論民俗文化本身的偏重於民俗學的議題,把濃重的筆觸放到了民俗旅遊及其資源開發的廣角進行指導實踐的科學論析,這是本書的一大特色。這部新著顯然在闡發民俗文化學、豐富民俗學理論的同時,更具有民俗旅遊學實用手冊的功能。它對於從事旅遊業的企業家、設計專家、旅遊文化官員和旅遊文化工作者都具有不容忽視的指導意義。

教材目錄

第一章 民俗旅遊概述
第一節 民俗的定義與種類
一、民俗
二、風俗
三、習俗與禮俗
四、民俗、風俗、習俗、禮俗的相互關係
五、民俗的種類
第二節 民俗旅遊的基本理論
一、民俗旅遊的涵義
二、民俗旅遊的類型
三、旅遊與民俗的關係
第三節 民俗旅遊的架構
一、民俗旅遊的構成
二、民俗旅遊系統
第二章 服飾民俗旅遊
第一節 服飾民俗概說
一、服飾及其構成
二、影響服飾民俗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民俗服飾的流變
一、先秦時期
二、秦漢時期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四、隋唐時期
五、宋元時期
六、明清時期
七、民國時期
第三節 民族服飾巡禮
一、東三省朝、滿等族服飾
二、蒙、新地區的蒙、回、維吾爾等族服飾
三、青藏高原的藏族服飾
四、川、黔苗、彝等族服飾
五、雲南傣、白、哈尼等族服飾
六、南嶺南北壯、瑤、黎等族服飾
七、閩浙惠安女、畲族服飾
八、高山族服飾
第四節 服飾民俗與旅遊
一、服飾民俗的旅遊文化內涵
二、服飾民俗旅遊資源的分類
三、服飾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思路
第三章 飲食民俗旅遊
第四章 居住民俗旅遊
第五章 交通民俗旅遊:
第六章 人生禮儀民俗旅遊
第七章 節日民俗旅遊
第八章 遊藝民俗旅遊
第九章 農業民俗旅遊
第十章 民俗旅遊資源開發(上)
第十一章 民俗旅遊資源開發(中)
第十二章 民俗旅遊資源開發(下)
第十三章 民俗旅遊區劃
主要參考引用書目
後記

作者簡介

巴兆祥,1963年10月出生,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人。1980~1987年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旅遊學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方誌學、區域經濟開發史、民俗學和旅遊文化。主要著作有《方誌學》(復旦大學出版社)、《江淮地區開發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國地方志辭典》(黃山書社)等多部;發表有《明代地方志述略》、《方誌與旅遊資源開發》等論文3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